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泺口片区规划设计遵循“演绎《广亩城》理论,创建阳光生态社区;引进邻里商业街理念,打造居民交往长廊;挖掘城市主轴线价值,探索商住融合模式”的规划理念和“突出空间形象,强调分期实施;延续传统邻里,创造现代社区;应用新型技术,建设生态住区”的规划思路,按照“居住区—居住小区”的二级结构进行组织,形成“一轴、两带、三区、四点”空间结构,规划建设我市南北轴线的重要节点、综合型标志性建筑群、超大型现代社区。——摘自《济南规划局网站》
泺口片区规划设计遵循“广亩城”理论进行进行规划,透出了济南规划局长王培文的一股学究气,这是大学课本《城市规划理论》提到的一个经典城市规划理论。
赖特在1932年出版的《消失中的城市》中写道,未来城市应当是无所不在又无所在的,“这将是一种与古代城市或任何现代城市差异如此之大的城市,以致我们可能根本不会认识到它作为城市而已来临”。在随后出版的《宽阔的田地》一书中,他正式提出了广亩城市的设想。
广亩城市:在汽车和廉价电力遍布各处的时代里,已经没有将一切活动都集中于城市中的需要,而最为需要的是如何从城市中解脱出来,发展一种完全分散的、低密度的生活居住就业相结合在一起的新形式。
布局思想:在这种实质上是反城市的“城市”中,每一户周围都有一英亩的土地来生产供自己消费的食物和蔬菜。居住区之间以高速公路相连接,提供方便的汽车交通。沿着这些公路,建设公共设施、加油站等,并将其自然地分布在为整个地区服务的商业中心之内。影响:美国城市在六十年代以后普遍的郊迁化在相当程度上是赖特广亩城思想的体现.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给城市带来的人口拥挤、交通阻塞、环境污染等弊端日益暴露出来。人们要求与大自然融和、恢复良好生态环境的愿望日益强烈,如傅立叶的“法郎基”欧文的“新协和村”、霍华德的“明日的田园城”(济南抛弃了“田园新城”的叫法,但不可否定这种规划理念的可持续性)等无不体现了这一美好愿望。限于当时的条件,这些愿望没有得到很好实施。后来人们又提出许多理论,如意大利嘎涅的“工业城”、法国柯布西埃的“光明城”、英国恩维的“卧城”(或卫星城)、赖特的“广亩城”等,其基本思想都体现了生态规划的原则,实现城市的生态良性循环。
江苏海门市提出临江新城概念定位——活力江岸·广亩城,以“江海”文化为突破点,以“广亩城市”形态特色,倡导“自由、活力、平等”的精神理念,打造集度假、康体、创业、物流...
这与济南泺口片区的形式极为相似,广亩城理论倡导“宜居+宜业两相宜”,我们可以把这个成为“泛广亩城主义”,不是真在“每一户周围都有一英亩的土地来生产供自己消费的食物和蔬菜”,而是倡导“产业带动和配套支持”的结合点。我们近日在邯郸一个旧村改造中的一个新民居项目的规划中提出“广亩城思想”和“新城镇理论”的集合,在位于城郊的项目中,规划大型集贸市场,一是解决城市商业网点和居民生活配套,最重要是解决了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
我们依然把这个原则看做济南城市综合体建设一大指导原则。在我们近日在规划策划的济南一个不到30万的中型社区的规划中,我们提出了“产业和居住”的结合问题,得到了政府和甲方的认可,其指导思想就是“让房地产开发达到城市、消费者的双赢”,城市要的经济和就业,百姓要的“安居乐业”——这就是我们该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