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印书馆成都分馆的旧影



  商务印书馆成都分馆的旧影

贺宏亮

近日在“布衣书局”网站见到一批1935年商务印书馆成都分馆致总馆“分庄(装)科”的公函,这批资料非常完整,来源暂不明,计246页。正在“捏马”(一种不公开的拍卖出售方式)中。该帖(商务印书馆成都分馆给总馆的信,http://www.booyee.com.cn/bbs/thread.jsp?threadid=721122&forumid=0&get=1)公布了近20页材料的照片。我把所见材料介绍如下并作简单考释。需要说明的是,这批材料照片均未获得授权使用,我对此仅作个人兴趣研究而已。
一、 关于事件
在这批公函中可见到成都分馆向总馆报告和接洽的种种事务,是极其难得的第一手材料。
1、日常事务,如“汇款接洽”、“转账咨单”(图1)、“添单定单”、“划款”(图2),“掉换股票”(图3)、“问价”、“补配书籍”(图6)等等。







以上为图1、2、3

2、张屏翰的请假省亲。张屏翰是上海人,于民24年1月初发函给总馆请假三月回申省亲,要求总馆另派人来川任事务主任。但总馆的答复是“刻值春销将届,馆务至关重要。执事请假省亲一节,未能照准。至事务主任,总馆无相当之人可派,仍须就现有同人中物色”。(图4)接到这样的答复,张屏翰当然也无可奈何,只能取消请假,并说“春销营业无日不在策进”。此函获得总馆“具见重于职守,至为佩慰”的批语(图7)。当然,这也可能只是张屏翰向总馆谈条件的某个借口而已。









以上为图6、4、7

3、开设支店,代印书籍。民23年12月26日,成都分馆向总馆请示,报告西康省文化情况。“西康地方民族复杂,文化低落。现所通行之文字,有汉藏两种。廿四军部对于该地各校教材,拟依据该地环境编制,并将汉藏文字对照排印,俾收实效。前拟商请本馆编印,嗣鉴于本馆现尚缺乏此项人才,故决由该军教育处自编,委托本馆印行。至详细办法,俟得尊处酌定后再为商拟。总之,西康开设支店,在本馆将来营业发展上,及贯彻本馆文化主旨计,敝处熟思审虑,均有设置之必要”。总馆的答复为:“承示西康省设置支店之必要,为边省文化着想,固应进行,唯路途过远,运输不便,且民族与文字均甚复杂,备货方面极感困难。支店暂时只可不办。至廿四军自编书籍委托本馆印行,如系代印性质,尚可估价。否则也不便代办。请为婉达。”(图5)
4、“赤祸”窜川与停止发货。这件公函由杨介仁代签发出,说明“赤祸”窜川,“赣匪溃窜湘黔,已达川南”,局势混乱,接成都耆宿沈与白消息,要求总馆“止发各货”。但总馆的判断不同,首先质疑了“来函未经屏翰兄签字,未知何故”,并答复“仍照发。如确有止发之必要,电示可也。”(图8、9)









以上为图5、8、9

5、总馆与分馆之间因 “修改泸县经理处合同”而发生纠纷。(图10、11、12)总馆的语气强硬:“倘以修改合同文字为掣肘,以自印教科书而予警戒为疑人,则充执事之意,分馆所做之事,无论当否,总馆一概不能过问矣,有此理乎?”而张屏翰也毫不示弱:“这样下去,翰仍以光明磊落之态度,一走了事可耳!”当然,这是气话而已。








以上为图10、11、12


二、 关于人物
1、 张屏翰。这批公函的主要作者是成都分馆经理张屏翰,他从20岁开始进商务印书馆当见习生,到60岁退休。历任芜湖、沈阳、成都、重庆、宜宾、南昌、吉林等分馆经理,曾出任考察南洋群岛的文化情况。终身服务于商务印书馆,是解放前资深报人。
2、 韦傅卿。曾任上海商务印书馆的襄理(经理助理)。1935年时任商务印书馆分装科科长。是这批公函的接收者和在信札上作出批示的人。
3、 杨介仁。曾在上海商务印书馆的出纳科任职。1935年在成都分馆协助张屏翰。这批公函中有一件就是他代拟向总馆报告的。见于图9.
4、 任文钰。曾在上海商务印书馆的收发室任职。见于图2。
5、 翁培雍。曾在上海商务印书馆的出纳科任职。见于图2。
6、 顾厚生。曾在上海商务印书馆的定书柜任职。见于图18。
7、 百翁。为庄俞(字百俞),庄俞(1878—1940),字百俞,江苏武进人,由蒋维乔介绍入商务印书馆,在商务供职三十年,历任国文部长、交通科长、机要科长、总务科长以及董事会监察人。见于图12。
8、 沈与白,曾任四川省府秘书长、教育司长,《新蜀报》社长。见于图8。
9、 张畏三、张绩之、张绍怡、杨光第等待考。
三、 其他
1、书券。这个东东经常在前辈文章中读到,但未见实物。这批材料中有样品一件。(图15)
2、西川邮政管理局的复函。是对商务关于从沈阳寄川的十五件挂刷的问询函的回复,是珍贵的邮政史料。(图13)
3、一件关于“读书运动会”的函件中说到邮局航运费和航空公司运费的比较,“交航运费,邮局较贵(二十克兰姆五角)。不如直交航空公司,每一千克至多只需四元足矣”。这也是珍贵的邮政史料(图14)









以上为图15、13、14

4、一个花押。在这批公函中的批示后有此人的签名(如图3、9、18中的花押),但此前无人认出这个花押是谁的签名。经过我的查证及猜测,我可以确定,这个花押签名是“傅卿”二字。“傅卿”是韦傅卿,时任商务印书馆分装科科长。这个是我比较得意的一个成果吧,嘿嘿。





以上为图18


2010年8月7日星期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