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热议:2岁最小房二代嘲笑了谁的奋斗?


金陵晚报“最小房二代”报道引发全国各大媒体热评
2岁最小房二代,嘲笑了谁的奋斗?

本报记者 李子墨 整理

 

警惕“代际复制”下的拼爹游戏
  近日,南京两岁女孩妞妞的家人为其买下一套价值近400万元的别墅。妞妞因此被称作“最小房二代”。据悉,妞妞的爷爷奶奶和父母都在垄断企业工作,家庭基础比较好。
  “最小房二代”何以激起争议?若以私事论,替尚值幼年的孩子买房,纯属“亲情投资”,与旁人无涉。
    但“最小房二代”激起争议,看点并不在“宠爱子女”,而在其后“代际问题”引发的社会情绪。
  在“豪宅”和“蜗居”的鲜明对比中,处境改善的期待、公平公正的焦虑,势必喷涌而出。假如代际复制之下,公平的淘汰机制成为“拼爹”游戏;假如市场竞争格局里,带着“出身”印记的赛跑成为“常态”,那么,谁又能保证健康的社会流动不会被“起点不同”慢慢消解?在此意义上,“最小房二代”激起的争议,是社会给我们的又一个“警报”。
8月30日《人民日报》

 

最小房二代被批权力代际传递
  网友之所以关注“最小房二代”,其实是在关注贫富分化。是的,当前中国的垄断行业收入越来越受人诟病。调查显示,中国行业收入差距最高与最低的比值在逐年拉大。行业收入最高与最低的比例扩大到了11:1,而这种差距约三分之一是由于垄断所造成的。有人测算,煤、电、油、运等12个行业员工工资是全国平均工资水平的3到4倍,平均人工成本最高达到每人12万,这12个行业曾被人们形象地称之为“十二豪门”。这表明,中国的贫富分化,已经是不容再忽视,控制财富分配差距,已是迫在眉睫。
  不过,比垄断企业高收入、贫富分化更值得关注的,是“权力的代际传递”。为何爷爷奶奶在垄断企业工作,爸爸妈妈也在垄断企业工作呢?这偶然中是否有必然呢?妞妞长大以后是否也会在垄断企业工作?如果“权力”这样传递下去,贫富差距会进一步拉大。 
  财富的合法传承并不可怕,各类权力的代际传递、穷人子弟没有翻身的机会,才是最可怕的。
8月30日《检查日报》

 

马太效应让富者更富、穷者更穷
  老人为小孙女办嫁妆,不考虑玉镯子、金项链、钻戒,却瞄准了房子。不谙世事的孩童有家人为其准备300平方米的豪宅,而对于正奋斗在买房路上的大批房奴来说,妞妞的礼物会让人为之心酸甚至眼红,我们的栖身之所在哪里?
  少数特权阶层、富裕阶层依恃自身的权势或财富,轻而易举地坐拥多处房产并且,能将这种社会资源传承到儿孙辈。继人们久为诟病的官二代、富二代后出现的房二代,则是将房产作为特殊的财富形态进行代际转移的方式。
  不公平的起点强化了社会地位与财富分配中富者更富、穷者更穷的马太效应。消除这种损害社会公正的“×二代”现象,让制度设计在遵循人生而平等和起点公平的原则下,让所有人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或许是一种过于理想化的美好愿景,但却是我们必须为之努力的目标。就拿房二代现象来说,着力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让垄断企业职工的工资、福利待遇回归到一个合理的水平,也就距社会公平目标更近了一步。
9月1日《济南时报》


2岁房二代嘲笑了谁的奋斗?
    如果此女童生于大富之家,别说400万的别墅,纵是更贵豪宅,媒体恐怕也提不起兴致来报道。但是,这个妞妞的祖父母和父母来自垄断行业,家里已有4套房2辆车,再加上这栋别墅,就不免引发舆论议论了。
    原因很简单,一是垄断行业的收入向来为公众所诟病,据统计,垄断行业职工平均工资往往是其他行业工资水平的两三倍,如果考虑到工资外收入和职工福利待遇的差异,实际收入差距可能达到5-10倍。这个女童上两代都在垄断行业从业,别墅就成为垄断行业高工资的标本,是中国社会收入分配不均的象征。两代垄断行业惠及第三代,给人以“特权世袭”的感觉。
    女童别墅背后还隐喻着另一层的民意关注,即被人谈滥了的高房价。从这位女童家里有四套房、两部车、一栋别墅的情况看,女童家属于中国房市中获益的利益阶层。这也意味着,垄断行业不仅在初次分配中获益良多,也通过初次分配的特权,赢得“驴打滚式”的法定特殊利益。这就使得分配不公,从现实向未来燃烧蔓延,加大了中国社会的阶层割裂,使得社会不公的调节难度加大。
9月3日《解放日报》

 

房二代刺痛大众脆弱的神经
  最小“房二代”横空出世,又一次刺痛了普罗大众脆弱的神经。不过,老百姓仇恨的,并不是为自己年幼的子女买房,而是对社会不公的又一次发泄。
    中国人向来有这个传统,总恨不得把自己所有的一切都留给孩子。唯一不同的是,普通老百姓恐怕没那个实力为孩子买一套房,更别说买套别墅。
    现在抨击最小“房二代”的那些爹妈,有朝一日发达了,保不准给每个子女都买套房。也有的评论人士认为,正是因为中国目前没有遗产税,所以富豪们都赶早把房子署了孩子的名,省得将来要交一大笔遗产税。
9月6日《广州日报》

