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书记、市长容忍华为任正非不接见?
徐明天
30年前的今天,中央批准成立了四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今天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就只播了深圳庆祝成立特区30周年的报道。因为,只有深圳办得最成功。
为什么深圳特区办得成功?过去有人说深圳是“寻租”,现在的叶檀说“当市场化不再成为某个城市的特权”,说深圳“这座城市只能乞求上级给予更多的政策,就象许多内地城市一样,把公共关系放在了市场与公平之先, 如此一来,他们离市场与公平的精髓——法治越来越远”。
我认为,这些评价都不准确。深圳的成功在人,在于解放思想、或者说是解放了思想的人。比如,如果1980年就把上海批准为特区,上海人民能接受吗?肯定不接受。当时可口可乐就想在上海建罐装厂,不就被上海人民把“资本主义”赶了出来。而百事可乐就在深圳建起中国国内第一家罐装厂。10年后,上海东设立为特区,邓小平说后悔当初没有把浦东批为特区,说说而已。批了他们也不要。
深圳人为什么能思想解放?因为政府管得少。上海是一个强势政府,深圳是一个小政府,是一个弱势政府。因为政府不管,很多企业就发展起来了。
举几个例子。
富士康今年以来因员工跳楼事件引起海内外媒体的关注。媒体很气愤,因为他们进不了富士康的大门,甚至不接受采访。记者可是无冕之王,谁不是高接远送,这里大门进不去,进去要按程序报批有人接,还要按路线走,进不了车间,不允许拍照,出门时,坐得车还要检查。记者们很不理解。有的记者就认为是深圳市政府对富士康保护得太好,太宠。有的记者就采访我,深圳市政府给了富士康什么优惠,免了多少税?我说,这些都没有,反而限制很多,富士康要土地建厂、建大学,深圳不给。这些记者根本不相信。我告诉他们,当年富士康买龙华那块地的时候,价格比现在要便宜得多,但一定是市场价,不会优惠。并且当时卖给富士康这块地的可能就是一个村子,当时龙华最多是个公社,并且是特区外,没有大家想的这么复杂,最多到市里有关部门备个案。深圳市的市长、书记一年也就是进富士康一两次,下面的人也进不去。其他省的领导,省长要进通过关系可能还进得去,副省长也进不去,进去了,郭台铭也不接待。深圳的干部了解富士康的没有几个,才有人说富士康交税很少等等无知的话。即使是省里很重要的干部也说富士康是代工企业,要提高科技含量等没头脑的话。这一次王荣书记和许勤市长到富士康座谈,郭台铭就请他们看了一个半小时富士康的实验室和新产品,他们就不再说富士康是代工企业了,而是说它是高科技企业,哪一个产品拿出来,都能建成一个大企业。
比起富士康,旁边的华为就更不近人情了。华为总裁任正非就是1988刚出道时有过30多字的媒体报道,从此再没接受过媒体采访。前两年,商报的一个记者写稿说“任正非接受采访说”,任正非知道了很恼火,直接找了市委宣传部,表示自己从来不接受采访,要求处分这个记者。媒体要想进华为,就更是没门了。华为和任正非也从来不参加深圳的任何活动,高交会也不参加,有的会议颁奖也不来领。市长书记要想请任正非吃饭,他也不领情,不来。开始也有领导不愉快,但这些年下来,领导们也习惯了。任正非牛到这个程度,内地哪个书记市长能容得下?
再说华强北,那是全世界电子产品的集散地,聚集许多大大小小的企业,其规模早就超过了中关村多少倍。但中关村是大半个北京城,并且是高校、科研院所最集中的地方,级别副省级,北京市副市长当中关村科技园的主任。华强北就是200多米的一条街,是一个村子管得范围,根本就没有级别,没人管。去年才设了一个政府的办事处。华强北规模做到远远超过中关村,就是因为它没有级别、没有政府,没有人管。因此,中央电视台才送了华强北一个“山寨”的称谓。因为华强北是太不入流了。如果在其他地方,根本就不可能有一个华强北。
深圳市政府还是很支持企业的,不到企业吃饭勒索,但如果你有好项目、好技术、好产品,就会拿出钱来支持你,一次上百万、最多三百万。当然,现在这些钱可能也有猫腻了。不过总体是好的。
因此,深圳的成功并不是政策有多好,就是管得少。珠海等其他特区不是同样政策,现在全国不是同样的政策。别处为什么就没有华为、华强北、富士康呢?
富士康、华为都没有人管,你要想开个公司、办个企业谁管你呢?深圳的企业就是这么办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