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数回落寻找新空间 一策略需主动适应
正如我们之前的预期,行情已经开始复杂起来,这除了基本面预期不佳与扩容压力甚大的市场环境之外,更主要的是,一系列复杂因素已经开始影响市场。首先是,7月份的CPI高居3.3%,再次冲过3%的警戒线。原先市场各类投资者一致认为,7月份CPI冒升是因为去年基数是个低谷的原因,后期在基数因素消失后,通胀压力将逐渐缓解。但是,俄罗斯因森林火灾停止粮食出口、中国各种自然灾害不断促使全球粮食价格以小麦为代表闻风大涨,国内各类副食品价格也是易涨难跌,由于我国CPI最大的权重来自于副食品,这直接改变了CPI的变动预期,也为行情增加了新复杂因素。一方面,因投资者对通胀形势有了新的解读而加大了行情的复杂性;另一方面,为了管理通胀预期,原先投资者普遍认为的调控政策在CPI回落后将放松的预期将可能落空。此外,经济增速在回落,通胀压力却因粮价与副食品价格的上涨在增强,增添了投资者的“滞胀”忧虑,也为原本处于两难状态的调控政策增加了新的难度,使得后续政策面变化更加复杂起来。
其次是,银行股再度成为了行情的“累赘”,银行股行情积重难返的原因是其还有许多“烦心事”没有消化完毕。如果没有这次银监会发布《关于规范银信合作理财合作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许多非专业投资者可能尚不理解银行与信托合作发行各种形式的信托贷款与理财产品一直是“体外循环”的,并不在银行的表内体现。自去年下半年银行信贷控制以来,各种信托贷款与理财产品高度繁荣,今年上半年的各种银信合作业务的规模同比增加了2.37万亿,今年6月份银信合作产品规模更是高达8916亿元,其规模已经显著大于当月的新增贷款量,在银行信贷受到规模控制之后,银信合作业务俨然已经具有了“隐性信贷”的特征。更主要的是,银信合作业务属于直接融资,筹资人直接从融资方吸取资金,不会通过银行系统产生派生存款,在银行系统内属于表外业务,不纳入M2的统计范围,从而在形式上降低了货币供应增速,对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影响效果与银行信贷却是一样的。因此,在控制信贷风险的严峻监管背景下,叫停银信合作并予以规范势在必然。虽然银信合作最近几年才蓬勃发展,且绝大多数已发银信合作产品在明年底之前均已到期,但现在纳入表内并以150%的拨备覆盖率予以计提拨备,多少会影响银行利润,在叫停之后也会进一步影响到银行业的中间业务收入,并使我国银行业中间业务与金融服务的生长力受到遏止性影响,“隐性信贷”被叫停多少也会影响到市场流动性。此外,近期媒体披露,监管部门已通知形式要求银行对地方融资平台进行新一轮的清查,这意味着地方融资平台清理事项仍处于“理还乱”阶段,到底需要提多少拨备银行自身也仍无法作出判断,这自然加大了银行股新的不确定性,使得银行股又面临着需要提高安全边际的行情压力。前期银行股保持阶段性稳定应该与农业银行“严防死守”防破发的护盘力量也有着密切关系。现在,农行的“绿鞋”机制在上市满月之时即将到期,农行的股价再次盘旋在了2.68元/股的发行价附近,实际上已经表达出了农行最终破发已是大势所趋,这对其他银行股也带来了新的牵制压力。银行股的权重是一股独大,银行股“烦心事”因此成为行情整体的复杂因素。
再则,从市场自身角度看,行情的2675点是4月份3181点头部以来到目前为止的市场平均持仓成本、2685点是08年1164点以来到目前为止的平均持仓成本、2720点是05年998点以来到目前为止的平均持仓成本。这些成本既包含着高位受套成本,也包含着低位的盈利成本,简单统计含义上这些持仓总成本在2700点一线的盈利与亏损皆为零,这些成本在解套和获利之间必有反复的拉锯,对现阶段行情必然会产生强大的牵制力。因此,2700点一线已经成为过去5年来新的市场中枢,已经可视为A股行情又一个战略要地。通过反复的能量置换,把这些中、长期的市场平均持仓成本转化为市场新的起点成本,是A股行情将来形成系统性新牛市的必要条件,这决定着即使A股大趋势已经走好,行情“牛途”可期,在2700点一带也会有持续反复的带量震荡和充分换手过程。因此,未来以“调结构”为宗旨的行情围绕这个市场中枢必有多重反复、无比曲折的来回震荡,意味着2700点一线本身已是个行情的复杂地带。
正因为2700点一线已是市场的新中枢,目前行情又纠结着那么多有着重要影响力的复杂性因素,决定着现阶段行情面对上行阻力还不可能一蹴而就。从行情运行角度来说,上行不能突破重要阻力,就得回落寻找新的运行空间。因此,在以上因素的综合影响下,按照我们之前“8月行情前高后低”的分析预期,后市行情逐步退守已成阶段性行情新的趋势。与此同时,周四盘中以上海本地股为先锋的重组概念股已经开始风起云涌,这正符合“个股行情题材重心逐步从中报题材向重组题材转移”我们之前的预期,目前操作策略上需要主动适应这种个股结构重心迁移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