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以马解马”与 “以苏解马”的本质区别


试谈“以马解马”与“以苏解马”的本质区别
“以马解马”即以马克思、恩格斯原著的观点来理解马克思主义。
“以马解马”,应明确指出恩格斯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对马克思理论的概括。
恩格斯指出: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为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以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1]
恩格斯接着说:“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即使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
这就是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概括和评价。
这就是马克思主义者的满足感和幸福观。
马克思在概括自己的理论时则表现的极为低调和谦逊。他说:
“……至于讲到我,无论是发现现代社会中有阶级存在或发现各阶级间的斗争,都不是我的功劳。在我以前很久,资产阶级的历史编纂学家就已叙述过阶级斗争的历史发展,资产阶级的经济学家也已对各阶级作过经济上的分析。我所加上的新内容就是证明了下列几点:(1)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2)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3)这个专政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2]
马克思对自己理论的概括虽然与恩格斯的提法不同,但意思是完全一致的,是对恩格斯所说两大发现的科学抽象和另一种表述,并回答了马克思主义在阶级和阶级斗争问题上的观点,明确定义了他提出的“无产阶级专政”概念的科学内涵。
十分明显,这两个发现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它一切理论的独有属性。是对马克思主义全部理论的精辟概括。它既是马克思主义全部理论的基础,又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全部理论的一条红线。马克思主义的全部学说都同这两个发现紧密联系着,都是在这个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都是对这两个发现的证明或运用,都是用这两大规律为思想武器分析问题、认识问题得出的结论。从而使马克思主义形成了一个“科学的、统一的、彻底的、完整的思想体系”。
因此应当这样简单、明了、精辟的定义马克思主义:它是既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又揭示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的科学学说。
我认为,只有这样定义马克思主义才是抓住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内容,才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正确概括。只有真正弄懂弄通、彻底掌握了这些规律,才能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融会贯通、一通百通,才是真正正确理解和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相反,离开这两个发现来定义马克思主义,就是丝毫不懂马克思主义。
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学说”呢?
所谓“科学”,既是一种方法,又是一种认识和态度。科学的方法即“实证”的方法,所谓“实证”即实践、实验和观测,即用事实证明事物的真实联系(包括其发展规律)。“科学”之所以变成了“正确”的代名词——科学的即是正确的,正确的即是科学的,原因就在这里。离开实证的科学是“伪科学”。科学的认识即以实证为依据,揭示事物真实联系的认识、知识、结论、预言等等。科学的态度即坚持科学的方法,尊重科学的认识,坚决按科学的方法、科学的认识办事,坚持“实事求是”。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是“科学学说”,就在于它的“实证”性质,在于它是对人类全部历史实践的正确总结。
什么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呢?
这一规律即:社会存在(其中生产方式是最基本最主要的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生产力决定生产方式、生产方式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同时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又有反作用;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依次存在着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共五种社会生产方式、社会生产关系、社会意识和社会制度。
什么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呢?
这一规律主要包括:1,价值规律。2,商品交换的规律。3,剩余价值规律。4,商品拜物教的性质。 5,生产无政府状态和生产盲目性规律。6,生产过剩规律。7,竞争的规律。8,分工和人被物奴役的规律。9,资本主义的占有规律。10,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和人口相对过剩的规律。1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决定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生产关系、社会关系和观念。12,社会腐败的规律。13,资本主义制度一定要被共产主义制度所取代的规律等等。(其详细内容将另文讨论)。
这两个发现是人类研究自身社会所获得的最伟大发现。它彻底揭开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秘密,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历史发展的秘密,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结束“在黑暗中摸索”,结束人类迄今为止被历史强制性规律所驱使和奴役的状态,由“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科学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自主地驾驭历史车轮前进指明了道路。这条道路就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所阐明的道路。这一理论彻底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任务和特征,明确回答了如何实现由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即如何消灭资本主义旧制度、如何建立共产主义新制度的问题。
因此,在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的革命者面前,没有任何可以使他们感到“困惑”的东西。
 
“以苏解马”即用前苏联理论界的观点,或者毋宁说用列宁、斯大林的观点,即用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诠释来理解、定义和宣传马克思主义。
“以苏解马”的观点将马克思主义概括为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三个来源指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指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以苏解马”貌似真理,其实“似是而非”,并造成了对马克思主义的彻底歪曲、篡改即“修正”。具体表现如下:
一,马克思主义是对人类全部历史实践及其优秀文化遗产的概括和总结。“以苏解马”只讲以上三个来源,把马克思主义对其它国家,其它民族的历史实践及其优秀文化遗产的概括和总结刨除在马克思主义的来源之外显然是错误的。
二,马克思主义不是哲学,也不包括哲学,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不是哲学,而是科学。关于这个问题,请参阅我的《科学与哲学和哲学的终结》一文。    
三,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科学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中的根本思想方法和根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灵魂,是指导马克思主义进行理论研究的思想武器。它同马克思主义的全部理论是水乳交融不可分割地融合在一起的,是从思维科学的角度,从思想方法和根本观点上对马克思主义全部理论的抽象和概括。因此,不应当把它视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组成部分,而应当把它视为马克思主义和灵魂,即视为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思想方法和根本观点。而马克思主义根本思想方法和根本观点的具体内容,或者说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思想方法和根本观点的具体内容,即是马克思主义两个发现,特别是第一个发现的具体内容。
