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讲传11:一米宽一万米深的生活重构


    什么是一米宽,一万米深?不久前,博众房地产研究院的阎占斌给我讲了这个道理。他直言房地产就是一个一米宽一万米深的行业,浅了不行,浅了就要倒。于是想到,许多传统的地产界,一直都流行着知道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深度只有一厘米,不过只是应景市场,投机政策行情而已。也正因为这个一厘米的深度,所以地产新政一到,大家也都齐齐失语,热情顿消了。


    而房地产的这一米,既有着作为城市功能体的一部分价值,也具有着未来业主的生活空间感受,同时,也集聚了包括规划与设计、建设与配套、服务与维护的种种资源和责任,因此,一米之宽下,万米的深度便得以呈现。如果不是真正的责任心,真正的义务感,着实是很难达到的,而一旦不能达到,也就如同松浮的地基一样,出现楼倒倒的结局。


    一周前,专程与《昆明日报》邹沐春主任和搜狐焦点网共同访问了昆明世博园生态城,与张总经理和界俞总工会谈,听他们介绍近八年前就已开始的低碳生态规划与建筑,并实现考察了项目地,看到了这一米宽和足够深的低碳生态园的前沿实践。然而,这样一个项目,就连昆明本地人都所知寥寥,于是有感,新知和未来,在中国往往都有着寂寞的境遇,同时也急迫,这样够深的超前实践,是很值得向社会与业界推广的。早几个月前,就与低碳中国发展中心的各位同事谈到了制定一部低碳地产白皮书,所以,这次会谈,也就一并邀请世博生态城共同参与了。

图:与邹沐春主任、搜狐焦点邬迪、云南社科联陈金荣和世博生态城张总合影

    低碳也好,生态也罢,或者节能减排和水土保持,实际上,在深度的本质上都是一回事,皆是寻求一种城市与地产发展直至人类生活最终可持续的方法路径,而这个过程,是累积与渐进的。过去有地便建房,也是房地产,后来有房有配套,是城市复合体了,到现在,才发现城市化和房地产之外还需要虑及更多的环境和生态,必需考虑这个巨大集成体之外的整体资源平衡,所以,房地产的命题,也就自然而然上位到更具权重的地位,而与此同时,也对房地产开发者提出了更高的知识、意识和能力要求。所以,低碳地产,不是噱头,而是新一代地产企业的能力和市场价值,当然,更是竞争力了。这也是一万米深的道理所在。

图:昆明翠湖边的三一教堂,与现代城市建筑并列相处,更显出难得的历史人文气息。然而这样的情景在高速城市化中越来越稀少了

    从地产到城市,从地产到生活,这是一条必然联系的有机生态链,也是有机价值路径,将一米宽和一万米深的本质揭示了出来。2010年的今天,地产的传统观念所输出的价值,已不能满足最终端的要求了,因此,解构地产的本质,定位城市生活缔造的本质,成为了必须得到申明的地产发展主旨。这一点,无论是对重庆龙湖,广州星河湾,抑或是中国地产老大万科,以及众多的开发者,其价值都是一致的。回过头来看,一切以生活为本的深度开发企业或者项目,无论它们有怎样不同的差异定位,无论它们处于哪一级市场,都可以凭借生活的一米深度而造就自己的成就,这一结果,亦证明了地产造就生活价值的人本本质。在棕榈泉时,也谈到这个一米宽一万米深,就有同事感叹:我们就是这样啊!


    重构城市生活,在今天正由口号而演进成为一种切实的建设和服务行为。而这样的转变与提升,恰恰就在这一米宽一万米深的地盘上,所有的功夫与价值,所有的美誉和成就,所有的抗风险和抗跌性,都在此了。因此,重构地产生活,要比开建一个项目更重要,也意味着,未来的地产开发,将担负更多的责任,发现生活更多的价值。而唯如此,城市和房地产,才能真正实现让生活更美好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