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市人口普查综合试点工作总结


邵阳市人口普查综合试点工作总结

 

为积累人口普查组织实施工作经验,扎实推进全市人口普查工作。邵阳市在隆回县荷香桥镇第三居委会和雷河村进行了人口普查综合试点,在市人口普查办和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荷香桥镇党委、政府和县公安局、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局的积极配合,经过市、县、镇三级普查机构和试点村居委会的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这次全市人口普查综合试点任务,达到了发现问题、总结经验、锻炼队伍、培养骨干、推动工作的预期目标。

一、试点区域基本情况

市人口普查办经过反复权衡和慎重考虑,决定将试点工作放在隆回进行,隆回县普查办与多个乡镇进行衔接沟通,通过反复权衡,选取荷香桥镇做为试点乡镇,荷香桥是全县四大老镇之一,有3个居委会和56个村委员,离县城较近,方便工作联系,荷香桥镇按照村居委会干部素质、民情民风、代表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选取第三居委会和雷河村做为试点普查区。雷河村距镇政府1公里,户籍人口845人,境内以户籍人口为主,外来人口比较少,只有雷河电站、雷河联校、雷河造纸厂等三个单位有少量外来人口,与其他村居委会有明显的界限。第三居委会情况相对复杂,境内有学校、工商所、市管所等单位,全镇学校教师户口都在这个居委会,还有食品站等改制单位,空挂户较多,户籍人口1108人,实际居住在此地的只有500多人。第三居委会没有明显的地域范围,与周边的火星、火花、第二居委会混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二、试点保障及基本情况

(一)试点机构建立情况

为加强对试点工作的领导,成立了市、县、镇三级试点领导机构和办公机构。市里成立了市局党组书记、局长肖曼辉任组长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隆回县成立了由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刘焕华任组长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荷香桥镇成立了由副县级干部、党委书记刘海秋任政委、镇长张慧任组长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并相应组建了试点工作办公室。隆回县试点工作办公室将人员分成业务组、综合组、宣传组、现场指导组、后勤保障组五个组,每个组的组长由县统计局班子成员担任,把每项工作具体责任到人,做到职责明确。荷香桥镇从镇机关和相关部门抽调8名年轻干部到试点办公室工作,并安排一名党委班子成员负责试点工作。市试点办公室加强与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市公安局、市国土资源局等单位的协调,由市主管单位对县级相关部门布置任务,按县试点工作办公室的要求,提供相关资料。隆回县政府组织人口和计划生育、公安、国土资源、荷香桥镇党委和政府、县统计局、县人口普查办主要负责人召开联席会议,要求各职能单位要明确职责,科学分工,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安排部署到位和组织协调到位,全面落实各项工作任务,确保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二)领导重视与部门协调情况

全市人口普查综合试点工作得到省人口普查办领导和市、县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关注。在试点工作开始前,隆回县常务副县长刘焕华指示县统计局积极争取试点工作,市统计局局长肖曼辉亲临隆回,与县政府主要领导交换意见。试点工作开始后,肖曼辉局长多次亲临隆回指导工作,518,她带领市公安、计生和国土等部门主要负责人到隆回现场办公,与隆回县政府以及公安、计生、国土等单位协调,明确公安部门要简化户口登记手续,做到未落户口的全部登记户口,应注销而没有注销户口的一律注销,为普查登记打好基础,计生部门在11月底前,不得对主动申报户口和人口普查登记的个人进行处罚,国土部门要按时按要求提供普查制图所需要的遥感影像图。隆回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刘焕华同志当场承诺,公安户口登记独立,不受其他任何部门的限制,人口和计划生育局不得给乡镇施压,为人口普查试点和今后人口普查工作提供宽松的政策环境,国土资源局要尽快从招标技术部门要回遥感影象资料。隆回县政府就人口普查试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召开了政府常务会议进行专门研究。317,政府常务会议对户口整顿、流动人口清查等进行专门研究,会议决定:对没有出生证的超生人口、没有到民政部门办理收养手续的带养人口、乡镇范围内跨村流动人口,只要本人提出申请,村居委会盖章认可,就可由村居委会统一到派出所办理户口登记手续,方便群众,加快户口整顿进度,提高户口整顿效果。会议决定从财政安排20万元经费作为户口整顿和流动人口清查经费,以县城为重点,对外来人口进行一次全面清查,为人口普查登记提供基础资料。在试点登记的第一天,省统计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省人口普查办主任李新连,省人口普查办常务副主任江金生,邵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周吉平,市人大党组副书记银醇祥,市统计局局长、市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肖曼辉,隆回县委书记钟义凡,隆回县委常务、常务副县长刘焕华,隆回县政府副调研员、县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黄柏良,以及县人大、县政协领导同志到现场指导试点登记工作。

