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其实一直不喜欢过分强势的黄光裕这个人,在过去几年的博客、讲课中以及公开评论中,每每把他做负面例子。黄光裕出事时,一个朋友问我怎么看,我说,这样不懂得“三宝”(老子讲的慈、俭、不敢为天下先)之道的老大式人物,出事是早晚的、必定的。不过,黄光裕最近发了道歉信,一个那样处境中的人,我相信他是真心反省了。所以,这样的认错,赞一个。
论语里说,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黄光裕从一个小裁缝做到今天,其聪明、智慧、毅力、信念、运气等等,比我等常人要强太多太多。分析此人的模型,乃是内心草根(坤卦),外表强势(乾卦),所以做大之后,难免有违天条,致使上下不通,在遇到关键时可能因逐小利而失大局。如果他早能做到“日三省吾身”,也不至于如此。都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江湖之广大,也不是只有华山一条路的。所以,黄光裕过去因为一意孤行而导致灾祸及身,今天的反省、认错和道歉,如果是发自内心的,则至诚如神,可能让他把错位的乾坤逆转回来,由否而泰。
再说,这样的人物,是有很强的示范效应的。他的真诚道歉,对于其他一干大大小小的首富以及企望成为首富、二富、三富……的人们来说,也是个警醒。因此,老孙十分的赞赏黄光裕之认错。
再看陈晓,此人自然也不是寻常人物,其心机智谋令人大为叹服,不过,陈晓正在犯的却是个常识性错误:不仁不义。
中国人几千年来总结的人际之道,有五件:仁义礼智信,总称“五常”,即是说这是五种常识。无论多牛、多高的人,或者多平凡的人,常识都是必须的。循常识,未必能成为陈晓、黄光裕这般人物,但是违反常识,则必败、必损无疑。
孟子说,有几种表现是违反常识的,违反常识的人就属于“非人”(孟子老先生比较愤青,爱骂人^_^)。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这是指的仁、义、礼、智。孔子还说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反正总而言之,仁义礼智信,是作人的常识啦。那么,对照一下陈晓的行为,是不是就有那么点不仗义?且不论黄光裕当初收购你是否让你内心不爽,可是收购之后,黄光裕对你也算十分的礼遇了吧。你被人家收购,咱不说你是获利了结,起码也能说明你技不如人嘛。否则,本来是竞争对手,咋不是你收购或者打败黄光裕呢?不管怎么说,你们从对手走到了一起,成了合作伙伴,如孔子说,就是不同而能和的君子,而不应该是各怀鬼胎的小人,对不对?既然是君子,在合作伙伴落难的时候,你该怎么做?
无论用怎样复杂的财务逻辑来解释,陈晓们行为之目的,可谓路人皆知——借机拿下黄光裕的控制地位。这种行为,难道不是背后捅刀,落井下石么?恻隐之心何在?辞让之心何在?如此不讲义气,就丝毫都不觉得羞耻和内疚么?我们不知道陈晓和黄光裕之前有没有过什么类似山盟海誓的承诺,不过通常可能会有,假如有,则是非、信,又失去了。
德者,本也。财者,末也。本末颠倒,总归要再颠倒过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黄光裕以及N多首富们之前的行为,无数次验证这一天条了,陈晓们岂能除外?我个人看,陈晓们的行为不会成功。
有朋友问我,陈晓真的弄成了,如何?我说,那我个人以后就不再去国美买东西了呗。一群对合作伙伴和老东家都不仁不义的人执掌的企业,对顾客能讲诚信么?
http://blog.huanqiu.com/?uid-240148-action-viewspace-itemid-1006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