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周评:我们也做一回意见领袖


  财经周评:我们也做一回意见领袖

  本报主笔 刘长杰



  百度百科说:意见领袖是指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同时对他人施加影响的“活跃分子”,他们在大众传播效果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或过滤的作用,由他们将信息扩散给受众,形成信息传递的两级传播。

  按着上述定义,在准备享受双休日之前,让我们评点一下本周的热点话题,顺便也做一回意见领袖。

  混沌中的地产经济迷局,本周再有新的声音发出。经济学家吴敬琏在11日题为“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的演讲中指出,短期经济问题虽然可以用政策加以解决,但这不是长久之计;以货币政策为例,如果今年继续放宽,让货币发行量保持去年的增长势头,必定导致房产价格的飞涨,最后的结果可能是出现类似日本的泡沫破裂。

  吴先生的建言,尽显真知灼见。很多人会疑惑,为何货币政策一松,房产价格就会飞涨?我们认为,在当下的中国,对于民营企业和个人投资者来说,极为狭窄的投资渠道,让本就富余的民间资金除了涌向房地产,还能投向哪里?房地产兼具消费和投资的双重特性,十年来地产投资又逐渐累积了巨大的惯性,从这个意义上分析,吴先生的判断并非杞人忧天。

  吴给出的宏观经济解决办法是:短期调控必须和长期经济结构调整一同进行。对此,我们是认同的。但宏观经济的调控需要凭借精确的数据,而在数据的供给上,我们有话说。

  以货币政策尤为倚重的居民消费价格(CPI)为例,国家统计局公布今年六月份的CPI同比上涨了2.9%,七月份同比上涨了3.3%。尽管CPI数据呈现上涨趋势,统计局也给出了相关说明,但这与我们的采访数据和现实生活感受,仍有较大的距离。在去年年底现金货币M1的增长率接近40%的情况下,CPI的数据无论是2.9还是3.3,应该都有较大的空间存在。经济学家许小年就此推断,今年二季度的通胀率应在9%以上。果真如此,那CPI数据的严重失真,不仅误导了公众,更使宏观调控政策失误的可能性陡然增大。

  吴敬琏呼吁,以信息化改造国民经济,将减少这个“成本大户”在总成本中所占的比重。与此同时,来自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的研究结论表明,中国宽带资费是韩国的124倍,如此高的资费水平,将严重影响到新技术的进一步扩散和深化应用。然而,呼吁就是呼吁,我们认为,那种希冀短期内就可改变昂贵的资费、缓慢的网速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理由就是本周曝光的中石油新闻报道慎用词之一的“垄断”。

  中石油为“正确引导舆论”而制定《新闻报道和公文稿件慎用词汇表》曝光后,有网友担心这种表达是否会使得新闻报道成为八股文。作为新闻单位,我们却担心这样的企业规矩,会逐渐影响到媒体的独立报道精神,侵蚀记者的新闻价值观,进而演变成为限制媒体对其进行真实报道的权力。

  本周中石油拿出海内外119个项目,向民营企业开放,希望能引入不低于2000亿元的民间资本。有媒体为此欢呼,称此举意味着国内最大的油气巨头——中石油率先大规模向民营企业伸出橄榄枝。不过,也有媒体报道,很多民营企业担心被巨头吃掉。中石油的善意因何被民企老板曲解,我们用膝盖都能想清楚。

  上周地产经济的焦点还有所谓的“黑灯率”问题。我们赞赏网友不遗余力地拍照黑灯社区,用以证明房屋空置率过高这一结论的诸多努力,但我们在此提醒两点:其一,偶一拍之的社区黑灯率,基本不能证明空置率的问题;其二,黑灯率的问题,其实和房地产商也说不着,他们只管高价卖掉住房,至于是不是有人住,他们根本不操心。

  国家统计局说,想要房屋空置率的具体数据,只能靠房屋普查才能搞清。以我们之见,这个普查根本没有做的必要,倒是中国电网的住户半年零耗电量的数据统计,比较靠谱,也具有实际的参照意义。需要提请注意的无非是,这一数据何时公布,公布的数据是否在有关部门的干预下被注了水。

  ***注:此为发表于20100813时代商报二版评论的原文,发表时http://news.lnd.com.cn/htm/2010-08/13/content_1446635.htm 略有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