因此,解释辩证唯物主义时,只讲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发展的、变化的;解释历史唯物主义时,只讲将辩证唯物主义运用于人类社会历史的研究是远远不够的,是很空洞,很抽象的。可是,“以苏解马”就是这样解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他们根本不知道、不研究、不谈论、也从来不提问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思想方法和根本观点究竟是什么。他们虽然在词句上基本承认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客观规律的上述具体内容,但他们只是把这些内容解释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什么是“基本观点”在他们那里也是很模糊的),从来没有把这些内容提升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客观规律的高度来认识,从来不提什么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说明他们同样根本不知道、不研究、不谈论究竟什么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特别严重的是,斯大林不仅彻底篡改了上述内容中使用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概念,而且将其中的“共产主义”概念偷换为“社会主义”概念(在他们那里,共产主义与社会主义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所以,“以苏解马”实际上完全歪曲、篡改、“修正”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四,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或者毋宁说是研究社会经济制度和由此决定的社会政治制度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所谓“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即指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研究社会的经济制度和其决定的社会政治制度及其发展规律。因此,同样不能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解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应当把它理解为从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范畴上对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的概括。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得出的或证明的最重要的结论即是马克思主义的两个发现。
但是“以苏解马”并没有这样解释政治经济学,更没有这样解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斯大林只承认政治经济学的对象是生产关系,明确否定生产方式是政治经济学的对象,而他的“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定义说明,他同样完全歪曲、篡改、“修正”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五,“科学社会主义” 既可以说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得出的最重要的结论,又可以说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得出的最重要的结论,还可以说是根据马克思主义的两个发现得出的最重要的结论。它是马克思主义本质的本质,核心的核心,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因此,从广义上讲,它是抽象出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对马克思主义全部学说的概括和总结。从狭义上讲,它既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所包含的核心内容,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所包含的核心内容,同时又是马克思主义两个发现所包含的核心内容。所以,把它视为马克思主义的一个组成部分,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区分开来,也是不符合逻辑的。这就如同把一篇文章的核心思想视为这篇文章的一个组成部分一样错误。
“以苏解马”不仅把“科学社会主义”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和精髓视为马克思主义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胡说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仅仅表现在找到了无产阶级这一革命的阶级和革命的力量。同时又胡说马克思主义没有解决如何实现由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问题,即完全否定“科学社会主义”明确回答了“如何消灭资本主义旧制度,如何建立共产主义新制度”的问题。试问,如果真是这样,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何在?这不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彻底否定、歪曲、篡改和“修正”是什么?(关于这个问题,我们仍将另文详加讨论)
综上所述可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并不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不同的组成部分或三个不同的内容,而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本质特征,是分别表述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思想方法和根本观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范畴,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的三个概念。
“以苏解马”的错误性质不只在于他们把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本质特征曲解为三个组成部分,更主要的是他们对三者的解释是含糊不清的、似是而非的、甚至是完全错误的。在他们那里,马克思主义完全变成了神秘的、高深莫测的、无法掌握的(没有人能够掌握的)、可以由最高当权者随意解释、随意歪曲、篡改、“修正”的理论。
这种修正主义理论的要害:一是抽掉马克思主义发现的两大规律,即抽掉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内容来解释马克思主义。二是把马克思主义概括为三个组成部分,再对这些“部分”随意解释,随意歪曲、篡改和“修正”。
这种“修正主义”的突出特征不是直接“修正”马克思主义原理,而是通过歪曲、篡改、模糊、“修正”、偷换马克思主义使用的大量重要概念来“修正”马克思主义。这些概念主要包括: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生产关系,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公有制,计划经济,过渡阶段,无产阶级专政等等,等等。
“以苏解马”从表面上看,是坚持列宁的观点,其实,由于十分明显的主客观原因,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出现某种错误和偏差是不足为怪的,也是难免的。遗憾的是,由于列宁的早逝,他本人没能及时发现和纠正这些错误。更可悲的是列宁逝世后,斯大林利用手中篡夺的党和国家最高权力,借用列宁的威望,打出“列宁主义”的旗号,不搞“以马解马”,专搞“以列解马”,用“列宁主义”取代和冒充马克思主义,将列宁不成熟的、甚至是错误的观点真理化、绝对化、神圣化、迷信化,并进一步加以发挥和发展,全面偷换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大量重要概念,且采用“顺者昌、逆者亡”的“一言堂”手段,在其统治所到之处全面贯彻推行这种理论。一方面,他借助钟馗,貌似树列宁,实则树自己(实际上在他的眼中根本没有列宁),表面上好象把已逝的列宁树立为马克思主义的唯一代表者、解释者和发展者,实际上他自己“完全垄断了马克思主义的代表权、解释权和发展权”。另一方面,他既不懂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也不懂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甚至连什么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这样的概念也被他篡改了、“修正”了、歪曲了。在这种修正主义理论统治下,他搞的“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实际上是既保留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又限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并将其称为“社会主义经济”。他完全是用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反动的社会主义,十足的“封建资本主义”,冒充“科学社会主义”。
“以苏解马”的修正主义本质,充分暴露了斯大林“假马克思主义政治骗子”的真面目,同时也让我们彻底认识到,他的独裁和暴虐,他的一切倒行逆施,他对苏联党和人民,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所犯下的一切滔天罪行,特别是他对共产党人和正直的革命者进行的“大清洗”,皆是他的假马克思主义本质决定的。他由一个不懂马克思主义的“民主主义”革命者完全蜕变为地地道道的修正主义者、扼杀马克思主义、扼杀无产阶级(共产主义)革命、葬送人类解放事业的刽子手。
我们之所以强调马克思主义的两个发现,强调“科学社会主义”解决了如何实现由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问题,绝非仅仅因为它出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也绝非仅仅因为它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概括和总结,而是因为这些理论无疑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二〇一〇年九月十三日星期一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776页(95年版)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547页(9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