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17日早盘相关信息汇总


   市场评论:午间看盘:上证B指早盘涨0.54% 多支ST股逆市下跌

  沪深B股指数周五早盘双双跟随大市下挫,两市B股早盘近七成个股上涨,但多支ST股逆市下跌。

  上证B指半日收报255.33点,上涨1.38点或0.54%,成交1.46亿美元;深证B指半日收报714.58点,上涨1.38点或0.19%,成交2.28亿港元。两市B股早盘成交金额较昨日早盘大幅萎缩超过四成。

  两市B股早盘逾七成上涨,但多支ST股逆市下跌。ST轻骑B半日跌2.98%,*ST中华B跌2.41%,ST珠江B跌1.41%,*ST联华B跌1.09%,ST大路B跌1%,均位居B股跌幅榜前列。

   市场评论:午间看盘:创业板指半日微升0.22% 交易个股涨跌互现

  创业板指早市小幅上扬,交易个股涨跌互现,今日三挂牌新股半日表现亮眼。

  创业板指半日报974.72点,上涨2.12点或0.22%;创业板综半日报974.66点,上涨1.39点或0.14%。

  交易个股涨跌参半,预计前三季净利增长50%-100%的长信科技涨幅居首,半日涨8.35%。此外,受全国多地红眼病集中爆发的消息影响,爱尔眼科半日涨6.31%。下跌个股中,上海佳豪、世纪鼎利跌逾3%,领跌板块。

  三新股今日登陆,创业板个股数增加至120家。阳谷华泰(300121)半日涨49.04%,经纬电材(300120)半日涨市场评论:午间看盘:农业银行领跌银行股 半日跌1.52%

  今日消息面偏暖,银监会否认大银行资本充足率调高,这对银行股来说构成利好,银行股开盘集体高开,仅农行一只银行股下跌0.38%,报2.62元。继昨日农行跌破发行价后,今日早盘买盘力度加大。

  午盘银行板块开始震荡下跌,农业银行领跌多数银行股已翻绿。农行盘中一度再创上市新低2.57元,截至中午收盘跌1.52%,报2.59元。

  截止11:30,农业银行共成交金额45410.82万元,其中资金流入21612.96万元,资金流出-23272.05万元,其他成交525.81万元。流入流出差额-1659.09万元,占总成交3.65%。

  33.14%,瑞普生物(300119)涨29.35%。

   市场评论:☆港澳资讯·午市测评:股指还将再度震荡回升 不宜盲目杀跌

  股指经过连续两日的调整之后在双月均线上方显出止跌迹象,虽今日早盘股指在银行股反弹带动下略有企稳迹象,但银行股仍处弱势震荡之中。盘面上,稀土永磁、黄金板块处于反弹前列,稀土永磁、西藏及券商仍处调整趋势之中,过半个股由于经过连日调整呈现微幅反弹。

  预计近日随着银行股企稳,股指还将再度震荡回升,操作上,不宜盲目杀跌。

  (本机构及财产上的利害关系人与所评价或推荐的证券不存在任何利害关系)

   市场评论:午间看盘:沪指窄幅震荡涨6点

  今日A股市场一度因为利好信息的刺激而有所逞强。但可惜的是,市场出现了两个清晰的做空能量,一是新股。近期上市交易的新股虽然一度有机构专用席位的介入信息,但从盘面来看,机构专用席位是一日游,由此使得大盘出现了震荡盘落的走势特征。二是前期热门的品种,锂电池概念股中的西藏城投(600773)等个股更是高位跳水,如此就极大地挫伤了市场人气,使得大盘的杀伤力渐显,尤其是中小板指等小盘股指数更是跌幅较为猛烈。不过,庆幸的是,航空运输股等个股仍保持着一定的活跃度,说明三季度业绩预喜股尚有一定的做多能量,故大盘的下跌空间也不是很大,建议投资者减持前期热门股。

  【指数播报】

  上证综指报2609点,涨6点,涨幅0.26%,深成指报11243点,涨79点,涨幅0.71%。

  【行业市况】

  在昨日受到市场传闻打压后,银行、地产跌幅较为明显。今日开盘银监会辟谣影响银行股集体高开,沪指快速拉升近10点,开盘5分钟地产板块也跟随升势,快速拉起跃进涨幅榜前列。万科(000002)一度冲高近2%、招商地产(000024)、金地集团(600383)均涨超1%、保利地产(600048)涨超2%。