最小房二代折射“泡沫需求”
    二三十岁的“房奴”一大把, 2岁娃娃却成了300平米别墅的主人,此间反差,再次撩拨起公众对于房价那根最敏感的神经。首先,既然垄断企业从不承认过高的薪水,究竟在哪些垄断企业工作竟能支撑起如此令人乍舌的家庭开支?公众的怀疑其实并非全无道理。
    另外,这边厢,刚需依旧买不起房,那边厢,却是类似“最小房二代”之类的所谓投资需求仍在不断高涨,其背后的推理逻辑是,“现在房子一天一个价,20年后现在的钱都不值钱了,往后价格还要涨,尤其城市别墅肯定是越来越贵”。
    从这个角度来看,“最小房二代”其实也是给房地产调控提了个醒,真要疏解房价,抑制泡沫,增加房屋保有环节的成本,分流投资需求,减少过度流动性涌入房地产市场,其实同样刻不容缓。
8月31日《深圳商报》

 

机会均等才有财富公平
  2岁妞妞就有400万别墅,被媒体称为南京最小而且最富的“房二代”。对此,某网友拟了一首打油诗:“人生出世有贵贱,虎父犬子各洞天。皓首耗尽为片瓦,豪宅乳臭未曾干。谁怜繁华灯影下,尤有青壮卧地砖。天道酬勤终虚幻,风水难轮草芥前。”
  其实,大部分中国人对那些通过正规渠道、辛苦打拼的“成功人士”,向来给予英雄般礼遇,穷人只是对富人的生财之道是否合法表示怀疑。随着“富二代”、“官二代”陆续浮出水面,“穷二代”更多的不满往往是,权贵者不仅垄断了社会的大部分职位与机会,更有少部分为富不仁者,肆无忌惮地践踏“穷二代”的人格权利。
  中国GDP总量现已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以“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为指导方针的政策取向,几十年来取得了巨大成功,但我国基尼系数值也随之高速飙升。
  面对基尼系数不断攀升,更加注重公平的改革举措已刻不容缓,但这种公平的维护,不应仅仅停留在社会财富的转移方面。穷人缺钱,缺技术,穷人更缺权利,缺机会。在基本权利与机会都难以保障的前提下,对穷人进行一些福利性的财富转移,并非治本之策。应充分保证每个公民拥有平等的政治、经济权利,均等的就职机会,并把这种权利与机会均等的观念制度化,推进到社会的各个层面,敲碎包括垄断在内的种种特权。
8月31日《中国青年报》

 

2岁人参娃娃竟让公众心态失衡
    金陵晚报报道,近日2岁女孩妞妞的家人为其买下一套400万元别墅,妞妞因此被称为南京最小而且最富的“房二代”。妞妞的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都在垄断企业工作,家庭基础较好。
  这则报道就此引发热议。中国人的家庭观念很重,上一辈积累的财富往往毫无保留地交给下一代,而公众之所以对这一“正常现象”大加感慨,是因为它以一种比较极端的方式,将贫富差距过大这一敏感话题,真实呈现了出来。财富水平有差距,并不令人感到意外;但是,如果同为工薪阶层,一个垄断企业家庭与一个普通家庭的收入差距大到了令人咋舌的程度,那就不太正常了。显然,这不是因为垄断企业的职工更加优秀,而是因为占尽体制优势的缘故。从垄断企业内部看,世袭化的倾向也非常明显,上一代人身在垄断企业,下一代人就更容易进入垄断企业。公众真正担忧的不是财富本身,而是收入分配的不公平和获得财富机会的不平等。
  目前中国的基尼系数已远超0.4的警戒线,限制垄断企业高收入、缩小贫富差距已是当务之急。在急切期盼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现实语境下,一个两岁的“人参娃娃”竟让公众心态失衡,也就不难理解了。
8月30日《新民晚报》
 
从官二代到房二代的社会焦虑
    印度老电影《流浪者》,里面有一句经典台词:法官的儿子永远是法官,贼的儿子永远是贼。在这条新闻出来之后,有网友在后面加上了一句:房奴的儿子永远是房奴。在一个房价居高不下,大多数人只能“望房兴叹”,甚至连房租也成为生活的“第四座大山“的现实境况下,“房二代”横空出世,并以不断刷新的低龄化,层级化的让人倍感“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的科学性。
    你奋斗一生的“积累”,别人弹指一瞬,最糟糕的是各自的付出却成反比。在这种的差异下,“穷”在许多人看来似乎就是一种宿命,不是仅仅有自强不息和奋斗就能够达到的。先赋资源匮乏,及后天竞争力不足,成为延续着代际贫穷的恶性循环。
    越来越多的人感觉到自己所遇到并担心的困窘和不幸主要地并不是由于偶然的自然因素,而是有持久的人为因素。在社会的这张大网之下,自己无可逃遁,也无可依赖。
本报综合“四川在线”

 

娃娃业主折射阶层差距拉大
  “娃娃业主”日益增多已成为一个社会现象。据说四大因素促生“娃娃业主”:一是从长远利益考虑避免遗产税;二是生意人考虑到风险将资产转移到孩子名下;三是避免离婚时财产纠纷;四是把房子当礼物送,作为孩子未来保障。显然,南京最小“房二代”属于第四种情况。可见,孩子的起点不公不只是教育不公,还有住房不公。
  都说孩子是国家的花朵,同样是花朵,但待遇差之千里。在我看来,最小“房二代”折射出住房严重不公和收入分配不公。同为第二代,“最小房二代”的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由于都在垄断企业工作,不但家里早有4套房2辆车,而且还能为“房二代”购买别墅。而“穷二代”,由于没有在垄断企业工作的父母,就注定与“房二代”生活乃至未来都存在巨大差距。
    我们这个社会该为“穷二代”做点什么?不是创造别墅,而是创造公平的教育机会和发展机会。
8月30日《燕赵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