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墙”与“门”的思考
“里面的人想出来,外面的人想进去。”这是《围城》中的一句著名的话。不管是里面的人还是外面的人,其实是一样的,他们无非是要穿越那一道“墙”,要穿越墙必须打开一扇门。
门与墙是一个组合,有墙才有门,有墙必有门。苏格拉底说:“门在你手边,墙在你心里。”如此说来,世界上有许多墙,每个人都在寻找那扇门。我们不仅生活在用钢筋水泥砌成的墙里,还生活在用心垒成的墙中,这个世界上,墙里墙外、门里门外,有许许多多说不尽道不明的事和理。
有时候,门确实在我们手边,却没有被打开,于是理解和沟通被拒之门外,产生不应有的隔阂,有时候有形的墙是可以跨越的,而无形的墙是很难走出的。
有时候,一堵高墙阻挡行程,为了找到一扇门,到处碰壁却不轻言放弃。别忘了“芝麻开门”,更多时候,我们必先开启一扇“智慧之门”。
墙,围成的是一种规则,走进一扇门,穿越一堵墙,意味着必须深陷一种新的规则。如果走进“迷宫”,请记住来时的路,假如一扇门关闭,请还记住“上帝必将同时为你打开另一扇门”。
谁都想成为砌墙的高手,为自己砌一道遮风挡雨的墙,并打开一扇吸收阳光雨露的门。最好是按自己的意愿制定规则,很多“潜规则”因此应运而生,我们生活在无数无形的墙之中。
人的一生,其实离不开墙,吾辈总是在努力建造自己理想中的深院高墙,穷尽一生,却自我设限、自我迷失,少有拆掉围墙,亲近自然、体味世事、冷暖人情,在高墙内困惑、孤独、老死,却无法找到打开心灵的那扇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