  消息面上:五大电力集团一消息认识透露七省上网电价上调一事确实已在推进,但未完全确定。华能国际(600011)放量拉升涨近7%,股价突破半年线,带动电力股走强。

  今年年初,黄金价格在每盎司1100美元附近徘徊,此后就一路上扬,不断刷新历史新高,也带动了消费者投资黄金的热情。在经济前景不明的背景下,美国股市和债市表现不佳,投资者继续买入黄金避险保值,纽约商品交易所黄金期货价格再创历史新高。

  今日二级市场上,开盘半小时后黄金股涨势快速启动带动有色金属板块全面反弹。恒邦股份(002237)涨超4%、中金黄金(600489)、豫光金铅(600531)均涨超2%,锡业股份(000960)、株冶集团(600961)涨逾7%。有色金属板块快速崛起推动两市大盘指数加速回升。

   【市场要闻】

  1、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昨天继续了升值的态势。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昨天升破6.72关口,报6.7181,较上一交易日上行69基点。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连续5个交易日创出新高。【详细】

  2、西江是珠江的主干流,上接云贵、纵贯两广,被称为连接西南和华南的"黄金水道"。本报记者获悉,编制了一年的《西江经济带发展总体规划纲要》已经基本成型。【详细】

  3、有市场传言认为,银监会将再次出台新规要求提高资本充足率,相比《巴塞尔协议III》平均提高了2%左右。对此,业内认为,考虑到银监会此前已提高了资本充足率要求,最近不会再次提高。【详细】

  【外围股市】

  美东时间9月16日16:00(北京时间9月17日04:00),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上涨22.10点,收于10,594.83点,涨幅0.21%;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上涨1.93点,收于2,303.25点,涨幅0.08%;标准普尔500指数下跌0.41点,收于1,124.66点,跌幅0.04%。

  ●市场动态:★小QFII或国庆前推出 基金和券商各获100亿额度

  证券时报记者获悉,小QFII管理办法或于今年国庆前出台,预计总体投资额度为200亿元;投资标的方面,允许投资交易所债券占总额度八成,股票占两成;首批合资格小QFII将同时通过证监会两个部门批出,其中基金和券商各获100亿额度。

  建银国际研究部联席董事兼经济师林樵基昨日在记者会上表示,首批小QFII将于国庆前出台。据接近监管层的消息人士透露,证监会会同外汇局提交的小QFII方案已于今年7月份上报国务院,目前所有业内征询工作已经完成,国务院可能近期择机宣布具体办法,时间很有可能是在国庆节之前。也有业内人士表示,香港财政司司长曾俊华9月6日赴京拜会"一行三会"后曾转述证监会意见,表示"希望能尽快实行小QFII",这被部分业内人士理解为小QFII即将成行的信号。

  上述消息人士认为,小QFII与央行8月16日发布的《关于境外人民币清算行等三类机构运用人民币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试点有关事宜的通知》并行不悖,小QFII依旧处在只允许投资交易所债券市场的规则框架内,债券投资部分没有突破到银行间债市。

  但在操作层面,以海通(香港)此前推出的人民币债券基金为例,获得小QFII额度的在港中资券商和基金也可通过香港的银行渠道投资于国内银行间债券市场,所以该类基金的投资标的将变相无碍于小QFII制度本身局限。据记者了解,包括易方达和中银国际在内的在港中资机构均向香港证监会报批了类似的债基产品。而银行则更快一步,首宗境外机构参与内地银行间债市交易日前已产生。工银亚洲在上周获得央行批出额度后,已在银行间债市购入一年期央票,收益率为2.09%,涉及金额1亿元。

  ●市场动态:★上调充足率及加息都"没影" 银监会辟谣 银行股惨遭误伤

  银监会:大型银行资本充足率要求未变

  王华庆:《巴塞尔协议III》不会对当前中国银行业产生直接冲击,需防范地方债务和房贷风

  专家指出,资本充足率倘真提高至15%,将使银行面临息差减少等三重压力

  近日,有消息称,在《巴塞尔协议III》达成一致后,监管部门召集商业银行讨论在巴塞尔协议Ⅲ框架之下将国内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上限提至15%。

  昨日,记者就此消息向银监会求证。银监会相关负责人士表示,目前银监会对大型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未有新的监管要求。

  最新达成的 《巴塞尔协议III》规定全球范围内的银行在一定期限内将普通股比例(一级核心资本充足率)和一级资本充足率由目前的2%和4%分别提高到4.5%和6%,资本充足率维持8%不变。同时还要求建立2.5%的资本留存和0%—2.5%的逆周期资本缓冲。

