一、 宏观经济要闻
央行:上半年1.38万亿新增贷款流入房地产市场
央行昨日公布的《2010年上半年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显示,上半年4.63万亿新增贷款中有1.38万亿流入房地产市场。上半年房地产开发贷款新增4423亿元,二季度增量缩减至1216亿,比一季度下降62%。
央行昨日晚间发布公告称,上半年房地产开发贷款新增1625亿元,但稍晚些时候,央行更正了这一数据,称上半年房地产开发贷款新增4423亿元。
涉房贷款占比约30%
上半年,房地产贷款增速明显回落。上半年金融机构房地产人民币贷款新增1.38万亿元,6月末余额同比增40.2%,比3月末低4.1个百分点。同期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增加4.63万亿元,以此计算,房地产贷款在金融机构的所有贷款中占比约为30%,略低于一季度的33%。
上半年房地产开发贷款新增4423亿元,6月末余额同比增长26.1%,分别比上年末和3月末低4.5、5.0个百分点;上半年个人购房贷款新增9323亿元,6月末余额同比增长49.6%,比上年末高6.5个百分点,比3月末低3.8个百分点。
开发贷款新增额度大幅下降
央行数据称,上半年房地产开发贷款新增4423亿元。按此测算,对比一季度房地产开发贷款新增3207亿元的数据,二季度新增额缩减至1216亿,二季度新增贷款额比一季度大幅下降62%。
地产开发增速明显回落发生在4月调控政策出台之后。从之前北京的统计数据来看,其中5月、6月单月房地产开发贷款新增额比4月份分别大幅下降72.9%、67.9%。
分析人士称,造成新增房地产开发贷款在二季度增速下降的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方面,4月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政策出台后,银行收紧了开发贷款的发放。另一方面,由于地产商预期改变,新拿地和新开工放缓,使得开发商对贷款的需求也降低。
去年以来房企借信托渠道融资已超股市
在银行信贷收紧、一些上市房企因股市低迷而被迫撤销定向增发预案的情况下,近期投向房地产领域的信托产品却以每月百亿量级的规模发行,今年6月当月的发行规模更是达到了170多亿元的新高。统计显示,2009年以来,房企通过信托融资的总规模已超越了同期该类企业在股市的再融资总额。
信托为房企输血量超越股市
据证券时报记者初略统计,在今年的1-6月,据用益信托不完全统计,共计发行了667亿元房地产类信托产品,单月平均发行规模超百亿;6月当月的发行规模更是达到了170多亿元的新高,截至7月份前两周,市场共发行20多只主要投向房地产领域的信托产品,总规模达到了86亿元。而去年全年,房地产类信托产品的发行规模仅400多亿元。
与此同时,6月以来上市房地产企业也频频发布借道信托融资的公告,其中,上实发展联袂中诚信托拟发行大约10亿元信托资金,为6月份以来上市房企信托拟融资项目的规模之最。
据统计,从2009年至今已有56家房地产上市公司公布定向增发预案,拟募资总额为1170亿元。但随着二级市场股价跌破增发价,部分公司如华业地产(主动撤销了增发预案,转而从中信信托获得了9.9亿元的信托贷款。
据证券时报记者粗略计算,从2009年至今,上市房企在股市的再融资总额实际上低于1170亿元,而房企通过信托融资的规模已超1200亿元;也就是说,2009年以来,房企通过信托融资的总规模超越了同期该类企业在股市的再融资总额。
市场过热恐遭进一步监管
房地产类信托产品发行市场的这种狂热现象,正引起越来越多观察人士的注意。
早在今年4月下旬,监管层在“2010年全国信托公司监管工作专题会议”上特别强调了对房地产信托融资的监管。用益信托研究中心分析师李旸对记者表示,房地产类信托产品单月百亿的发行量前所未见,按照这种趋势发展下去,监管层对相关产品更严厉的调控政策,令此前已遭受银信产品发行全面叫停影响的信托行业更加吃紧。
部分信托公司内部人士也有同样的担忧。据悉,去年与某房企合作发行了数十亿元房地产信托产品的东部某大型信托公司内部已经统一口径,暂停了房地产类信托产品的发行。据该公司内部人士表示,公司决策层认为下半年对房地产的监管政策很有可能波及信托领域。
与此同时,中部数家信托公司人士均对记者表示,公司对于房地产类信托产品的发行开始有所控制,一方面是由于要求合作的房企太多,公司目前是择优合作;另一方面也是考虑到目前调控背景下,房地产市场的风险较难把握。而有的信托公司则将下半年的业务发展重点定在了调控政策较为宽松的商业地产领域。
