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一间未必能安妥灵魂的空房
本人曾在《神医非医》一文中预告“别着急,下一个张悟本很快就会应约驾临。”一语成谶,李一道长果然如约而至。
不过若说李一就是“张悟本第二”,其实多少有些低看了李道长。“悟本”到底还在求“一”的路上,但“李军”有胆改称“李一”,却是自信已经修炼得道,由“道”而“一”,而二、而三,进而可以普度众生万物了。
所以,透过电视跟从张悟本的,大多是只求肉身硬朗的大爷大妈,上山追随李一道长的,却多是精神陷入困顿的潮头精英。与其说李一是张悟本第二,不如说李一是精神版的张悟本,张悟本则是肉身版的李一,二人联袂出世,草根、精英各取所需,中国人的肉身与精神,各自都有了安放之处。
说李一是精神版的张悟本,绝非无来由的乱说。那些追慕李一道长的名声或神通,而远赴缙云山参加“总裁班”的精英们,当然对自己的能力和素质,都有充分的自信。曾经上山修行的凤凰卫视著名读报人杨锦麟,对他的同道们有一通概括的观察:“这个班的成员,非富则贵,社会上都有一定的地位,多半属于中产阶级收入,学历普遍高,甚有夫妻同行,或举家同修者……可以印证的是,心力交瘁,身心疲惫的,不止我一个人。”如此非富则贵却又心力交瘁、身心疲惫的群体,自然不屑于张悟本的“绿豆养生法”,却未必不需要张悟本式的指点,所不同者,无非张悟本指点肠胃、李一道长指点迷津;张悟本蛊惑大爷大妈“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李一道长则指点总裁、明星“把忙出来的病闲回去”而已。
当然,正如中医是医而神医非医一样,李一非道却并不意味着道教不是道。只是道教的庞杂,为李一假道教修行之名,为总裁、明星们提供“精神将息所”提供了足够的包装空间,正如中医的庞杂,曾经为张悟本的“绿豆养生法”提供了似真还假的“理论依据”一样。
李一神话破灭之后,媒体对李一由俗人到神仙的进化历程,进行了全面的“人肉”,而归纳媒体搜索的结果却不难发现,李一成仙之后的主要行径,大约相当于为那些慕名而来的马云和杨锦麟们,提供了一间名为“道教”的空房间,以为那些心力交瘁、身心疲惫的精英们,提供一个心灵将息或精神减肥的氛围。而李一的传奇和口才,则有助于他不断为这间空房裱糊上“道教”的壁纸,为避难于其中的总裁、明星们,营造出萦绕不绝的宗教幻觉。
在这方面,马云面对记者时的辩白,无疑是最具说服力的交代:我只是借一个场所,借一个方法论,借假修真,强迫自己离开平常的办公室,到另外一个领域思考。每次都是他讲他的,我想我的,也不是从李一那儿学习什么,只是“为我所用”……至于在这个李一求财、“总裁”求“道”的过程中,李一究竟承诺了什么又兑现了什么,李一自然不肯明示,总裁、明星们也未必愿意深究。毕竟对于绝大多数总裁、明星来说,上山就是为了下山,马云还得经商、王菲还要复出唱歌、杨锦麟也离不开他那堆报纸。在李一的空房里腾挪出的精神空间,必将迅速被新的垃圾填满。甚至上山倾倒精神垃圾,目的就是腾出空间,以便接纳新的垃圾。
其实,这样的“空房间”永远需要,只是当下的世界已经被爆米花一般膨胀的欲望占满了空间,以致在欲望战争中寻找一间“空房”,比当年在战火中安放一张安静的课桌更难,以致总裁、明星们有点饥不择食。当年的李军团长能从一片喧嚣中,发现“安静”所具备的商机,却是慧眼独具。
李军团长的不堪历史,注定了李一道长将有一个不太精彩的谢幕。不过对于那些在他的道场中进行过精神减肥的总裁、明星们,倒未必在乎他的过去。对于那些关掉几天手机就算“出世”的没头苍蝇而言,李一提供的空房间,已经是难得的道场,作为这间空房的裱糊匠,李一道长自然就有了导师的神采。
对空房间的渴求不仅不会消失,还会逐渐由总裁、明星,向更多的普通人蔓延,如果未来有更多的“李一”出现,谁都不要意外。只希望未来的人们比现在幸运,能遇到真正的道长,提供些真正清净的精神空间。或者至少未来的王一、张一们,能有一个比李军团长更清白点的前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