(三)试点经费保障情况

为搞好试点工作,市人口普查办下拨试点经费5万元,隆回县政府解决试点经费10万元,共计15万元。

(四)培训情况

518-19日,按照试点方案,市人普办在隆回县进行了培训。县人普办22人、荷香桥镇9人、试点村(居)委会8人,参加了培训。市人普办范跃东、罗平、杨荣诚,利用幻灯片,根据国家方案,分11个专题讲了课,还进行了考试。要求普查员以自己家庭、邻居、亲戚为对象,试填了3户,乡里初审、县里再审、市里终审。市人普办对考试和填表中存在的问题一一作了讲解,并对乡村提出的问题进行了答疑。

(五)“两员”待遇落实情况

两员的积极性是保证试点工作质量的关键之一。隆回县统计局、人口普查办坚持把好钢用在刀刃上。对“两员”参加会议、业务培训、清查摸底、绘制普查小区地图等工作采取固定补贴,每天30元,对入户登记、复查等采取定额的方式兑现补助。为调动“两员”登记外来人口的积极性,采取三个层次确定补贴标准。人在户口在的每登记一人1.5元的补助,户在人不在的每登记一人1元的补助,人在户不在的每登记一人2元的补助。并决定在9个普查员中评选三名优秀普查员,每人奖现金100元。

(六)宣传工作开展情况 

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开展宣传发动工作,在清查摸底前,主要是利用会议和电视进行宣传,以村居委会为单位召开了组长、党员和驻地单位负责人会议,驻地单位召开了干部职工会议。在镇电视台利用滚动字幕进行宣传。在入户清查摸底前,镇长发表了电视讲话。在清查摸底中,印发了《致调查对象的一封信》、《致试点区域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印制张贴了不干胶卡通式告示贴,告诉试点区域群众为什么要试点,怎样参与试点。在入户登记的第一天,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宣传活动,在三居委会悬挂了氢气球,组织了两支腰鼓队,沿街进行了宣传。并装饰了一台宣传车,在试点区域巡回宣传3天。在试点区悬挂宣传横幅60条,张贴不干胶标语300多张。

三、普查试点中遇到的问题及针对性建议

(一) 普查物质方面

1、不干胶告示贴、不干胶标语等虽然方便张贴,且美观大方,但经不起阳光炙烤,有的贴上去不到几分钟,就卷成了一根绳,没有红纸标语经久耐用。

2、《致调查户的一封信》很难当面送达,只有从窗户、门缝等塞入,宣传作用大打折扣,最好是通过赶集散发,效果好些,同时,通过《致学生及家长的一封信》,在信的下方设置回执单,家长看后,签字返回学校班主任,效果可能更好。

3、长表垫板每个普查员发一块,成本太高,利用率低,单独设立长表普查员,又不方便登记。最好全省统一制作防水纸垫板或塑料垫板,降低成本。

4、登记完成标志——福字贴可以与预约单结合,降低成本。可用两种颜色,绿色的表示登记完成,红色的表示没有碰到人,在这福字贴上写上普查员姓名和联系电话,以便调查对象预约。