  据此,有媒体报道,对于系统重要性银行,即资产规模在5000亿以上的银行,监管层最新规定拟将普通股比例(一级核心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分别设定为6%、8%和10%,相比《巴塞尔协议III》平均提高了2%左右。资本留存设定在0—4%,必要时可以提高到0—5%。另外,还规定了1%的附加资本。对于非系统重要性银行,则没有附加资本的限制。按照以上数据上限推算,10%资本充足率加5%留存资本,总资本充足率将达15%,核心资本充足率也将达到13%。

  有业内分析人士认为,如果资本充足率真会提高到15%,中国银行业将面临三重压力。第一,由于体制问题导致的利差收入过高,这样使得银行忽略掉了其他一些业务。第二,由于新规则将对资本充足率大幅度提高,使得银行资本需要大规模的补充,那么银行大规模融资的影响在经济上行期的时候一切都好,一旦经济进入到震荡下行期,银行暗藏的资产风险都会暴露出来,导致坏账的急剧增加。最后,息差越来越小,迫使银行业加快转型。其原因在于大型金融机构的发债融资成本越来越低,银行对其贷款也越来越难;现在银行为了抢存款,推出高收益理财产品,使得银行在利差方面的收入越来越低。

  ●市场动态:节前基金发行冲刺"100只" 超去年全年成立数

   中秋、国庆假期将至,新基金发行进入冲刺状态。截至16日统计显示,目前渠道在发基金多达14只,而今年以来已成立基金共有90只。记者发现,基金发行只数已超去年全年,但募集规模只及同期六成。

   今年以来,证监会基金部开始对新基金发行实行分类审核制度,并简化审批程序,不同类别的基金可分别排队申报,基金公司单次可申报的产品数量大幅提高。在此背景下,新基金发行数量呈现迅速增长态势。另外,由于基金公司产品注重迎合市场口味,这更使得新基金发行在节前热闹非凡。

   上证报资讯统计显示,截至9月16日,今年以来共成立新基金90只(分级基金合并算做1只),有14只基金在发。此外,证监会审核公告显示,目前有数十只基金处于待批中,由此,今年新基金成立破百"指日可待"。

   数据显示,在分级基金合并算的前提下,去年总共成立新基金100只。"按照这个势头看,今年新基金成立数目有望在去年的'高水平'基础上'再上一层楼'。"市场分析人士表示。

   从产品角度看,今年QDII基金发行数量骤升和创新基金的"破题"是最大看点所在。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已成立QDII基金10只,数量超过此前所成立QDII基金数目的总和;另一方面,为了应对产品同质化问题,监管层开通了基金创新产品审批通道,最新已经放行两只创新产品,分别是富国汇利创新债基和大成景丰分级基金。

   不过,数量上的超越未能掩盖今年新基金发行在规模方面的整体不佳局面。今年以来市场持续震荡,基民投资热情降低,谈及新基金发行,基金市场部人士也多是"面露难色"。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所成立的新基金,平均单只募资规模为17.89亿,90只新基金共募得资金1556.14亿元;而反观去年同期数据,虽然新基金成立数目为87只,但平均单只募资规模为29.92亿,募资总规模为2573.30亿元,相差之大可见一斑。

   针对投资者持续上扬的避险情绪,基金公司在发行产品的选择上进行了针对性的调整,而这样的调整也使得新基金发行市场在节前迎来一段较为热闹的光景。

   从节前的情况来看,发行市场几乎被债基的风光所掩盖,先是百亿规模债基诞生,随后,两只债基发行"一日售罄"。据悉,日前信诚增强收益债券基金已获批,将于近期火线发行。而从证监会公布的新基金审核进度表中可以发现,目前处于待批状态的债券型基金数目已达两位数。

   在"疯狂的债基"之后,股基发行也出现亮点,农银大盘蓝筹和诺安主题精选首募规模双双超出30亿。

   总体来看,节前新基金发行明显升温,且呈现出"股债齐飞"的场面。数据显示,9月以来共成立新基金7只,平均单只募资规模为30.54亿元。

   分析人士认为,虽然在清淡的市场背景下新基金发行规模整体缩水,但由于发行迎合"市场口味"的产品,基金还是可以提升自身的吸金能力;同时他也提醒,短期性的产品策略固然可以提升基金的募资规模,但如果片面追求首募成绩而缺乏长期战略考虑,这样的产品设计可能会在未来多变的市场环境中面临业绩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