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安全综合实验区
----星星峡1、2、3产业综合循环经济机制及再生能源产业集群开发区项目建议书
一:总论
本项目立项的基本原则:国家利益是本项目的根本原则。
国家利益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其一,国家安全利益,主要体现在政治安全利益、经济安全利益、军事安全利益、文化安全利益以及该国家的国际影响力。其二,发展安全利益,主要体现在经济发展安全利益、社会发展安全利益、教育和科技发展安全利益、文化发展安全利益等。
我国目前的现实利益为:领土完整,主权不受侵犯;经济发展不受外在压力或胁迫而中断或遭受不可弥补的重大损失;和平稳定的内外安全环境;对国内战略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对国外战略资源的获得;进入国际市场的权利;国际航线和国际航道的畅通;保持我国的基本价值观。因此,本案立项的基本原则可归纳为如下四点:
首先,为了全人类的根本利益。其次,为了我国政府对全世界的承诺。再次,为了为了提高我国国家安全的系数。第四,为了新疆的稳定和发展。
本项目将依据国际通行的《清洁发展机制和联合履约项目的环境质量标准》即黄金标准进行设计和建设,并将完成若干项方法学。
二:概述
(一)概况
1、名 称:全球负碳第一市
2、面 积:2726平方公里
3、指 标:-90%
4、主 题:新疆星星峡1、2、3产业循环经济及再生能源产业集群开发
5、性 质:国家安全综合实验区
6、隶 属:国务院
7、级 别:无
8、承担单位:新联合生态投资有限公司
9、管理模式:市场化管理
10、人口规模:十万人
11、人口来源:自然灾害频发可能导致人员死亡的潜在区域移民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基本条件
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国内外大趋势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2010年2月)1日晚发表新闻公报说,2009年12月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结束以来,秘书处已收到55个国家递交的到2020年温室气体减排和控制承诺,这些国家温室气体总排放量占目前人类总排放量的78%。
根据英国石油BP公布的2007年能源数据及水泥生产数据做的预估值,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3%。中国2007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了8%,占全世界二氧化碳排放增量的三分之二,预计将比美国高出约14%,占全世界二氧化碳排放增量近四分之一(24%),其次是美国(21%),欧盟15国(12%),印度(8%),俄罗斯联邦(6%)。这几个国家占全世界二氧化碳总排放量的71%。
国际:
美国最早开始二氧化硫排放交易。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环境行政主管部门与美国环保部门合作开展排放权交易的研究和试验,探索通过市场机制实现环保减排。
清洁发展机制(CDM)是《京都议定书》第12条确立的机制,其核心内涵是,发达国家通过提供资金和技术的方式,与发展中国家合作,在发展中国家实施具有温室气体减排效果的项目,促进所在国的可持续发展,项目所产生的温室气体减排量用于发达国家履行《京都议定书》的承诺。目前,全球已形成包括CDM项目在内的碳交易市场。截至2009年11月,中国已促成28家省级清洁发展机制(CDM)技术服务机构及其专家团队的建立,促进了CDM理念和项目合作活动在国内的迅速开展。中国参与国际碳交易的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日本发展低碳经济有侧重 英国清洁煤炭计划的经济价值每年可达40亿英镑 英国发布“低碳”国家战略计划
欧盟计划增加500亿欧元发展低碳技术,欧盟和各成员国政府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积极作为。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2003年6月,欧盟立法委员会通过了“排放权交易计划(EmissionTradingScheme,ETS)”,对工业界排放温室气体(GreenhouseGas,GHG)设下限额,创立全球最大的排放权配额市场,欧盟还负责确定各个排放源企业是否被ETS覆盖的标准以及违规惩罚措施。
国际社会近年来开始广泛关注低碳经济转型问题,包括发展中国家在内很多国家根据自身发展模式和资源禀赋提出了行动方案。印度总理辛格在2008年6月30日公布了印度第一部《气候变化国家行动计划》,该计划包括8个核心的“国家使命”(在2017年前),主张发展低碳经济。美国新任总统奥巴马上台后,在气候问题上体现了一反此前小布什政府的态度,把发展新能源和低碳战略视为刺激美国经济复苏的重要举措。美国1970年通过的《国家环境政策条例》表明美国政府开始大规模涉足企业的环境问题,并于同年设立了美国环保署(EPA),以监控企业的环保行为。1972年制定的《联邦水污染控制法》、1976年制定的《固体废物处理法修正案》和《有毒物质控制法》、1990年进行重大修正后通过的《干净空气法案》要求企业的经营活动必须保护水质、土地和空气,由此影响了包括施乐、杜邦、美国联合信号公司等在内的知名跨国公司的经营战略和经营行为。
国内:
国际气候组织称:中国正成为世界低碳经济发展领跑者。中国在《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中明确提出中国要走低碳经济发展道路。
2009年11月17日至21日,世界首届低碳与生态经济大会暨技术博览会在江西南昌举行。大会初定在南昌每2年举办一届。部分世界500强企业、国内200强企业负责人,外国驻华使节、国际机构代表,以及有关专家学者等1300余人与会。本届大会由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国资委等7部委和江西省政府共同主办。大会主题为“节能减排·绿色生态”。18日,博览会发表《南昌宣言》,号召世界各国、全球企业共同发展低碳和生态经济,以应对资源和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全球变暖等严峻挑战。宣言号召大力推动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建立与低碳发展相适应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和鼓励低碳发展的国际国内政策、法律体系和市场机制。
我国政府正在意识到多种机制联合行动在保护环境方面的重要作用,向环境绩效杰出的企业授予荣誉称号,在媒体上对企业良好做法予以宣传,制定了企业环境绩效评价制度,并就企业如何以对环境负责的态度开展业务提供了准则。例如《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和《中国林业企业海外经营业务行为的管理体系指南》。
本质上,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问题是各国政府责任义务分担的过程,因为提供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大气环境,保持二氧化碳浓度和气温上升幅度是提供公共品的行为,由于外部性的存在,必须有政府部门的强力介入。
2009年8月27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
2009年11月25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做出决定,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中国还将通过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积极推进核电建设等行动,到2020年使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5%左右。并通过植树造林使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
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议》在肯定我国政府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所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并对气候变化问题做出基本判断的前提下,提出了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应对气候变化的主张,明确了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准则,从六个方面做出决议,