中央已拨600亿加码保障房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18日在哈尔滨出席“2010中国市长论坛”时表示,要坚定不移地继续贯彻落实好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做好利用住房公积金贷款支持保障性住房的试点工作。
姜伟新说,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保障性住房一共要建设580万套。保障性住房建设,包括廉租房建设、经济适用住房建设、限价房建设、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和各类棚户区改造之后的安置房建设。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代表保障性住房联系协调小组已经和各个省市签订了协议,大部分省市已经与各地市县签订了任务书,“今年这580万套的任务一定要完成。”
姜伟新说,为了完成580万套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中央已经下拨600多亿资金,有关的政策措施都已经制定并以文件形式下发。他同时透露,国务院批准利用住房公积金贷款支持保障性住房的试点,已经确定了北京等28个城市作为试点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已经会同财政部、人民银行等制定了具体的试点办法,包括具体的贷款办法。
姜伟新表示,各城市要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加快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可以根据地方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数量,也可以侧重在某一个方面,同时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做好分配,加强后续管理。
二、重庆经济要闻
9760万元 重庆财政为107个工业重点项目"输血"
为推动我市尽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市级财政资金对重点工业投资项目“集体输血”。昨日记者获悉,市经信委、市财政局近日联合下达了2010年工业发展专项资金(新型工业化项目)计划,107个工业投资重点项目共计获得资金补助9760万元。
这9760万元资金,来源于市级财政,主要用于给予重点工业项目进行投资补助和贷款贴息。根据分配“盘子”,这笔资金中的57%投向了中小企业,共有72个中小企业项目获得财政资金5520万元;此外,我市还加大了对库区和6大中心城市项目的支持。例如,我市给予37个库区项目2940万元资金,占资金总量的30%。而中心城市的25个项目,获得资金为2390万元,占资金总量的25%。
记者从市经信委了解到,工业企业若想拿到财政扶持资金,预先必须过“审核关”。将由专家对企业运营情况、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市场情况、经济效益等进行详细评估。自市经信委的消息称,给予资金支持,为的是提高工业企业的积极性。以获得资金支持的长安汽车股份公司“汽车生产线扩能技改”项目为例,该项目建成后,预计可新增销售收入702亿元、税金56亿元、利润36亿元、就业33133人。根据我市拟定的目标,今年全市工业销售产值将达到万亿元以上,同比增长20%。
重庆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 连续7个月回落
昨日,重庆市统计局发布消息称,上半年重庆市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初现成效,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连续7个月出现回落,上半年同比仅增长4.6%。与此同时,“两翼”地区房地产市场则较活跃。
重庆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减缓
据介绍,自去年1—11月,重庆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从两年来的最高点40.9%回落以来,到今年1—6月已回落至4.6%。特别是二季度,受房地产新政影响,除5月销售面积增长2.3%,4月和6月销售面积都出现下降。
