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崇军
近几年,我一直在集中思考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做到有效监督的问题。为什么会思考这个问题呢?因为我过去在部队任指导员时,就在思考如何搞好对战士的教育、管理和约束等问题;转业到了地方,在纪委工作,我又在思考如何搞好对领导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等问题。现在,我在工商联工作,又在思考企业生存、发展及其管理等问题。在这些思考过程中,我一边看书、一边写作,着手撰写一篇《试论建立有效监督机制》理论文章。随着不断深入研究,内容越写越多,有20多万字。在撰写其中“教育监督”内容时,有朋友告诉我,说我的理论性太强,希望在我的理论中多举一些事例,这样的文章才会使人喜欢。由此,我现在着力写好“教育监督”内容,尽量多用事例来讲道理。现在,我对这个内容又撰写了30多万字,于是生产了这部文著——《辩证思考教育监督》。
如何认识教育监督的问题?在此,我们先来听听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陈来的一席话,他在《人民日报》2009年7月29日11版的一篇《构建我们的道德与伦理》文章中讲:
近代以来,我们很多人,特别是知识分子,热烈地拥抱西方,批判自己的传统。
不要觉得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就很聪明,古人虽然没见过电脑等高科技,但是对人生的思考,我们不见得就能超越他们。今天的很多问题,其实古人已经思考过了,比如义利问题——人到底应听凭利益驱动,还是应该有道义的指引呢?这些经典的思考,已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成果。
在古代,中国人有自己的一套价值体系和伦理生活法则。传统一定程度的断裂与隔膜,最直接地表现在社会伦理生活法则缺失。所以,我们的道德和伦理一定要重建,譬如怎么对待父母、朋友、师长、陌生人等等。要进行重建,应根植于本土文化资源,这也是大多数人比较容易接受的。
西方文明虽然在现代化过程中领先我们一步,但也是存在问题的。一战时,梁启超去欧洲,一个外国人说:“你来干吗?”梁说是去学习。可对方说:“ 你还来学习什么?我们还等着你们来救我们呢!”西方人总是说得比较夸张,但他的心情也可能是真的,反映了当时西方人的一种反思。
在我看来,虽然我们已经进入21世纪,许多人有了现代知识、过上现代生活,算是现代人,但是在思想认识、道德观念和言谈举止上也许还不如近代人或古代人,这一点,我们现代人是否应该好好反思?
是否要好好反思的问题,我们不能犹豫,在此看一篇文章《向孔子寻求智慧》(马瑞芳/文,摘自《青年文摘》1996.10),内容摘要:
1982年,37名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在巴黎发表郑重声明:“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2500年,向孔子寻求智慧。”
诺贝尔奖得主的几位黄皮肤学者当然受到过孔子思想的熏染,但通过向孔子学习智慧得诺贝尔奖对于多数人恐怕仍然比较遥远。但是人类想在21世纪好好生存,确实应该好好学习孔子论述的许多深刻的生活哲理。
比如,要做君子,要身正,要抗拒歪门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