1“应对气候变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要机遇和挑战”;
2“应对气候变化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3“采取切实措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4“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的法治建设”;
5“努力提高全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参与意识和能力”;
6“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国际合作”。
其中在第四项中,对完善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法治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把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关立法工作与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使命相联系,即提出“要把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关立法作为形成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一项重要任务,纳入立法工作议程”。
二是明确完善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关法律规范,即提出“适时修改完善与应对气候变化、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及时出台配套法规,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新的法律法规,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更加有力的法制保障”。
三是加强对有关应对气候变化相关法律实施的监督工作,即提出“按照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总体要求,严格执行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循环经济促进法、清洁生产促进法、森林法、草原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依法推进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要把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工作作为人大监督工作的重点之一,加强对有关法律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保证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
六项决议内容是基于两个基本原则做出的:一是决议导言中明确的“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从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采取有力的政策措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这一原则强调了这样的内容,即我国应对气候变化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为前提,并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性特征出发采取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二是第六项决议中明确的“要坚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以及《京都议定书》(以下简称《议定书》)确定的应对气候变化基本框架,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这一原则是国际社会根据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工作委员会)的结论做出的,这一结论表明:“前工业化时期以来,人类活动增加了大气中温室气体和气溶胶的浓度”,这主要是由于发达国家从事工业化导致的。国际社会根据这以科学结论达成共识,形成了《公约》及其《议定书》,明确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议定书》明确了发达国家率先减排的义务,并制定了国家的减排方案;这一原则也同时明确了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所应采取的行动。1992年6月我国政府签署了《公约》,同年底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式批准《公约》,这就意味着我国已明确在《公约》及其《议定书》的原则下,应对气候变化,也必须是这样,这是中国对世界的承诺。这样的两条原则也同时决定了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法治建设的方向和内容。
作为履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一项重要义务,中国政府于2007年6月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简称《方案》)。这是中国第一部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性文件,也是发展中国家在该领域的第一部国家方案,它全面阐述了中国在2010年前应对气候变化的对策。
《方案》共分五部分:一、中国气候变化的现状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二、气候变化对中国的影响和挑战;三、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四、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关政策和措施;五、中国对若干问题的基本立场及国际合作需求。
在《方案》中,中国政府提出,到2010年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05年降低20%左右,同时还要调整能源结构,尽可能少用化石燃料,多生产一些可再生能源,力争到2010年使中国可再生能源的比重提高到10%,到2020年提高到16%,通过这些措施相应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2、项目建设的基本条件
星星峡隶属哈密市,地处新疆最东部,有新疆东大门之称,与甘肃省的安西县、敦煌市接壤,距哈密市200公里,辖区面积2726平方公里,有46公里边境线,三个居民委员会,截止至2008年底,固定人口共35户,236人。镇民人均收入已达6000元。
星星峡曾于1956年设镇,1959年撤镇,又于1996年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恢复建镇,本届政府为恢复建镇后的第二届政府、党委,政府、人大、纪检、武装部机构齐全,人员编制到位,驻镇单位14个,个体业主56户,主要是采矿业、餐饮业、服务业、汽车修理业等。
星星峡具有良好的地理、交通、通讯优势,兰新铁路、312国道、亚欧光缆横穿全境,交通十分便利,距兰新铁路直线60公里,距敦煌火车站80公里,312国道穿镇而过,往东经敦煌、酒泉、玉门、嘉峪关幅射全国,往西经哈密,吐鲁番、乌鲁木齐连接天山南北。
优势资源
星星峡镇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已探明矿产76种,主要有金、铜、铁、镍、锰、钨、石材等,石材的主要品种有星星兰,天山兰、双井红、白芝麻、黑冰花、紫星云等。石材质量普遍优于内地石材,色泽美观,储量大,是建筑饰面的最佳石料。丰富的矿产资源为星星峡镇经济的发展奠定的坚实的基础。
星星峡光热资源充沛,年日照量3575小时/年,又称“日光峡”,政府投资50万元兴建的星星峡供水厂为过往的旅客源源不断地提供生活饮用的净化水。
特色旅游资源
