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点评本周重点新车信息!


 

                      本周一共有两款国产新车型上市并发布价格,它们分别是华晨的2011款中华骏捷(8.88-15.88万元)和上海大众的2011款斯柯达晶锐(7.89-11.39万)。两款上市车型尽管均为新年款车型,但2011款骏捷属于中期改款车型(Facelift),而2011款晶锐则不是海外发布的那款小改款晶锐,而是上海大众在现款晶锐的基础上,通过推出1.6L酷黑板车型扩大了晶锐的产品范围。除此之外,大众中国还将计划在今年7月引入两款进口新车,它们分别是Tiguan R-Line高性能版和Passat2.0TSI旅行版(34-38万元),这也将丰富消费者的购车选择。

                      自2006年3月上市以来,华晨骏捷凭借其前卫的外观设计和较低的售价区间获得了不少消费者的亲睐。但随着2009年车市竞争的日趋激烈,以及诸如比亚迪F6、吉利帝豪EC718和奇瑞瑞麒G5等竞争车型的陆续上市,老款骏捷的市场份额也在逐渐萎缩。2010年北京车展期间,华晨汽车推出了中期改款版的中华骏捷,并以2011年款的身份,于昨天正式上市。上市活动在“爱我中华”的主题下,邀请了众多明星大腕,在近期自主品牌新车上市活动中,属于排场较大的一次。

                      从昨天2011款骏捷公布的最终售价区间看,华晨对新车的市场前景还是相对乐观,8.88-15.88万元的价格区间跨度很大。其中主力的1.6L车型价格为8.88和9.88万元两款,而三款1.8L车型的售价则在9.88-12.88万元之间,1.8T车型的售价区间为13.88-15.88万元。整个车系的价格体系已经和部分主流的合资品牌紧凑型轿车相差无几。尤其是1.8L车型的定价上,10-12万元的售价区间向科鲁兹、福克斯等热门紧凑型轿车看齐。而两款1.8T车型的售价也和同为自主品牌的荣威550相差不多。总体上看,2011款骏捷保持了上一代车型所确立的价格体系,只是四年后的今天,这一价格区间内的竞争对手已经比2006年时多了很多。

                      从2011款骏捷的价格体系不难发现,自主品牌和合资品牌之间的价差在不断地缩小,尤其是在10-12万元这个最为敏感的价格区间内,合资品牌紧凑型轿车和自主品牌中级车之间几乎没有明显的价格差异。自主品牌中级车一般在整车尺寸和级别上略胜一筹,但随着几款大尺寸合资品牌紧凑型轿车的问世,如悦动、科鲁兹、朗逸、新宝来等,这也让售价在10-12万元的自主品牌车型倍感压力。无论是老牌车型奔腾B70、中华骏捷、比亚迪F6,还是上市没多久的吉利帝豪、瑞麒G5等,都面临着这一价格区间内的激烈市场竞争,除上汽荣威外,10-12万元的价格区间也成了目前绝大多数自主品牌最急于突破的一个价格“天花板”。

                      笔者认为2011款骏捷在产品方面相比老款车型进步很多,尤其是绝大多数修改的内容都是针对当年老款车型消费者的反馈信息作出的有效修改,而且部分修改涉及模具、成本相对较高。笔者赞同华晨汽车的这种改款车设计理念,对于一款自自己创立的中级车产品而言,每一次针对消费者偏好和需求的改款,都会进一步拉近旗下产品和潜在消费者之间的距离,也许在经过十几年、几代车型的努力,便会逐渐培育出属于自己的产品特征和品牌风格,丰田、现代也曾走过同样的路。如果旗下产品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但也存在着较多的不足时,改好这款现有产品,要比花大钱推出全新产品更加安全和务实,同时市场的效果也更好。笔者一向反对某些车企所谓的“多生孩子好打架”的新车研发理念,而是强调在现有车型基础上不断地优化和持续改进,通过这一方式,逐渐让自己的产品达到潜在客户的心理预期,甚至是超过客户的期望值,这才是一款车型长盛不衰的关键。

                      

                      昨天,上海大众斯柯达也推出了2011款晶锐的售价,在增加了两款1.6L酷黑版的同时,晶锐的整车售价区间也从原先的8.19-11.79万元调整为7.89-11.39万元,整体价格区间降幅约为3-5%。整个晶锐的车系也扩展至4款1.4L车型和4款1.6L车型,两款类似Polo Sporty的晶锐酷黑版也同步推出,售价分别为9.66和10.89万元。

