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世界金融中心未来的发展


文/端宏斌
  
  一个城市最终成为世界金融中心,不会是偶然,浦东成为下一个世界金融中心的道路能否平坦,我们可以从历史中来探求答案。
  
  1626年,荷兰联合西印度公司在美洲做贸易的时候发现了一处天然良港,不同于其他殖民者,荷兰人为了取得这块地盘采用了最和平的方式——购买。于是就有了史上最知名的地产交易事件——荷兰人以价值大约60个荷兰盾的小玩意儿从印第安人手中买下这块地,开辟为贸易站,并在此处建立了一座新城市,叫做“新阿姆斯特丹(Nieuw Amsterdam)”。
  
  荷兰担心到手的新地盘让其他殖民者夺了去,于是就在“新阿姆斯特丹”周围建立了城墙。不久后英国人来进攻,只可惜英国人从水路进攻,城墙没有发挥半点用处。原本市长还打算死守,但是城里的荷兰人不答应了,这些商人只关心自己的家产会不会被破坏,因此联名要求投降。第二天,这座城市更名为“新约克郡(New York)”,以此作为生日礼物献给英国国王的弟弟约克公爵。城市被接管之后,原本的荷兰居民仍然只对赚钱感兴趣,因此很快就毫无反抗的适应了英国的法律和统治。
  
  纽约城原本的城墙被拆除,城墙下30米的地方不能建任何建筑,当初是为了调动军队用,那块空地被保留了下来成为了一条主要街道,由于毗邻城墙,故被称为“墙街”(Wall Street),也就是华尔街。作为天然的良港,此后纽约被视作进入新大陆的重要门户,从印第安人手中收购的毛皮产品就是从这里装船运往欧洲大陆的,由于毛皮交易是如此重要,至今纽约市市徽上还有海狸的图案。此后小麦、谷物、奴隶、鲸鱼油、烟草等等交易逐渐开始兴旺发达。
  
  我们都知道银行在英文中叫做“bank”,而这个词又有河岸的意思。事实上bank一词来自拉丁语中河边的长条桌。在意大利的威尼斯,所有的交易基本都在河边的长条桌上进行,当时的货币种类繁多良莠不齐,于是就出现了专门鉴定、估量、兑换货币为业的兑换人,这类人往往也占据了一张长条桌。
  
  在没有电子交易的时代,携带大量现金去异地做买卖是非常危险的事情,而且也很不方便,于是商人就把自己要带的现金交给兑换人,由兑换人开出凭据,商人在异地以凭据兑取他所需的当地货币,这种凭据就是最早的汇票。另一种情况下,需要现款的商人还可以向兑换人借款,由商人出具期票给兑换人,按期票规定的日期归还,并付规定的利息。就这样,信贷业务也开始发展起来了。还有的情况下,兑换人充当中介掮客的角色,他把资金需求人和资金富余人凑到一起,让他们互相之间交易,并收取中介费,这就是投资银行的雏形。由于这样的兑换人总是坐在bank边,渐渐的bank就变成了银行的意思。此后,纽约成为北美洲最繁忙的贸易港,因此对于银行和金融业的需求也一天比一天强烈起来。
  
  在没有互联网的年代里,金融的概念往往是与现金融通联在一起的,不管是商业银行还是投资银行,都是从事货币流通的工作,简单的讲就是买卖钱。商业银行干的事情,是把存款人的钱买下(支付存款利息),接着卖给借款人(收取借贷利息);而投资银行是帮助资金的需求方和供给方直接交易(股票或债券)并从中抽取佣金。在信息技术不发达的年代里,这样的资金流通工作需要用到大量的手工文书工作,还有很多涉及直接的现金交换,因此金融机构、监管机构以及客户们最好在同一个城市,同一个区,同一条街,最好是同一幢大楼里。在当年,每家金融机构都雇佣了大量的小跑腿(runner),著名的投机客利文莫尔就曾经做过好几年的小跑腿,而公司雇用他的目的仅仅是为了传递股价信息。数量众多的跑腿,仅仅是为了尽快的做到信息交换。
  
  金融机构、监管机构以及客户集中在一地可以大大节省时间和费用,最终是为了提高效率。不在纽约的机构就无法享受到庞大的网络效应,因此最终大家都往华尔街集中,华尔街的建筑很有特色,大楼挨得很近,建得很高,这些都是为了在最少的地方集中最多的金融从业人员。就这样,伴随着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纽约也成为了世界的金融中心,
  
  可是世界的格局在变化着,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正在努力从发展中国家过渡到发达国家的行列之中。纽约、伦敦、东京可以称得上是世界金融中心,但是地区性的金融中心往往也可以独挡一面,比如鹿特丹、慕尼黑、迪拜、香港还有上海,而且它们都想着往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靠拢。这其中,大中华地区的城市是最有发展潜力的,仅举一例,世界主要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达到1000家所用时间,伦敦交易所用了190年,纽约交易所用了165年,东京交易所用了98年,而深沪交易所只用了不到10年。
  
  上海浦东要想顺利成为新的世界金融中心,就必须注意一项事实:互联网改变了一切!互联网强大的信息技术,把一切都电子化了,你不再需要将成捆的钱或者文书,从这幢大楼转到另一幢楼,金融机构之间,以及金融机构和监管层之间,并不需要像以往那样距离那么近,现在即使是在地球的两端,要传递海量的信息也只是弹指一挥间而已。这结果就是,靠近客户变得更为重要了。
  
  现代的金融服务业,不再是资金流通的事了,随着全民理财的到来,金融业的服务对象也扩大到了亿万家庭。在互联网的改造下,未来的金融中心,不再会集中在一条街上,因为集中在一起并没有以前那么强大的网络效应了,任何一个有大量客户聚集的地方,都可能成为金融中心,因为一定有不同的金融机构会在当地为他们提供服务,甚至于客户只要去一次营业厅,此后所有操作都可以坐在自家的电脑前完成。有一本书叫《世界是平的》,金融中心未来也会扁平化,即中国可能出现数十个新的“金融中心”,但即使如此,还存在着一个金融中心的中心,即机构总部的所在地。这样的地方,必定是对客户和为客户提供服务的金融家都最有吸引力的城市,因此最重要的是加快资本市场的发展,提供更好更便捷的服务给金融家,吸引更多人才入驻,而这类服务包罗万象,从衣食住行到子女的教育和医疗,只有这样,在未来的竞争中才能占得先机。
  
  —————————————————————————————————
  老端著作《投资魔法书》(原名《开放思维投资》)现已出版,以下是当当网链接:当当网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