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皆祸害”并非大逆不道


    近来,一个名为“Anti-Parents 父母皆祸害”的网络讨论小组引发争议。小组首页上,诸如《教你如何同父母对峙》《他们将孩子当做一个“物”,而不是人》等被认为具有指导意义的10个帖子长期置顶。而最多的讨论内容是自己在父母那遭遇的心理伤害和对父母教育方法的批判…

    “父母皆祸害”,如果仅仅从这短短的五个字来看,我们一定会得出孩子“仇恨”父母、不讲孝心的结论。其实不然,在“父母皆祸害”的身后,滚动的却是一颗颗赤热的心。
    由此可见,“父母皆祸害”的根源在于父母的教育方式和方法,而不是爱本身。这是因为,没有人能够否定父母对孩子的爱,在爱的名义下,天下的父母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把孩子当成了有思想有感情的人,从而引导孩子健康成长,一类是把孩子当成是没有思想和感情的物体,把自己的思想强加到孩子身上,认为“父母皆祸害”的孩子多出自后一类。
    那么,该如何看待这类现象呢?普遍观点认为,这只是代沟的一种表现,因而不需要过度在意。事实或许的确是这样,我们不妨扪心自问,在我们还小的时候,不也常常把父母爱的管束当作伤害吗?后来,等我们慢慢长大,特别是也为人父母的时候,我们才真正理解父母曾经的苦衷。在无私善良的动机下,父母的爱一旦超过必要的限度,当然就会走向反面。
    如果把“父母皆祸害”仅仅理解成代沟,则并不全面。我们所知道的是,过去不是没有孩子“讨厌”父母,所不同的是,如今这种矛盾更加普遍一些,突出一些。究其原因,无外乎现在的家长习惯于把孩子当成是附庸的结果,说具体一些,就是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下,父母为了让孩子将来能够出人头地,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过早地为孩子设计人生,以为只有这样,才是对孩子最大的爱。须不知,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思想会日益成熟起来,也会有自己的观点、想法和情感,也渐渐地懂得了如何在生活中抉择。
    “父母皆祸害”并不是叛逆,更不是大逆不道,而是孩子站在一个被爱者的角度,诠释出的父母该如何教导孩子的道理。或许,身为父母的我们并不是真正懂得如何去爱孩子,呵护他们成长,在许多时候,孩子可能比父母更懂得如何去爱孩子,至少,孩子们知道他们需要的是什么样的爱。一言以蔽之,“父母皆祸害”讲述的是爱的纠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