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般人的心目中皇帝是至高无上的,想干什么就可以干什么的主儿,在那个时代“朕即天下”,还有什么想做而不成的事情吗?
你可别说,还真有。
据历史记载,清代的著名的以节俭出名的道光皇帝有一天忽然想吃一碗片儿汤了,这即使放在今天也好,当时也罢,就是平头百姓也不是一件什么了不得难事情。可是,这位堂堂一国之君愣是没有能够吃到这碗再平常不过的片儿汤。据说,皇上让御厨房去给他做一碗片儿汤。可是御厨房非但没有立即做好端来,而是在第二天给皇上递交了一份报告,请求盖一个厨房,专门给皇上做片儿汤。为此就需要皇上拨款,建房子需要多少多少万两,以后每年需要多少千两银子维持,上面列得一清二楚。
这位皇上也不糊涂,立即问道:“前门外的那家饭店做这个最拿手,一碗不过40文钱,让人去买就行了,建厨房干什么?”结果过了好半天,内务府的太监慢慢腾腾的来了,回答皇上说:“冷门那家饭馆几年前就关门了。”皇上终于还是没有吃成片儿汤。
皇上之所以吃碗片儿汤都费劲皆因为内务府不肯积极罢了,并非偌大的北京城真的就没有片儿汤卖。这其中蕴藏着巨大的猫腻在其中。有一个关于皇上吃鸡蛋的传闻就很能说明这一问题。
据说有一天早朝毕,乾隆皇帝向近臣汪由敦随口问了一句:“你天不亮就赶着上朝,在家里吃过早点没有?”
汪由敦回答说吃过了。
皇上又问他早点都吃了些什么。
汪由敦回答说:“臣家里穷,每天早餐也就吃四个鸡蛋。”
谁知乾隆皇帝一听是大吃一惊,说:“鸡蛋一个需要十两银子,四个就是四十两银子了,我都不敢随便的吃,你一顿早餐就吃四个,还敢说自己穷?”
汪由敦自然明白其中的原因,但是,他也不敢得罪皇帝身边的那些人,只好随机应变说:“外面市面上卖的鸡蛋都是破了壳的,是不能给皇上吃的,所以,比较便宜,一个只要几文钱就可以买到了。”(李岳瑞:《春冰室野乘》,卷上)
这个故事还有另外两个版本,一个是发生在乾隆的孙子道光皇帝身上的,不过鸡蛋变成了1200文一只,约合1两银子;另一个版本则是发生在清末的光绪皇帝与其老师翁同和的对话中。
总之一句话,内务府给皇上吃的鸡蛋要远比外面卖的贵上好几倍,甚至几十倍,当然个中的缘由只有内务府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