(二) 两员选调及培训方面

1、普查员、普查指导员的选调是普查的关键环节,“两员”素质的高低事关普查的成败。从此次试点来看,问题比较突出。首先是“两员”抽调难。乡镇公务员中领导干部多,一般干部少,年纪大的多,年轻的少,部门年轻干部虽多,但乡镇部门多是差额拨款单位,不同酬不可能同工,不便选用。村居委会享受固定补贴干部少,两个试点村居委会都只有2名固补干部,如果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都从村居委会产生,只有从老村干部、组长、党员中产生。村组干部都是本地的能人和忙人,不想放过任何一个赚钱的机会,也不想放弃人口普查,只是把人口普查作为一个搭头,顺便赚点小钱。俗话说得好,一只手抓不住两条鱼。三居委会的支部书记开了两个店子,妻子开服装店,丈夫开粮油店,两人都分不开身,入户登记中,虽然把自己80多岁的老娘接来看店子,自己仍心挂两头。雷河村支部书记在荷香桥街上开了一个饭店,老板兼厨师,也是个大忙人。

2、抽选的普查员素质参差不齐。村干部的素质也不尽人意,三居委会的主任兼秘书不知道普查表怎么填,雷河村秘书兼计育专干只有小学三年级文化,对全村村民情况了如指撑,但面对密密麻麻的普查表,不知如何下手。雷河村三个普查小区只有两个村干部,在踩界摸底时,在村民小组长中选了一个熟悉情况,文化程度也不错的同志担任清查员,可在正式试点登记前几天,在上海找到了好门路,外出挣大钱去了,没有办法,只好让年届八旬的老支书上马,老支书虽耳聪目明,身子骨非常硬朗,但终究年龄不饶人,加上多年不在其位,对村民的情况也不甚清楚,在入户摸底时,掉了不少人,经过反复多次清查,把一些只有户口、没有住房、人也多年未出现的户漏了,费了不少周折。在普查登记过程中,思维和动作跟不上来,一天登记短表也只能登记10多户。三居委会从村支两委委员中选了4名普查员,因很少与群众打交道,对居民家庭成员及其居住情况两眼摸黑,外来人口对他们不信任。普查员对普查项目,大多停留在一听就懂,一问就懵,一看就晕,一做就分不清的境地。

(三)普查员工作态度方面

1、这次普查采取助理普查员制,普查员从村居委会产生,助理普查员从县、镇普查办业务人员中产生,普查员认为大树底下好乘凉,有县、镇业务人员在,他们基本上只起带路员的作用,个别的甚至袖手旁观,冷眼相待。

2、镇普查办助理普查员也不够主动,认为是市里的试点,市县应该唱主角,今后轮到自己了,车到山前必有路,到哪座山再唱哪支歌。

3、县办助理普查员认为自己的职责只是指导,不必事必躬亲,不到迫不得矣,不会挺身而出。

还真有点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的味道,这也是试点组织者始料未及的。

(四) 户口整顿与清查摸底相结合方面

本次试点中,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尝试了将户口整顿与普查摸底工作同步进行,但从实际效果来看并不理想。主要问题是:

1、户籍信息不能以户为单位排列。户籍信息虽然提供了姓名、民族、出生年月日和居民身份证号码,居住地址,但没有标明哪一个是户主,且以村居委会为单位以居住地址为标志进行排序,一户家庭成员东一个西一个,无法查找。

2、公安部门至身事外。虽然清查摸底的第一天,派出所安排了两名干警配合,但他们不是户籍民警,对户籍资料不熟悉,对户口整顿具体如何操作,也是一知半解。

3、村干部与镇政府、公安派出机构情绪对立。镇政府为了计划生育抽查的需要,不允许2岁内的超生人口落户,2岁后落户,公安派出所以违反户口登记条例为由罚款。村居委会干部看不惯这种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鱼肉百姓的做法,你不准落户,我就是知道哪户超生了,也不申报,反证落不到户,不如不报,少惹麻烦。部门利益、政府行为、基层组织视角严重背离,使户口整顿有如走过场,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这也是公安部门年年整顿,年年无果而终的原因。

