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杨的亲人不丑陋
柏杨先生是我敬仰的前辈作家,更是我十分尊重的人文大师,叶落归根,是柏杨先生生前的愿望,能为完成这个愿望做点事,虽然会对我增加很多劳动量,但是我愿意。因1988年柏杨先生携夫人张香华女士回老家时,在郑州与我们河南作家进行了一个下午的座谈,大师的风范至今历历在目。
我在前面的博文中已经说到本次事件的前期准备过程,在此不再贅述,当柏杨先生灵骨安葬暨雕像揭幕仪式临近时,我们筹备小组的几位工作人员在紧张准备的同时,唯一的担心是:柏杨先生一生有几次婚姻,且都有子女,眼看着,几个不同家庭的子女要和张香华女士在郑州相聚,同餐厅甚至同桌吃饭,同宾馆住宿,而且共同参加仪式,万一之间有什么不和,就会产生不良影响,由于众多媒体的记者都将参加这次活动,这种不和自然会迅速传遍华人圈。那么,好事就变成了坏事,违背我们的初衷。
柏杨的亲属是分四路到达郑州的。9月10日,柏杨长子郭本诚从台湾飞抵郑州,直接奔赴濮阳,参加一个商务谈判,11日下午到达郑州黄河迎宾馆。9月11日上午,柏杨先生的长女郭素萍率全家人到达黄河迎宾馆,二女崔渝生与丈夫乘西安至郑州高铁,9点钟到达郑州,由接待组接到迎宾馆。我在办公室紧张地进行第二天活动的文书,不断接到接待组同志的电话,报告某某已经接到,某某已经住到宾馆,我不断叮嘱,他们见面,最好他们自己互相联系,咱们不要主动要求,以免使他们在见面中产生不快。后来接待人员打电话给我,他们问询互相的房间号,说不说,我说当然说,心里想,这是一个好的开端,看来他们要主动联络见面,这样会自然一些。
下午,张香华女士在柏杨研究中心总干事周明的陪同下,坐飞机抵达郑州。我到机场去迎接。张香华女士已经一头银发了,比起1988年那次与我们座谈时,显得苍老了许多,但是气质高贵,庄重典雅。她首先向我表示了感谢,然后说她带来了柏杨先生的著作50本,在一个大包里放着,她的助理用小推车推着。她希望我拉一个名单,她签名送给河南省的朋友。但是这个包很重,出了候机楼以后,小推车不能推了,我立即提起来,挂在肩膀上。到了车上,张女士温和地说,实在对不起,让你做了一回义工。我笑笑说,我是当兵出身,出力活不在话下。
在从机场开往黄河迎宾馆的路上,我接到工作人员电话,说一切安好。我就放了一半心,已经过去半天,亲人之间没有风波,下面有议程忙乎着,应该好一些。但是,晚上的欢迎晚宴,是大家集中在一起的,也是最容易出问题的,所以,在张香华女士到房间洗漱期间,我到了宴会厅,对座位分配,采取了接待方领导和柏杨家属隔一见一的坐法,这样,容易增加我们与他们的交流,同时减少他们之间的对话。
在晚宴开始时,我说了个开场白:“今天,我们在接待过毛泽东等中央领导的黄河迎宾馆,接待由张香华女士率领的柏杨先生长女郭素萍,二女崔渝生,长子郭本诚。”我有意强调了由张香华率领,其实强调了他们是一个团结统一的整体。因为柏杨的这几个孩子,都非张女士所生。
宴会期间,我密切地关注着动态,渐渐发现,其实几个孩子,都很尊重张香华女士,亲切的称她为张阿姨。而且,几个孩子之间,也很自然地称呼着大姐二姐弟弟,看到这种气氛,我放心了。
晚宴之后,媒体分别采访了他们。长途跋涉而来的他们本来已经很累,采访之后,很快就休息了。这一天就平安过去了。
第二天从早晨7点开始,就进入紧张的柏杨灵骨安葬暨雕像揭幕仪式,仪式完成之后已经12点,中午由柏杨家属举办答谢酒宴。我很高兴,但是一直不好开口问,到底是谁拿的钱请客。
看来我的所有担心是多余的,下午,张香华女士乘机返回北京,郭本诚和崔渝生去了新乡,直到第三天,我接到崔渝生的电话,说,他们到大姐那里住了两天,现在她回西安,郭本诚回台湾,我们今后,每年都会来郑州,为父亲扫墓。然后是对我的感谢语言。
这个电话让我很高兴也很惭愧,柏杨的《丑陋的中国人》,列举了中国人的很多劣行和缺点,但是,他的亲人,当然也是中国人的他的亲人,精神很健康,行为很文明,在河南的这几天里,他们之间体现了四个字:其乐融融。
如果我国的每一个家庭都能其乐融融,社会不就和谐许多了吗?
2010年9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