回落的不仅仅是房地产销售面积。今年6月,重庆市房地产开发增速较1-5月减慢2.2个百分点。据介绍,重庆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自2009年7月以来不断加快,到今年5月累计投资增速达近三年来最高点44.1%。
据分析,今年下半年重庆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或将逐步小幅放缓。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判断,主要原因有三方面:一是受土地出让金交付时限政策收紧影响,今年土地出让金支付力度加大,使得房地产开发资金受限。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重庆全市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费增长了1倍;二是去年上半年开发企业投资信心尚未恢复,仍处于谨慎前行状态;三是受房地产新政影响,房地产交易市场观望氛围渐浓,加上去年下半年基数提高的影响,今年下半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或将逐步小幅放缓。
“两翼”房地产市场活跃
而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两翼”房地产市场颇为活跃。来自重庆市统计局的消息称,目前重庆市房地产开发市场区域格局有所变化,呈现出由主城九区向外扩张,“两翼”高速发展积极跟进的总体特征。
数据显示,上半年,“一小时经济圈”商品房销售面积1352.4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而主城九区销售面积则下降15.5%。
不仅如此,上半年,“渝东北翼”和“渝东南翼”销售面积都呈增长趋势,后者增速高达80.4%。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两翼”地区在房地产投资、施工面积和新开工面积等指标增幅,也都高于重庆全市平均水平。
三、产业要闻
钢企停产潮预告价格拐点 贸易商抄底钢材期货
“新一轮的行情一定是螺纹钢来发动。”
蔡培根是上海地区比较大的钢铁贸易商之一,同时在钢材现货市场、上海大宗钢铁电子市场、渤海商品交易所和上海期货交易所从事钢材交易;他是参与这次抄底的贸易商之一,贸易商入场抄底带动了钢材期货持仓量的不断上升。
18亿资金抄底螺纹钢期货
螺纹钢期货价格的上涨带动了钢厂纷纷上调出厂价格,全国各地的螺纹钢现货价格也迅速跟风涨价。“钢厂一般紧盯期货价格,期货价格一上涨,他们就会迅速上调出厂价格,涨价跟得快,下跌跟进就比较缓慢。”联合金属网分析师张平说。
《华夏时报》记者调查发现,由于产能过剩,钢铁社会库存积压严重,价格持续下跌,除了铁矿石以外,整个产业链第三季度面临全行业亏损,贸易商几乎不敢拿货。这个时候,蔡培根这样的贸易商为何如此有信心抄底进货呢?
七成中小钢厂停产
从6月底到7月初,蔡培根先后考察了全国几个重要钢铁生产基地发现,由于汽车家电销售下降,热卷板的库存不断上升,而螺纹钢一些型号品种出现了断档。北方最大的螺纹钢生产基地唐山附近全流程的中小钢厂70%已经停产,短流程的钢厂40%停产(全流程指从铁粉开始到炼出成品,短流程是指从废铁、废钢开始到炼出成品)。
“热卷板主要是大型钢铁厂生产,他们要考虑社会责任,尽管亏损却不能完全停产,而生产螺纹钢的大量中小钢厂则非常灵活。”蔡培根说,一个很重要的指标是炼焦的产量也下降了60%。“大的钢铁厂都有自己的焦化厂,而中小钢厂没有,只能采购。中小钢厂停产就影响到炼焦产量,目前,一吨焦炭要亏损200元钱。整个钢铁产业链上下游除铁矿石之外,都处于亏损状态。”
一些大型钢厂以“暑期设备检修 ”为由也开始限产,从而导致市场现货不足的现象。随着国家房产调控趋缓,经济有所回升,市场逐渐增加钢材产品的需求;部分矿商便又开始囤积铁矿石为生产做准备。
“钢材的社会库存最近有所下降,一些厂家亏损停产或者限产,供应在减少,贸易商现在敢于拿货了。”渤海商品交易所从事热卷板交易的天津创联副总裁肖剑告诉记者,贸易商抄底的风险在不断降低。