星星峡镇座落在丝绸之路名城敦煌、吐鲁番中间,它像镶嵌在群山环抱中的一颗明珠,这里有古驿站、关帝庙、盖斯墓遗址、碉堡,有陈云代表党中央到星星峡迎接李先念率领红西路军进疆会合地纪念碑,在西部大开发的热潮中,越来越多的游客来这里参观、考察,中央电视台、浙江电视台、新疆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多次前来拍摄、采访,这里已经成为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的基地,开发“红色旅游”资源势在必行,计划投资200万元修建红西路军进疆纪念馆,此项目地区发改委已立项上报,开发“红色旅游”。
星星峡曾于1956年设镇,1959年撤镇,又于1996年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恢复建镇,本届政府为恢复建镇后的第二届政府、党委,政府、人大、纪检、武装部机构齐全,人员编制到位,驻镇单位14个,个体业主56户,主要是采矿业、餐饮业、服务业、汽车修理业等。
星星峡具有良好的地理、交通、通讯优势,兰新铁路、312国道、亚欧光缆横穿全境,交通十分便利,距兰新铁路直线60公里,距敦煌火车站80公里,312国道穿镇而过,往东经敦煌、酒泉、玉门、嘉峪关幅射全国,往西经哈密,吐鲁番、乌鲁木齐连接天山南北。
优势资源
星星峡镇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已探明矿产76种,主要有金、铜、铁、镍、锰、钨、石材等,石材的主要品种有星星兰,天山兰、双井红、白芝麻、黑冰花、紫星云等。石材质量普遍优于内地石材,色泽美观,储量大,是建筑饰面的最佳石料。丰富的矿产资源为星星峡镇经济的发展奠定的坚实的基础。
星星峡光热资源充沛,年日照量3575小时/年,又称“日光峡”,政府投资50万元兴建的星星峡供水厂为过往的旅客源源不断地提供生活饮用的净化水。
特色旅游资源
星星峡镇座落在丝绸之路名城敦煌、吐鲁番中间,它像镶嵌在群山环抱中的一颗明珠,这里有古驿站、关帝庙、盖斯墓遗址、碉堡,有陈云代表党中央到星星峡迎接李先念率领红西路军进疆会合地纪念碑,在西部大开发的热潮中,越来越多的游客来这里参观、考察,中央电视台、浙江电视台、新疆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多次前来拍摄、采访,这里已经成为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的基地,开发“红色旅游”资源势在必行,计划投资200万元修建红西路军进疆纪念馆,此项目地区发改委已立项上报,开发“红色旅游”。
3、项目编制规划的基本依据
编制规划的依据主要有:
[1] 国家环保局1996年8月9日《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编制导则》
[2] 国发[1998]36号《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3] 国发[2000]38号《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
[4]《中国21世纪初可持续发展行动纲要》
[5]《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6]《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计划》
[7]《节约能源法》
[8]《资源综合利用条例》
[9]《能源节约与资源综合利用“十二五”规划》
[10]《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十二五”规划》
[11]《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
[1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土地资源保护与利用“十二五”计划及2015年远景目标》
[1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生态农业建设“十二五”计划及2015年远景目标》
[1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矿产资源开发与保护》
[15]《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环境保护“十二五”计划和2015年远景目标》
[16]《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规划纲要》
[17]《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生态建设规划纲要》
[18]《全国生态县、市、省建设指标(试行)》
[19] 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第二次全体会议精神(2010年3月26日)
4、项目编制需完成的基本主体文件
(1)、1000平方千米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2)、1000平方千米太阳能热发电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3)、1000平方千米风能发电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4)、1.4兆瓦沼气发电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5)、2726平方千米内部智能电网可行性研究报告
(6)、50万头生猪养殖场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7)、100万只羊单位育肥场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8)、戈壁新城市政综合规划可行性研究报告
(9)、星星峡至柳园镇铁路副线及星星峡特大型物资储运站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5、项目的创新机制
(1)、行政功能企业化创新
(2)、企业行使区域国家安全的主体功能创新
(3)、1、2、3产业综合循环经济机制创新
(4)、自然灾害频发可能导致人员死亡的潜在区域移民机制创新。
----星星峡1、2、3产业综合循环经济机制及再生能源产业集群开发区项目建议书
一:总论
本项目立项的基本原则:国家利益是本项目的根本原则。
国家利益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其一,国家安全利益,主要体现在政治安全利益、经济安全利益、军事安全利益、文化安全利益以及该国家的国际影响力。其二,发展安全利益,主要体现在经济发展安全利益、社会发展安全利益、教育和科技发展安全利益、文化发展安全利益等。
我国目前的现实利益为:领土完整,主权不受侵犯;经济发展不受外在压力或胁迫而中断或遭受不可弥补的重大损失;和平稳定的内外安全环境;对国内战略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对国外战略资源的获得;进入国际市场的权利;国际航线和国际航道的畅通;保持我国的基本价值观。因此,本案立项的基本原则可归纳为如下四点:
首先,为了全人类的根本利益。其次,为了我国政府对全世界的承诺。再次,为了为了提高我国国家安全的系数。第四,为了新疆的稳定和发展。
本项目将依据国际通行的《清洁发展机制和联合履约项目的环境质量标准》即黄金标准进行设计和建设,并将完成若干项方法学。
二:概述
(一)概况
1、名 称:全球负碳第一市
2、面 积:2726平方公里
3、指 标:-90%
4、主 题:新疆星星峡1、2、3产业循环经济及再生能源产业集群开发
5、性 质:国家安全综合实验区
6、隶 属:国务院
7、级 别:无
8、承担单位:新联合生态投资有限公司
9、管理模式:市场化管理
10、人口规模:十万人
11、人口来源:自然灾害频发可能导致人员死亡的潜在区域移民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基本条件
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国内外大趋势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2010年2月)1日晚发表新闻公报说,2009年12月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结束以来,秘书处已收到55个国家递交的到2020年温室气体减排和控制承诺,这些国家温室气体总排放量占目前人类总排放量的78%。
根据英国石油BP公布的2007年能源数据及水泥生产数据做的预估值,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3%。中国2007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了8%,占全世界二氧化碳排放增量的三分之二,预计将比美国高出约14%,占全世界二氧化碳排放增量近四分之一(24%),其次是美国(21%),欧盟15国(12%),印度(8%),俄罗斯联邦(6%)。这几个国家占全世界二氧化碳总排放量的71%。
国际:
