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的放大镜,与心灵的显微镜


  时尚行业三大领域:时装奢侈品、室内设计、都市窗口行业,灵感的共同来源是当代艺术与部落文化。艺术领域,找一种分法(维度太多,分类方法也多),咱们可以把它分成冲动型和细微型。冲动型是冲击眼球、冲击心房、冲击动脉、冲击浑身燥热的皮肤。它们未必不含蓄,但更是血淋淋的直视。它们不忌惮框架的存在,实行各种敲山震虎。3个人高的动物雕塑摆出华尔街精英的姿势;将一个表情夸张到极致——比如大笑,然后把其他细节模糊省略。

 

  细微型,是一种抽丝拨茧闹腾你心灵的手段。弗洛伊德描述过一种渐进式疼痛,它大多出现在梦里,你会感觉全身无力,然后身体某个部位——右手食指、左腕,或是右膝盖,开始有一点疼痛感。很小,但一直存在,而且你全身无法动弹,不能像被蚊子咬后马上拍死之般解决掉这个疼痛。这疼痛不会越来越强,但似乎要与你相伴终身般侵蚀着。对它你看得见、摸得着,心里变换千百种感觉,却无法摆脱他。

 

  按弗洛伊德的说法,这是神经被艺术触动的梦境再现。这种艺术表现关注感情的每个细节变化,将最敏感的褶皱并排摆开,却不像冲击型那样,选择将它们用放大镜放大十倍。千折百转的功夫,不够把人撞眩晕,却能让你感悟人心这样最玄妙物件的神奇能力。这类,比如一根刚关上二十种渐变的花纹;比如同一麻木造型、不同五官细节的成群人偶;比如一个30米高的烟囱型高塔,你在底部,看着茫茫白气被上面的空气泵旋转上抽,在空中留下一卷卷痕迹。

 

  不同的艺术表达,对想获取灵感的人也意义不同。一些时装、外立面式建筑、装置艺术,这些非私人使用,而是公众观察效果的领域,基本是不疯魔不成活,冲击力于它们来说就是生命。当代艺术受众稀薄,这些就是艺术的延展区,是社会的放大镜,是把矛盾、对立、情色、忠贞等各种感情倍数之,激活当代人麻木心理的产物。这些领域的创作者,他们关注光怪流离的舞台表演,掉进各种匪夷所思而剧烈颤动的舞台表现手法中。他们关注前所未有的体量配以前所未有的造型,从中获取疯狂与理智,再折射到自己领域加以表达。

 

  另一些时装、室内设计、与文化相关的时尚领域,很多是私人专享,这个领域的工作者需要灵感来感知当代人心灵波动,提供给他们舒适的服务。放大镜聚光点燃火柴的效果不必,那样太耀眼也心跳太快,心灵的显微镜,这是需要的。

 

  中国范围,社会的放大镜很多,心灵的显微镜少些(也有,多集中在实验话剧那个领域)。这与我们国家的态势也一样,比如求GDP不管幸福感,求地位不求代价,求速度不求内容。工作可以快,生活需要慢。艺术与经济政治一样,朝哪个方向偏得过多,都不是好的状态。

 

  蔡明自留地“蔡园子”(点击进入博客圈),欣赏铸造生命力的家居,阅读大师心灵的设计,把玩优雅刺激的时尚。

  蔡明推荐文章:

 

  沙发是情人、至亲,还是知己? 

  玻璃之岛300年后再成奢侈帝国的理由

  平原文化修园林,海岛文化盖神庙 

  审丑审美审寂寞

  全民审美缺失源头在哪里?

  外国店员鄙视中国人买消费品?

  国家、企业、民众,谁该给低碳买单? 

  品世博(5)·血色国土的的石雕奇葩

  糖果盒、翡冷翠与玫瑰碗——最唯美的角斗场

  荷兰建筑与荷兰足球,华丽至死与华丽致死

  中式设计和中国设计,哪个已经有国际地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