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老“四大”的成员之一、旗下北京现代一度是现代企图冲世界车企“TOP5”关键棋子的北汽,效法一汽上市本不意外,意外的是选择远在华南的“壳儿”来完成这一“壮举”——远水解不了近渴,南“壳儿”北“套”,效果能好些么?
北汽上市,到底是为了“突围”,还是为了“固守”?前者,说明北汽虽然长期被业内诟病为“官企加买办”的角色,但还是有振作之心,如是后者,则只能说其不思进取已成固有的思维模式。
首先,从资源来看: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尽管北汽10年来的做为乏善可陈,但是北京现代中方股份仍算得上“绩优股”,靠此劲旅,尚可弥补一下北汽其他各构成部分的缺欠。而且目前得知消息分析,为整体上市筹备的“北京汽车集团股份公司”(以下简称北汽股份)
资产重组方案已经获得国资委的批复,堪称“师出有名”。
但是,既便如此,北汽想要套的
“壳”,仍尚待寻觅。目前热议的是借助宝龙,一个被打上“ST”烙印的“壳儿”尚不能拍板定夺,原因何在?!问题到底是处在那一方呢?着实令人费解。
对于任何一个“壳儿”而言,怕的就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以北汽而言,目前急于上市当然是迫于压力。这未必紧迫到生死攸关,但却对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近5年来,中国车企因选择发展的方向不同,格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即使“三大集团”现在也已变了排名,历史上的“老大哥”一汽,目前只能屈居“老三”。面对广汽、长安甚至某些自主品牌的不断崛起,一直虎视眈眈“冲进第一阵营”却因自身原因未能得志的北汽,当然会感到威胁。即使从内部讲,北汽与合资伙伴现代、戴姆勒的合作,长期以来也颇多龃龉。“内忧外患”之下北汽思变,顺理成章。因此,笔者认为“借壳上市”迟迟未定,绝不是北汽不想速决。
那么,北汽是想“突围”还是“固守”呢?还要从北汽自身来分析:与“三大”甚至长安不同的是,北汽缺乏旗下真正意义的自主品牌产品。一顶“代工厂”的帽子压得人透不过气来。缺乏自主品牌不仅会受到诟病,更主要的是话语权的缺失、产品掌控的不稳定让企业永远不会安心。如果上市成功,北汽很可能会在自主品牌方面进行一定规模的投入:不要说“发展民族工业”类的冠冕堂皇之言,就是为了自身安危,北汽也会作此考虑。至于说按此思路开发的产品能否提升自主品牌,怕未必!单从技术实力上看,北汽算不得雄厚。基于这样的底子,北汽如果想要借上市来发展自主品牌,达到“突围”的目的,原本无论如何不该绕过北汽福田。或是与北汽福田共商一个“双赢”的模式。但目前的情况,大家已经看到了。就此,只能认为北汽的上市,仍是想要固守自保。至于发展怎样,且先摸着石头过河吧。
北汽上市成功与否,恐怕都不会为它迎来一个脱胎换骨的未来。(本文专供新浪,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