美国最早开始二氧化硫排放交易。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环境行政主管部门与美国环保部门合作开展排放权交易的研究和试验,探索通过市场机制实现环保减排。
清洁发展机制(CDM)是《京都议定书》第12条确立的机制,其核心内涵是,发达国家通过提供资金和技术的方式,与发展中国家合作,在发展中国家实施具有温室气体减排效果的项目,促进所在国的可持续发展,项目所产生的温室气体减排量用于发达国家履行《京都议定书》的承诺。目前,全球已形成包括CDM项目在内的碳交易市场。截至2009年11月,中国已促成28家省级清洁发展机制(CDM)技术服务机构及其专家团队的建立,促进了CDM理念和项目合作活动在国内的迅速开展。中国参与国际碳交易的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日本发展低碳经济有侧重 英国清洁煤炭计划的经济价值每年可达40亿英镑 英国发布“低碳”国家战略计划
欧盟计划增加500亿欧元发展低碳技术,欧盟和各成员国政府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积极作为。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2003年6月,欧盟立法委员会通过了“排放权交易计划(EmissionTradingScheme,ETS)”,对工业界排放温室气体(GreenhouseGas,GHG)设下限额,创立全球最大的排放权配额市场,欧盟还负责确定各个排放源企业是否被ETS覆盖的标准以及违规惩罚措施。
国际社会近年来开始广泛关注低碳经济转型问题,包括发展中国家在内很多国家根据自身发展模式和资源禀赋提出了行动方案。印度总理辛格在2008年6月30日公布了印度第一部《气候变化国家行动计划》,该计划包括8个核心的“国家使命”(在2017年前),主张发展低碳经济。美国新任总统奥巴马上台后,在气候问题上体现了一反此前小布什政府的态度,把发展新能源和低碳战略视为刺激美国经济复苏的重要举措。美国1970年通过的《国家环境政策条例》表明美国政府开始大规模涉足企业的环境问题,并于同年设立了美国环保署(EPA),以监控企业的环保行为。1972年制定的《联邦水污染控制法》、1976年制定的《固体废物处理法修正案》和《有毒物质控制法》、1990年进行重大修正后通过的《干净空气法案》要求企业的经营活动必须保护水质、土地和空气,由此影响了包括施乐、杜邦、美国联合信号公司等在内的知名跨国公司的经营战略和经营行为。
国内:
国际气候组织称:中国正成为世界低碳经济发展领跑者。中国在《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中明确提出中国要走低碳经济发展道路。
2009年11月17日至21日,世界首届低碳与生态经济大会暨技术博览会在江西南昌举行。大会初定在南昌每2年举办一届。部分世界500强企业、国内200强企业负责人,外国驻华使节、国际机构代表,以及有关专家学者等1300余人与会。本届大会由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国资委等7部委和江西省政府共同主办。大会主题为“节能减排·绿色生态”。18日,博览会发表《南昌宣言》,号召世界各国、全球企业共同发展低碳和生态经济,以应对资源和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全球变暖等严峻挑战。宣言号召大力推动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建立与低碳发展相适应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和鼓励低碳发展的国际国内政策、法律体系和市场机制。
我国政府正在意识到多种机制联合行动在保护环境方面的重要作用,向环境绩效杰出的企业授予荣誉称号,在媒体上对企业良好做法予以宣传,制定了企业环境绩效评价制度,并就企业如何以对环境负责的态度开展业务提供了准则。例如《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和《中国林业企业海外经营业务行为的管理体系指南》。
本质上,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问题是各国政府责任义务分担的过程,因为提供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大气环境,保持二氧化碳浓度和气温上升幅度是提供公共品的行为,由于外部性的存在,必须有政府部门的强力介入。
2009年8月27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
2009年11月25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做出决定,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中国还将通过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积极推进核电建设等行动,到2020年使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5%左右。并通过植树造林使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
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议》在肯定我国政府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所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并对气候变化问题做出基本判断的前提下,提出了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应对气候变化的主张,明确了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准则,从六个方面做出决议,
1“应对气候变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要机遇和挑战”;
2“应对气候变化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3“采取切实措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4“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的法治建设”;
5“努力提高全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参与意识和能力”;
6“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国际合作”。
其中在第四项中,对完善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法治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把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关立法工作与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使命相联系,即提出“要把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关立法作为形成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一项重要任务,纳入立法工作议程”。
二是明确完善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关法律规范,即提出“适时修改完善与应对气候变化、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及时出台配套法规,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新的法律法规,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更加有力的法制保障”。
三是加强对有关应对气候变化相关法律实施的监督工作,即提出“按照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总体要求,严格执行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循环经济促进法、清洁生产促进法、森林法、草原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依法推进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要把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工作作为人大监督工作的重点之一,加强对有关法律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保证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
