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泄露原油已深入海滩


大连海滩的贝壳浸泡在黑色油污中。

海之殇,人之痛

我们生活的城市环境是何等脆弱!环境污染是多么容易理解和感受,又是多么迅速地伤害到我们自己的生活!

晚上10点左右,见到崔洪涛时,他满身泥水。

此前,他一直待在大连新港输油管道爆炸引发的冲天大火、黑烟之间。

焦急写在他的脸上。 

一条900毫米直径的输油管道爆炸起火得到初步控制后,引起另一条700毫米管道爆炸起火,着火的管道有200多米长,火直接威胁到附近油罐。

作为大连保税区公安消防大队长,此刻的心情可想而知。

这一天是公历7月16日。

在那种紧急情况下,包括崔洪涛在内,许多人并没有注意到这场大火正在制造一种奇特的局部气象:当晚21点多,火场附近下起了一场很大奇异“污雨”,降雨范围只分布在爆炸火场周围的这个最先污染的区域,这是现场救援以外的人没有看到和没有遭遇的。

雨一下就是一个小时。大雨夹着漫天纷飞的黑色油灰,几分钟就将衣服、头发和脸污染成油黑色。原油燃烧发出的焦味,让人感到呼吸困难。

这场“污雨”,就是大连新港输油管道爆炸起火事件(也称“7·16事件”)对环境破坏的开始。

它的形成,无疑是输油管道爆炸起火造成污染的最先、最直接后果。后来有专家分析,因为当晚天气阴,原油爆炸起火使局部气温升高,大量的灭火水气与燃烧原油生成的油灰在空气中混合,如同人工降雨在天空中撒了干冰一样,形成局部污雨降落。

市民的无奈

事件发生后的一周,7月23日清晨,记者从北京直飞大连。由于当天大连空气质量差,原本7点30分的飞机延误了两个小时。

7月,原本是大连的旅游旺季,以往此时,大连的机场、火车站和客运站必都是人山人海,而当天大连机场却不见一个旅行团,更没见几个拿着小旗和喇叭的导游。

到达后的第一时间,记者径直前往老虎滩,海滩边一切如常,只不过多了一些三五成群穿着蓝色马甲的环保志愿者。他们拿着草帘、麻袋、铁锹在岸边认真地做着清理和勘测工作。一位志愿者说,这片海滩都是砂砾石,他们挖了几十公分下去,结果发现下面都依然是原油。

很多人在沙滩上嬉戏,但下水游泳的人少得可怜,远处清晰可见两道狭长的围油栏。尽管部分沙滩上仍有明显的油渍,但相比前几日,海水已清澈很多。

经常洗海澡的市民王女士告诉记者,以前这个时候,她基本上天天过来洗,油管爆炸后就没有下海。“这次爆炸让人对海水质量担心。前两天还有人捞海带、紫菜回家吃,知道污染后就不吃了。”

相比老虎滩,处于油污带、重度污染海域附近的金石滩则是旅游度假区的“重灾区”,为了近距离了解污染地区的情况,记者决定向靠近大孤山海域前进,搭乘快轨前往金石滩。

透过车窗,岸边一块块被油污粉刷了一样的礁石不停在眼前划过,天空中被污染的一群群海鸥,带着沉重的翅膀飞翔并发出哀鸣。北京印花税一位姑娘说:“看到这种景象,我真的很难过。环境污染真的可以毁掉一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