(五)入户登记方面

 入户登记一个最大的难点就是碰不到人。在农村,现在虽不是正宗的农忙时节,但留守人员少,老大爷老太太为了一亩三分地忙个不停,不是吃饭时间,家里都是铁将军把门。在街上,除了在自家门店经营的外,也很难碰得到人,学校上课的老师,正式上课的时间不便打扰,课余时间脚底抹油——遛了,也找不到人。外来人员心存顾虑,不愿配合。房东心怕提供了租住户的信息招来不必要的麻烦,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吃咸鱼少口干,很难获取相关信息。

登记中的另一个难点是出生和死亡人口情况,在超生人口和未婚先育人口的登记上,市县人口普查机构苦口婆心,用心良苦,县普查办为了让村居委会干部打消顾虑,要求以普查小区为单位,把超生人口、未婚先育人口做为一个集体户进行登记,与超生户和未婚先育户毫不相干,计划生育部门不可能根据普查资料追究相关家庭的责任,但效果甚微,两个村居委会除了计划生育部门掌握的超生人口外,没有被计划生育部门掌握的超人口、未婚先育人口一个也没有登记上来。在死亡人口登记中,我们要求普查员入户询问时,问上一年这个时候有多少家庭人口,再一个一个地查找下落,但由于阴历和阳历的差别,时间把握不准,也造成一定的漏登。

(六)部门的协调配合方面

政府权利部门化,部门权利个人化,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是一个长期困扰中国政坛的问题,在人口普查中也有不同程度的显现,如户籍信息的提供问题,公安部门提供户籍资料必须经省公安厅授权,授权后,又过份强调信息保密,技术不支持等,造成户籍信息资料的利用难以达到应有的效果。在户口登记方面,受利益牵制的因素太多,搞准人口登记基本上县政府和统计部门的一厢情愿、单相思。统计部门是一个弱势部门,人微言轻,面对纷繁复杂的局面,心急如焚,力不从心,虽有职业道德的驱使,虽有匹夫有责的砥砺,恐也难维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斗志。 

(七)政策方面

人口普查的目的是查清全国人口底数,但人口受诸多因素的限制,很难查准,需引起中央高层的重视。一是超计划生育和非婚生育问题。这两部分人口不仅当事家庭需要隐瞒,基层政府也需要隐瞒。对当事家庭来说,尽量不让计划生育部门发现,以延缓计划生育处罚。对基层政府,计划生育是基本国策,每年计划生育抽查排队进行4次,实行一票否决,黄牌警告。基层政府为了应付计划生育抽查,规定2岁以下出生人口不准落户,没有计划生育部门的证明不准落户,公安与计生联手限制超生人口落户。如果不采取强硬措施,人口普查只能是流于形式,劳民伤财。建议省、市政府修改计划生育考核政策,让基层政府甩掉包袱,轻装上阵,同时为人口普查登记提供宽松的环境。二是户口登记手续问题。公安部门户口登记手续比较烦琐,部分公安派出机构借完善户口登记手续为名,谋取小集团利益,既增加城乡居民负担,败坏风气,也不利于户口整顿和人口普查的顺利进行。建议公安部出台文件,简化户口登记手续,放宽户口限制,真正做到生者有其户。

(八)普查基础工作方面

人口普查把先后两次普查完全割裂开来,既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也不利于两次普查的数据衔接。建议从第六次人口普查开始,建立人口普查基础数据库,以基础数据库为基础,每年更新一次,做为一个人口普查周期人口年报、1%1‰人口抽样调查,以及下一次人口普查的基础,既可减少对公安部门的依赖,也是提高统计能力和统计数据公众可信度的重要举措。

试点是正式普查的试水,正式普查有多少急流、暗礁、险滩,还不得而知,但至少起到了管中窥豹的作用。通过这次试点,我们对“两员”的选调和培训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对入户登记的问题和困难有了充分的认识和准备,对人口普查的工作流程有了切身的体会,为下一步全市人口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