六项决议内容是基于两个基本原则做出的:一是决议导言中明确的“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从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采取有力的政策措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这一原则强调了这样的内容,即我国应对气候变化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为前提,并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性特征出发采取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二是第六项决议中明确的“要坚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以及《京都议定书》(以下简称《议定书》)确定的应对气候变化基本框架,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这一原则是国际社会根据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工作委员会)的结论做出的,这一结论表明:“前工业化时期以来,人类活动增加了大气中温室气体和气溶胶的浓度”,这主要是由于发达国家从事工业化导致的。国际社会根据这以科学结论达成共识,形成了《公约》及其《议定书》,明确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议定书》明确了发达国家率先减排的义务,并制定了国家的减排方案;这一原则也同时明确了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所应采取的行动。1992年6月我国政府签署了《公约》,同年底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式批准《公约》,这就意味着我国已明确在《公约》及其《议定书》的原则下,应对气候变化,也必须是这样,这是中国对世界的承诺。这样的两条原则也同时决定了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法治建设的方向和内容。
作为履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一项重要义务,中国政府于2007年6月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简称《方案》)。这是中国第一部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性文件,也是发展中国家在该领域的第一部国家方案,它全面阐述了中国在2010年前应对气候变化的对策。
《方案》共分五部分:一、中国气候变化的现状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二、气候变化对中国的影响和挑战;三、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四、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关政策和措施;五、中国对若干问题的基本立场及国际合作需求。
在《方案》中,中国政府提出,到2010年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05年降低20%左右,同时还要调整能源结构,尽可能少用化石燃料,多生产一些可再生能源,力争到2010年使中国可再生能源的比重提高到10%,到2020年提高到16%,通过这些措施相应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2、项目建设的基本条件
星星峡隶属哈密市,地处新疆最东部,有新疆东大门之称,与甘肃省的安西县、敦煌市接壤,距哈密市200公里,辖区面积2726平方公里,有46公里边境线,三个居民委员会,截止至2008年底,固定人口共35户,236人。镇民人均收入已达6000元。
星星峡曾于1956年设镇,1959年撤镇,又于1996年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恢复建镇,本届政府为恢复建镇后的第二届政府、党委,政府、人大、纪检、武装部机构齐全,人员编制到位,驻镇单位14个,个体业主56户,主要是采矿业、餐饮业、服务业、汽车修理业等。
星星峡具有良好的地理、交通、通讯优势,兰新铁路、312国道、亚欧光缆横穿全境,交通十分便利,距兰新铁路直线60公里,距敦煌火车站80公里,312国道穿镇而过,往东经敦煌、酒泉、玉门、嘉峪关幅射全国,往西经哈密,吐鲁番、乌鲁木齐连接天山南北。
优势资源
星星峡镇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已探明矿产76种,主要有金、铜、铁、镍、锰、钨、石材等,石材的主要品种有星星兰,天山兰、双井红、白芝麻、黑冰花、紫星云等。石材质量普遍优于内地石材,色泽美观,储量大,是建筑饰面的最佳石料。丰富的矿产资源为星星峡镇经济的发展奠定的坚实的基础。
星星峡光热资源充沛,年日照量3575小时/年,又称“日光峡”,政府投资50万元兴建的星星峡供水厂为过往的旅客源源不断地提供生活饮用的净化水。
特色旅游资源
星星峡镇座落在丝绸之路名城敦煌、吐鲁番中间,它像镶嵌在群山环抱中的一颗明珠,这里有古驿站、关帝庙、盖斯墓遗址、碉堡,有陈云代表党中央到星星峡迎接李先念率领红西路军进疆会合地纪念碑,在西部大开发的热潮中,越来越多的游客来这里参观、考察,中央电视台、浙江电视台、新疆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多次前来拍摄、采访,这里已经成为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的基地,开发“红色旅游”资源势在必行,计划投资200万元修建红西路军进疆纪念馆,此项目地区发改委已立项上报,开发“红色旅游”。
星星峡曾于1956年设镇,1959年撤镇,又于1996年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恢复建镇,本届政府为恢复建镇后的第二届政府、党委,政府、人大、纪检、武装部机构齐全,人员编制到位,驻镇单位14个,个体业主56户,主要是采矿业、餐饮业、服务业、汽车修理业等。
星星峡具有良好的地理、交通、通讯优势,兰新铁路、312国道、亚欧光缆横穿全境,交通十分便利,距兰新铁路直线60公里,距敦煌火车站80公里,312国道穿镇而过,往东经敦煌、酒泉、玉门、嘉峪关幅射全国,往西经哈密,吐鲁番、乌鲁木齐连接天山南北。
优势资源
星星峡镇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已探明矿产76种,主要有金、铜、铁、镍、锰、钨、石材等,石材的主要品种有星星兰,天山兰、双井红、白芝麻、黑冰花、紫星云等。石材质量普遍优于内地石材,色泽美观,储量大,是建筑饰面的最佳石料。丰富的矿产资源为星星峡镇经济的发展奠定的坚实的基础。
星星峡光热资源充沛,年日照量3575小时/年,又称“日光峡”,政府投资50万元兴建的星星峡供水厂为过往的旅客源源不断地提供生活饮用的净化水。
特色旅游资源
星星峡镇座落在丝绸之路名城敦煌、吐鲁番中间,它像镶嵌在群山环抱中的一颗明珠,这里有古驿站、关帝庙、盖斯墓遗址、碉堡,有陈云代表党中央到星星峡迎接李先念率领红西路军进疆会合地纪念碑,在西部大开发的热潮中,越来越多的游客来这里参观、考察,中央电视台、浙江电视台、新疆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多次前来拍摄、采访,这里已经成为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的基地,开发“红色旅游”资源势在必行,计划投资200万元修建红西路军进疆纪念馆,此项目地区发改委已立项上报,开发“红色旅游”。
3、项目编制规划的基本依据
编制规划的依据主要有:
[1] 国家环保局1996年8月9日《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编制导则》
[2] 国发[1998]36号《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3] 国发[2000]38号《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
[4]《中国21世纪初可持续发展行动纲要》
[5]《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6]《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计划》
