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郭德纲到房价


郭德纲是目前的热门话题,弟子打人事件引起媒体的围追堵截、合兵围剿,似乎成了一场大众道德盛宴。说实在话,我看了郭德纲相关的相声,觉得只不过是言辞激烈些的调侃,如果相关媒体连调侃都听不懂,当作是诽谤,像孩子一样赌气封杀,倒显得太小家子气了。在这些围剿声中,有一种声音是我们要仔细分辨、分析的,《东南快报》报道,“郭德纲年入千万 徒弟一场200元”,报道中称德云社内部人员称“因为不公和钱少,对郭德纲和德云社不满的也绝不止何云伟和李菁,只不过其他人羽翼未丰,不具备单飞的资本而已。”

此文虽然没有明说,但明眼人一眼就看出来,这是说郭德纲贪婪,剥削众弟子和搭档,“不厚道”,有钱只顾自己赚。持有这种观点的人,忘记了许多事,单单看到郭德纲年入千万(这个数目只是媒体的报道,具体是多少我无法确证也不想确证,权且认为郭德纲确实年收入可达千万吧,还要注意年收入千万和净收入千万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就觉得这不公平,凭什么他可以赚这么多,凭什么不多给徒弟们分些钱,让他们也过上好日子?有人说“德云社天桥剧场每晚演出票房2万元左右,三里屯的剧场票房大概为5万元,加上张一元、广德楼等小剧场票房,德云社停演一天损失十几万元”,在计算郭德纲的收入时,票房收入需要扣除场地租金、水电支出、工作人员工资奖金、管理费、各种税费等开销,最终还能剩下多少?

从另一方面来说,如果郭德纲的某个弟子觉得不公平,完全可以单飞,自己出来拉场子,在这种情况下会有人捧场去看该弟子的演出吗?如果该弟子不缺观众,那么他也可以赚取成千上万的收入。在这里要注意,对于像演艺明星这种的表演才能或吸引观众的能力,对社会是一种稀缺的资源,在短期内这种资源无法增加,因此其价格或出场费完全取决于人们对其才能的需求水平(喜爱程度)。不少人认为郭德纲的要价高使德云社的票价高,也使郭德纲赚得盆满钵满,那么让他的一个徒弟也要很高的出场费也能使得某某社的票价高吗?也能使这个徒弟赚大钱吗?可以肯定地说:不可能!是人们的喜爱程度决定了愿意付多高的票价去看演出,可以付给演员多高的出场费水平,而不是相反。

因此,不管郭德纲赚取了多少收入,是完全合理的,是凭自己的能力赚取的,并不是剥削众弟子和搭档而来的。你完全可以不喜欢他的作派,不喜欢他的某些语言,不喜欢他把许多人的真实想法甚至做法直接说出来,很简单,不要去看,不要去听就可以了,当然你也可以发表你的批评观点。

因此,对于某种要素如果在短期内甚至长期内存在着较高的稀缺性,无法增加这种要素的供给,那么决定这种要素价格的主导因素就是需求,反过来,降低这种要素的价格也很简单,减少对其的需求即可。郭德纲的表演如此,土地及附着其上的房屋也是如此。根本上而言,房价高在于短期内供给给定的情况下,人们对其需求较高造成的(我们没有必要从道德角度区分需求的真善美),如果我们没有认清其中的因果关系,出台的任何政策措施都只会产生破坏作用,离我们希望达到的目的越来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