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诺贝尔经济学奖于1969年首度颁发以来,截至2004年,已先后颁发36届,共有55位国际著名经济学家获此殊荣。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获奖者绝大部分来自欧美国家。例外的情况是:1975年度获奖者利奥尼德·康托洛维奇来自前苏联,1998年度获奖者阿马蒂亚·森来自印度,2002年度获奖者丹尼尔·卡尼曼来自以色列。不仅如此,由于从传统文化上讲,以色列接近于欧美国家,事实上,卡尼曼同时拥有以色列与美国双重国籍,因此,真正来自第三世界的经济学家只有印度学者森。那么,森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是否纯属例外?
其 实,在来自第三世界的经济学者中,印度经济学家在国际经济学界无疑占有一席之地。森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绝非偶然,事实上,印度经济学家在近期内问鼎诺贝尔奖的希望仍然较大。这可以从印度经济学家所获得的最接近于诺贝尔奖的各种荣誉中略见一斑。比如,在美国经济学联合会所评选出的杰出资深会员中,健在的非诺 贝尔奖得主不过37名,其中,来自印度的学者就有贾格迪什·巴格瓦蒂(Jagdish Bhagwati, 2003)和斯瑞尼瓦桑(T.N.Srinivasan, 2003)等。在美国经济学联合会所授予的外籍荣誉会员中,健在的非诺贝尔奖得主不过35名,同样,来自印度的经济学家包括有斯瑞尼瓦桑(1976)、拉耶(K.N.Raj, 1976)、帕萨·达斯古普塔(Partha Dasgupta, 1997)等。并且,在美国国家科学院所评选的经济学院士或外籍院士中,健在的非诺贝尔奖得主不过43名,来自印度的经济学家斯瑞尼瓦桑(2000)、达斯古普塔(2001)、阿维纳什·迪克西特(Avinash K. Dixit, 2005) 先后被当选。此外,达斯古普塔曾先后担任英国皇家经济学会会长、欧洲经济学联合会会长等荣誉职务,迪克西特先后担任计量经济学学会会长、美国经济学联合会副会长等荣誉职务,巴格瓦蒂也曾担任美国经济学联合会副会长荣誉职务。可见,这些印度经济学家均在国际经济学界享有崇高的学术地位。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印 度经济学家事实上也是惟一获得过上述各种学术荣誉的来自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学家。此外,著名计量经济学家马德拉(G.S.Maddala)、发展经济学家 迪帕克·拉尔(Deepak Lal)、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梅格纳德·德赛(Meghnad Desai)等均来自印度。
当然,从学术贡献的角度考察,在上述著名印度经济学家之中,巴格瓦蒂、迪克西特等著名经济学家问鼎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希望无疑更大。比如,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萨缪尔森曾在题为《巴格瓦蒂时代及其他》(1996)的文章中,将国际贸易理论取得重大进展的60年代至90年代盛赞为“国际贸易的巴格瓦蒂时代”。迪克西特与斯蒂格利茨在《垄断竞争与最优产品多样化》(1977)一文中所提出的“迪克西特-斯蒂格利茨模型”(简称“D-S模型”)引发了“新产业组织理论”、“新贸易理论”、“新增长理论”、“新经济地理学”等一系列“新经济学”理论进展。此外,巴格瓦蒂的长期合作者斯瑞尼瓦桑、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先驱者达斯古普塔问鼎诺贝尔奖的希望同样较大。
印度经济学研究先锋
评论
7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