[7]《节约能源法》
[8]《资源综合利用条例》
[9]《能源节约与资源综合利用“十二五”规划》
[10]《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十二五”规划》
[11]《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
[1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土地资源保护与利用“十二五”计划及2015年远景目标》
[1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生态农业建设“十二五”计划及2015年远景目标》
[1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矿产资源开发与保护》
[15]《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环境保护“十二五”计划和2015年远景目标》
[16]《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规划纲要》
[17]《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生态建设规划纲要》
[18]《全国生态县、市、省建设指标(试行)》
[19] 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第二次全体会议精神(2010年3月26日)
4、项目编制需完成的基本主体文件
(1)、1000平方千米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2)、1000平方千米太阳能热发电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3)、1000平方千米风能发电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4)、1.4兆瓦沼气发电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5)、2726平方千米内部智能电网可行性研究报告
(6)、50万头生猪养殖场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7)、100万只羊单位育肥场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8)、戈壁新城市政综合规划可行性研究报告
(9)、星星峡至柳园镇铁路副线及星星峡特大型物资储运站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5、项目的创新机制
(1)、行政功能企业化创新
(2)、企业行使区域国家安全的主体功能创新
(3)、1、2、3产业综合循环经济机制创新
(4)、自然灾害频发可能导致人员死亡的潜在区域移民机制创新。
国家安全综合实验区
----星星峡1、2、3产业综合循环经济机制及再生能源产业集群开发区项目建议书
一:总论
本项目立项的基本原则:国家利益是本项目的根本原则。
国家利益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其一,国家安全利益,主要体现在政治安全利益、经济安全利益、军事安全利益、文化安全利益以及该国家的国际影响力。其二,发展安全利益,主要体现在经济发展安全利益、社会发展安全利益、教育和科技发展安全利益、文化发展安全利益等。
我国目前的现实利益为:领土完整,主权不受侵犯;经济发展不受外在压力或胁迫而中断或遭受不可弥补的重大损失;和平稳定的内外安全环境;对国内战略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对国外战略资源的获得;进入国际市场的权利;国际航线和国际航道的畅通;保持我国的基本价值观。因此,本案立项的基本原则可归纳为如下四点:
首先,为了全人类的根本利益。其次,为了我国政府对全世界的承诺。再次,为了为了提高我国国家安全的系数。第四,为了新疆的稳定和发展。
本项目将依据国际通行的《清洁发展机制和联合履约项目的环境质量标准》即黄金标准进行设计和建设,并将完成若干项方法学。
二:概述
(一)概况
1、名 称:全球负碳第一市
2、面 积:2726平方公里
3、指 标:-90%
4、主 题:新疆星星峡1、2、3产业循环经济及再生能源产业集群开发
5、性 质:国家安全综合实验区
6、隶 属:国务院
7、级 别:无
8、承担单位:新联合生态投资有限公司
9、管理模式:市场化管理
10、人口规模:十万人
11、人口来源:自然灾害频发可能导致人员死亡的潜在区域移民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基本条件
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国内外大趋势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2010年2月)1日晚发表新闻公报说,2009年12月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结束以来,秘书处已收到55个国家递交的到2020年温室气体减排和控制承诺,这些国家温室气体总排放量占目前人类总排放量的78%。
根据英国石油BP公布的2007年能源数据及水泥生产数据做的预估值,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3%。中国2007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了8%,占全世界二氧化碳排放增量的三分之二,预计将比美国高出约14%,占全世界二氧化碳排放增量近四分之一(24%),其次是美国(21%),欧盟15国(12%),印度(8%),俄罗斯联邦(6%)。这几个国家占全世界二氧化碳总排放量的71%。
国际:
美国最早开始二氧化硫排放交易。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环境行政主管部门与美国环保部门合作开展排放权交易的研究和试验,探索通过市场机制实现环保减排。
清洁发展机制(CDM)是《京都议定书》第12条确立的机制,其核心内涵是,发达国家通过提供资金和技术的方式,与发展中国家合作,在发展中国家实施具有温室气体减排效果的项目,促进所在国的可持续发展,项目所产生的温室气体减排量用于发达国家履行《京都议定书》的承诺。目前,全球已形成包括CDM项目在内的碳交易市场。截至2009年11月,中国已促成28家省级清洁发展机制(CDM)技术服务机构及其专家团队的建立,促进了CDM理念和项目合作活动在国内的迅速开展。中国参与国际碳交易的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日本发展低碳经济有侧重 英国清洁煤炭计划的经济价值每年可达40亿英镑 英国发布“低碳”国家战略计划
欧盟计划增加500亿欧元发展低碳技术,欧盟和各成员国政府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积极作为。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2003年6月,欧盟立法委员会通过了“排放权交易计划(EmissionTradingScheme,ETS)”,对工业界排放温室气体(GreenhouseGas,GHG)设下限额,创立全球最大的排放权配额市场,欧盟还负责确定各个排放源企业是否被ETS覆盖的标准以及违规惩罚措施。
国际社会近年来开始广泛关注低碳经济转型问题,包括发展中国家在内很多国家根据自身发展模式和资源禀赋提出了行动方案。印度总理辛格在2008年6月30日公布了印度第一部《气候变化国家行动计划》,该计划包括8个核心的“国家使命”(在2017年前),主张发展低碳经济。美国新任总统奥巴马上台后,在气候问题上体现了一反此前小布什政府的态度,把发展新能源和低碳战略视为刺激美国经济复苏的重要举措。美国1970年通过的《国家环境政策条例》表明美国政府开始大规模涉足企业的环境问题,并于同年设立了美国环保署(EPA),以监控企业的环保行为。1972年制定的《联邦水污染控制法》、1976年制定的《固体废物处理法修正案》和《有毒物质控制法》、1990年进行重大修正后通过的《干净空气法案》要求企业的经营活动必须保护水质、土地和空气,由此影响了包括施乐、杜邦、美国联合信号公司等在内的知名跨国公司的经营战略和经营行为。
国内:
国际气候组织称:中国正成为世界低碳经济发展领跑者。中国在《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中明确提出中国要走低碳经济发展道路。