                      和海外市场有所不同,上海大众并没有推出不久前在欧洲上市的小改款晶锐,笔者预计这款新车型的推出时间要等到2011年。斯柯达品牌“每年引入一款新车”在2010-2011年期间主要表现为两款在售车型的中期改款,它们分别是今年已经上市的改款明锐和计划在明年推出的改款晶锐,而备受市场关注的斯柯达旗下首款紧凑型SUV(Yeti)的引入,由此推算,可能需要等到2012年了。

                      晶锐本次借2011款年款车型上市之机进行官方售价区间的下调,实际上也是希望进一步拉开晶锐和Polo之间的价格差异,以便扩大晶锐在中低端细分市场的销量。推出售价较高的酷黑版车型,则主要是满足一部分细分消费者对运动型小车的需要。Polo去年推出运动版后,市场反应非常好,这也是晶锐推出酷黑版的一个重要原因。不知本次晶锐官方价格调整后,能否在下半年让晶锐的销量再上一个台阶?目前晶锐的销量已经在3000辆/月徘徊很久,如何突破这一销量天花板,也是对上海大众斯柯达营销团队的一个考验。

                      

                      进口车方面,据悉大众中国将在7月份引入两款小众市场车型,它们分别是Tiguan R-Line和Passat2.0T旅行版。其中Tiguan R-Line拥有比国产途观更加卓越的驾驶性能和个性化外观组件。但详细其售价也将远高于目前的国产途观,笔者认为,这款进口Tiguan R-Line的销量将非常有限,尤其是在奥迪Q5国产后的今天,40-50万元价格区间内,可以选择国产Q5或进口宝马X1等多款SUV产品,大众在这一价格区间毫无价格优势可言。

                      

                      另一款即将引入的Passat旅行版(2.0T)则已经公布了预售价格区间,三款车型34-38万元的售价并不便宜。但由于目前国内市场并没有类似的产品引入,这也给大众中国带来了一定的市场机会,早先引入的Passat旅行版仅有售价昂贵的R36,本次引入2.0T车型,也算是大众在中级车市场的又一次试水行为。如果市场反应超过预期,那么一汽大众也将有望国产这款车型。

                      

                      海外新车方面,本周沃尔沃推出了S60的旅行版车型V60,同时欧盟也通过了吉利收购沃尔沃汽车的反垄断调查。预计在接下来的半年内,国内新闻媒体关注沃尔沃的焦点将集中在沃尔沃在中国建厂和新车引入等相关事宜。尽管目前外界媒体对沃尔沃中国建厂的具体地址还存在着不小的争议。笔者不久前也看到了沃尔沃接送员工上下班的班车进入上海市区,这也许可以从一个侧面证实,沃尔沃在上海筹建总部和嘉定工厂已经进入实质性的推动阶段。笔者预计随着吉利收购沃尔沃资产交割的陆续完成和沃尔沃(上海)首批员工的陆续到位,吉利有望在今年内宣布沃尔沃在国内总部和工厂的具体信息。

                      

                      在行业数据统计方面,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中汽研)正在不断地利用其特殊的垄断优势向市场提供更加准确和合理的销量数据和趋势分析,在及时性、准确性方面,中汽研的优势是乘联会和中汽协无法做到的。同时中汽研也在不断细化一些分析结果,并给业内提供了诸如产品库存周期、消费趋势分析等重要信息。笔者预计随着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车企希望购买相关的详细数据和分析信息,对于中汽研而言,客户的需求将在未来给这一数据垄断优势带来更多的经济回报。

                      中汽研最早希望通过建立自己的C-NCAP获得一定的垄断地位和话语权,最终获取一定的收益,但由于操作的失误和CCTV的曝光,已经让这一国内碰撞测试认证体系“名声扫地”。本次中汽研希望借助其垄断的新车信息采集优势“东山再起”,如何避免再次陷入利益纠葛的怪圈,就要看中汽研自己如何看待经济利益和公共地位之间的关系了。

                      济仁小评:本周上市的新车并不多,7月份也是传统汽车销售和推广淡季。和去年同期相比,今年经销商的销售压力和库存压力都将大于去年同期。尽管今年下半年车市前景并不明朗,但预计下半年的新车总销量也将比去年同期有所增长,只是增幅可能远小于上半年的水平。由于今年上半年新车销量同比增幅远超行业预期,即便下半年车市增速放缓明显,今年全年国内新车市场的总销量也将可能超过年初业内的普遍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