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国内的Linux草根企业确实有不少,但是,一般都长不大。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过去许多年,我接触过不少中小型Linux企业(几个人到十几个人),他们没有什么“背景”,多数凭借PHP编程搞个小网站什么的过日子。但是,这种中小Linux企业,势单力薄,收入有限,企业(规模)发展不起上去。原因何在?一是软件盗版,二是软件“国产”(比如:国产Linux)。软件盗版使得商业软件不值钱,软件“国产”使Linux中小企业受到排挤,不被重视,因为,他们不是“国家队”Linux企业,拿不到大项目(也不敢去投标,没有资质)。在国内,国产Linux“独享”国内市场,具有很大优势,但是,他们自己又拿不出什么过硬的好产品(或优质服务),把国外大批优秀Linux产品“御国门之外”,使得广大中小Linux企业“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
这次Linux打假,从根本上深深地动摇了国产Linux的理论基础,为国外大批优秀Linux发行版以及成熟Linux产品(最新版本)敞开了国门,国内中小Linux企业终于获得解放翻了身,他们(现在和今后)可以从事的Linux服务业的经营内容无比的丰富,他们有了对抗软件盗版的利器,即利用优质自由软件为企业提供高品质的技术服务。为什么这么说呢?这些Linux中小企业可以联合起来,形成“Linux托拉斯”(LinuxTrust,相互之间,没有软件产权的根本冲突,易于相互联合),给大型国有企业、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部署自由办公套件OOo软件包,同时,进行相关的技术培训、系统升级和后期维护等业务;建立企业人事管理系统OrangeHRM;建立、维护企业员工收发电子邮件的客户端软件包Zimbra(功能十分强大,并且非常适用);为客户企业各种海量数据的集中备份与恢复Amanda(云计算备份要用Zmanda,需要收费);企业项目管理软件包OpenProj(需要培训);替企业安装防病毒服务器ClamAV;配置桌面出版系统Scribus;安装图片处理系统GIMP,以及Web页面编辑系统KompoZer等,这些软件包全都是自由软件,不仅“Truly Free”,而且品质优异可靠,维护成本很低,(国外实践已经证明)可以有效地抗击商业软件盗版的诱惑。这些草根Linux中小企业,不需要养活大批高水平软件工程师,可以为广大的企业提供Linux安装、培训、系统升级和后期维护等技术服务,节省了大量的人力成本,产生长期、稳定的现金收入流。
实际上,这些中小Linux服务型企业的上述经营模式绝对没有软件侵权的法律风险,把别人的软件产品(无须缴纳版权税),转变为自己的“合理”收入。这样做有何不好?软件的小修小改总是难免的,但是,打个补丁的成本不会很高。在这种情况下,各地大量的中小Linux企业可以“联营”,可以做成个头很大的分布式的“Linux托拉斯”联合企业,可以做强做大。那么,为什么有的Linux企业的日子还是可能过不好呢?那就一定要在自己身上找原因了,很有可能是因为自己本企业的经营管理方面存在问题。当前,在西方发达国家,绝大多数的大型企业内部都建成了所谓的IT“混合架构”(“Mixed IT”),两种系统(Windows和Linux),相互依存(互操作),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实际上,软件经济全盘“国产化”是一个不合潮流的思想误区。
说明:实际上,中国的Linux市场潜力十分巨大,但是,目前还是没有被开垦的处女死,就像当年的北大荒黑土地,乌油由的,一望无际。想到这里,我又想起了自启动U盘的“生意经”:搞软件出租,不搞软件买卖,以便产生不间断的现金收入流,今天不愁明天没有饭吃。我认为,自由软件的“生意经”是一门大学问,搞分布式“联营”服务,一群饿狼,难道敌不过大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