2009年11月17日至21日,世界首届低碳与生态经济大会暨技术博览会在江西南昌举行。大会初定在南昌每2年举办一届。部分世界500强企业、国内200强企业负责人,外国驻华使节、国际机构代表,以及有关专家学者等1300余人与会。本届大会由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国资委等7部委和江西省政府共同主办。大会主题为“节能减排·绿色生态”。18日,博览会发表《南昌宣言》,号召世界各国、全球企业共同发展低碳和生态经济,以应对资源和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全球变暖等严峻挑战。宣言号召大力推动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建立与低碳发展相适应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和鼓励低碳发展的国际国内政策、法律体系和市场机制。
我国政府正在意识到多种机制联合行动在保护环境方面的重要作用,向环境绩效杰出的企业授予荣誉称号,在媒体上对企业良好做法予以宣传,制定了企业环境绩效评价制度,并就企业如何以对环境负责的态度开展业务提供了准则。例如《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和《中国林业企业海外经营业务行为的管理体系指南》。
本质上,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问题是各国政府责任义务分担的过程,因为提供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大气环境,保持二氧化碳浓度和气温上升幅度是提供公共品的行为,由于外部性的存在,必须有政府部门的强力介入。
2009年8月27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
2009年11月25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做出决定,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中国还将通过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积极推进核电建设等行动,到2020年使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5%左右。并通过植树造林使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
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议》在肯定我国政府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所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并对气候变化问题做出基本判断的前提下,提出了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应对气候变化的主张,明确了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准则,从六个方面做出决议,
1“应对气候变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要机遇和挑战”;
2“应对气候变化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3“采取切实措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4“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的法治建设”;
5“努力提高全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参与意识和能力”;
6“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国际合作”。
其中在第四项中,对完善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法治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把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关立法工作与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使命相联系,即提出“要把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关立法作为形成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一项重要任务,纳入立法工作议程”。
二是明确完善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关法律规范,即提出“适时修改完善与应对气候变化、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及时出台配套法规,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新的法律法规,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更加有力的法制保障”。
三是加强对有关应对气候变化相关法律实施的监督工作,即提出“按照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总体要求,严格执行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循环经济促进法、清洁生产促进法、森林法、草原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依法推进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要把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工作作为人大监督工作的重点之一,加强对有关法律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保证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
六项决议内容是基于两个基本原则做出的:一是决议导言中明确的“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从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采取有力的政策措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这一原则强调了这样的内容,即我国应对气候变化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为前提,并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性特征出发采取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二是第六项决议中明确的“要坚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以及《京都议定书》(以下简称《议定书》)确定的应对气候变化基本框架,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这一原则是国际社会根据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工作委员会)的结论做出的,这一结论表明:“前工业化时期以来,人类活动增加了大气中温室气体和气溶胶的浓度”,这主要是由于发达国家从事工业化导致的。国际社会根据这以科学结论达成共识,形成了《公约》及其《议定书》,明确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议定书》明确了发达国家率先减排的义务,并制定了国家的减排方案;这一原则也同时明确了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所应采取的行动。1992年6月我国政府签署了《公约》,同年底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式批准《公约》,这就意味着我国已明确在《公约》及其《议定书》的原则下,应对气候变化,也必须是这样,这是中国对世界的承诺。这样的两条原则也同时决定了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法治建设的方向和内容。
作为履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一项重要义务,中国政府于2007年6月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简称《方案》)。这是中国第一部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性文件,也是发展中国家在该领域的第一部国家方案,它全面阐述了中国在2010年前应对气候变化的对策。