工信部提出通过联合重组淘汰落后产能的方式,实现大幅度减少钢铁企业数量,将现在约800家钢企大幅减少至约200家,进一步压缩过剩产能。宏远期货金属分析师白净认为,国内大型钢材企业不愿去兼并小钢厂,由于小型钢铁公司产能落后,污染严重,兼并重组完之后只会增加大型钢企的生产、管理成本;这可能导致中小钢厂倒闭风险进一步加大,影响到钢材供应。
“目前,螺纹钢的强劲走势是由贸易商增持低价矿石所引发的。”鲁能金穗金属分析师张文海表示。
螺纹钢出现拐点经济活动回升
螺纹钢受今年房地产调控影响,价格持续下跌,每吨已经跌去了1000元,钢厂和贸易商都陷入了亏损,厂家停产,贸易商不敢进货。但是,蔡培根发现最近的情况发生了变化,市场上的
“建筑用钢材打地基用
最近,住建部公布了今年必须完成580万套保障房,南方洪灾之后需要灾后重建和重修水利设施,国家6800亿元投入西部开发,启动23个重点工程的巨额投入,巨大的需求支撑了螺纹钢的价格出现拐点,资金开始增量入场抄底。
“住建部要求年内必须完成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580万套,改造农村危房120万户;如果以40平米需要1吨钢筋计算,那就意味着建筑钢材市场将会产生500万-700万吨的需求缺口。”张文海说。
在蔡培根看来,去年由于财政刺激政策拉动汽车和家电销售热潮带动了板材需求,从而把钢材市场带动起来;今年,热卷板库存和产能巨大,而下游需求汽车和家电销售都出现疲软迹象,板材不会有好的表现,整个带动市场转暖的发动机将是螺纹钢。
“螺纹钢要生锈,储存不能超过3个月,这和热卷板可以长期储存不同,螺纹钢反映的完全是市场供需关系,螺纹钢期货刚上市的时候,金融资本曾经想主导定价权,但结果失败了,螺纹钢就是宏观经济活动的指标。”而蔡培根担心的流动性因为央行的宽松货币政策下半年会得到改善。
四、银行业要闻
银监会批准:重庆筹建首家企业集团财务公司
重庆建设长江上游地区金融中心又增一筹码。昨日,记者从重庆银监局获悉,中国银监会已于日前正式批准重庆化医控股(集团)公司(以下简称化医集团)筹建“重庆化医财务有限公司”,这也是重庆市首家经中国银监会批准筹建的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填补了重庆市金融领域无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的空白。
重庆化医财务有限公司注册资本金5亿元,由化医集团申请设立,6家主要股东均以现金方式出资。其中化医集团出资额为3.15亿元,占注册资本的63%;重庆建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重庆紫光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等5家集团成员单位共出资1.85亿元,占注册资本的37%。
“化医集团成立财务公司已经积累了丰富经验。”重庆银监局有关人士称,从2006年6月起,化医集团陆续建立“资金池”、“票据池”,对所属子公司的资金和银行票据进行集中管理,形成了以集团财务部为核心的资金集中管理组织架构,“本次设立财务公司正是为了进一步规范企业资金管理,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据介绍,企业集团财务公司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主要为其他企业提供财务服务、带有中介性质的财务公司,它是经过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严格审查后批准设立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主要用于加强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和提高企业集团资金使用效率,为企业集团成员单位提供财务管理服务。其业务范围包括对成员单位的理财、融资、信用鉴证、咨询、委托贷款、委托投资、票据承兑贴现、发行债券等。目前,中石油、中石化、中粮集团等著名大型企业集团均成立了企业集团财务公司,有效地推动了集团的整体发展。
重庆银监局有关人士称,化医集团财务公司筹建获批,将进一步鼓励重庆地区有实力的大型企业集团,通过设立集团财务公司,进一步优化企业资金管理,提升企业财务管理能力,高效助推企业发展。
不仅如此,重庆化医财务有限公司的获准筹建,也有利于化医集团通过产业升级实现千亿化医的战略目标,对于加快推动重庆建成西部地区重要增长极和长江上游地区金融中心更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