《方案》共分五部分:一、中国气候变化的现状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二、气候变化对中国的影响和挑战;三、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四、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关政策和措施;五、中国对若干问题的基本立场及国际合作需求。
在《方案》中,中国政府提出,到2010年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05年降低20%左右,同时还要调整能源结构,尽可能少用化石燃料,多生产一些可再生能源,力争到2010年使中国可再生能源的比重提高到10%,到2020年提高到16%,通过这些措施相应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2、项目建设的基本条件
星星峡隶属哈密市,地处新疆最东部,有新疆东大门之称,与甘肃省的安西县、敦煌市接壤,距哈密市200公里,辖区面积2726平方公里,有46公里边境线,三个居民委员会,截止至2008年底,固定人口共35户,236人。镇民人均收入已达6000元。
星星峡曾于1956年设镇,1959年撤镇,又于1996年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恢复建镇,本届政府为恢复建镇后的第二届政府、党委,政府、人大、纪检、武装部机构齐全,人员编制到位,驻镇单位14个,个体业主56户,主要是采矿业、餐饮业、服务业、汽车修理业等。
星星峡具有良好的地理、交通、通讯优势,兰新铁路、312国道、亚欧光缆横穿全境,交通十分便利,距兰新铁路直线60公里,距敦煌火车站80公里,312国道穿镇而过,往东经敦煌、酒泉、玉门、嘉峪关幅射全国,往西经哈密,吐鲁番、乌鲁木齐连接天山南北。
优势资源
星星峡镇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已探明矿产76种,主要有金、铜、铁、镍、锰、钨、石材等,石材的主要品种有星星兰,天山兰、双井红、白芝麻、黑冰花、紫星云等。石材质量普遍优于内地石材,色泽美观,储量大,是建筑饰面的最佳石料。丰富的矿产资源为星星峡镇经济的发展奠定的坚实的基础。
星星峡光热资源充沛,年日照量3575小时/年,又称“日光峡”,政府投资50万元兴建的星星峡供水厂为过往的旅客源源不断地提供生活饮用的净化水。
特色旅游资源
星星峡镇座落在丝绸之路名城敦煌、吐鲁番中间,它像镶嵌在群山环抱中的一颗明珠,这里有古驿站、关帝庙、盖斯墓遗址、碉堡,有陈云代表党中央到星星峡迎接李先念率领红西路军进疆会合地纪念碑,在西部大开发的热潮中,越来越多的游客来这里参观、考察,中央电视台、浙江电视台、新疆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多次前来拍摄、采访,这里已经成为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的基地,开发“红色旅游”资源势在必行,计划投资200万元修建红西路军进疆纪念馆,此项目地区发改委已立项上报,开发“红色旅游”。
星星峡曾于1956年设镇,1959年撤镇,又于1996年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恢复建镇,本届政府为恢复建镇后的第二届政府、党委,政府、人大、纪检、武装部机构齐全,人员编制到位,驻镇单位14个,个体业主56户,主要是采矿业、餐饮业、服务业、汽车修理业等。
星星峡具有良好的地理、交通、通讯优势,兰新铁路、312国道、亚欧光缆横穿全境,交通十分便利,距兰新铁路直线60公里,距敦煌火车站80公里,312国道穿镇而过,往东经敦煌、酒泉、玉门、嘉峪关幅射全国,往西经哈密,吐鲁番、乌鲁木齐连接天山南北。
优势资源
星星峡镇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已探明矿产76种,主要有金、铜、铁、镍、锰、钨、石材等,石材的主要品种有星星兰,天山兰、双井红、白芝麻、黑冰花、紫星云等。石材质量普遍优于内地石材,色泽美观,储量大,是建筑饰面的最佳石料。丰富的矿产资源为星星峡镇经济的发展奠定的坚实的基础。
星星峡光热资源充沛,年日照量3575小时/年,又称“日光峡”,政府投资50万元兴建的星星峡供水厂为过往的旅客源源不断地提供生活饮用的净化水。
特色旅游资源
星星峡镇座落在丝绸之路名城敦煌、吐鲁番中间,它像镶嵌在群山环抱中的一颗明珠,这里有古驿站、关帝庙、盖斯墓遗址、碉堡,有陈云代表党中央到星星峡迎接李先念率领红西路军进疆会合地纪念碑,在西部大开发的热潮中,越来越多的游客来这里参观、考察,中央电视台、浙江电视台、新疆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多次前来拍摄、采访,这里已经成为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的基地,开发“红色旅游”资源势在必行,计划投资200万元修建红西路军进疆纪念馆,此项目地区发改委已立项上报,开发“红色旅游”。
3、项目编制规划的基本依据
编制规划的依据主要有:
[1] 国家环保局1996年8月9日《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编制导则》
[2] 国发[1998]36号《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3] 国发[2000]38号《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
[4]《中国21世纪初可持续发展行动纲要》
[5]《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6]《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计划》
[7]《节约能源法》
[8]《资源综合利用条例》
[9]《能源节约与资源综合利用“十二五”规划》
[10]《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十二五”规划》
[11]《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
[1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土地资源保护与利用“十二五”计划及2015年远景目标》
[1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生态农业建设“十二五”计划及2015年远景目标》
[1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矿产资源开发与保护》
[15]《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环境保护“十二五”计划和2015年远景目标》
[16]《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规划纲要》
[17]《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生态建设规划纲要》
[18]《全国生态县、市、省建设指标(试行)》
[19] 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第二次全体会议精神(2010年3月26日)
4、项目编制需完成的基本主体文件
(1)、1000平方千米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2)、1000平方千米太阳能热发电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3)、1000平方千米风能发电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4)、1.4兆瓦沼气发电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5)、2726平方千米内部智能电网可行性研究报告
(6)、50万头生猪养殖场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7)、100万只羊单位育肥场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8)、戈壁新城市政综合规划可行性研究报告
(9)、星星峡至柳园镇铁路副线及星星峡特大型物资储运站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5、项目的创新机制
(1)、行政功能企业化创新
(2)、企业行使区域国家安全的主体功能创新
(3)、1、2、3产业综合循环经济机制创新
(4)、自然灾害频发可能导致人员死亡的潜在区域移民机制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