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凡达》里面有句对白:“先把别人变成敌人,就可以堂而皇之抢他的东西了!”
这种方式,无论在人与人之间,以致国与国之间都是极为常见的资源掠夺的启端。人类社会发展离不开两种必须的资源: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
地缘关系使自然资源在国家间的分配极不平衡,对未来生活期望越高的国家,就越需要更多的自然资源支撑其欲望的达成,如果这个国家的自然资源不足以支撑其发展,对外寻求资源就必然成为唯一的出路,在人类还未能消灭国家这种划分自然资源的集体组织形式的前提下,需求更多自然资源的手段无外乎只有战争与经济两种方式。
二次大战后,世界上暂时达成一种共识:自然资源获取单靠战争、殖民已经不行了,而要通过更为复杂的国际合作来获得,这也促使国际贸易前所未有的飞速发展,国家之间的合作更着重于相对公平的市场规则,当然,胡萝卜加大棒无疑还是最高效的,但这种方式对国家综合国力的要求太高,能够实行这种方式的国家离不开世界上几个地域大国,只要这几个国家在人力资源方面有与经济发展同步的供应,世界自然资源的分配规则就一定会倾向这些国家。
在另一方面,一些有着强大人力资源的地域小国,却一再受制于自然资源不足的发展短板,尤其是在长期的经济滞涨的困扰下,国际合作又未能满足其对自然资源的渴求,这样,迅速获得庞大自然资源的强烈欲望又会再燃起,有时甚至会不管这种冲动可能带来的后果,加上害怕别人抑制这种冲动的恐惧一叠加,那就算全世界认为最不可能的事情也会因此发生,珍珠港事件就是这样萌芽的。
在防止这类冲动发生方面,欧洲人较为理智,以经济同盟的方式,尽可能大的解决了部分有关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在国家间分配不平均的局面,虽然这种尝试会有感冒乃至发烧,但他们从资源分配的根源上去想办法,从而避免了肺癌的发生。最终这种尝试不一定会消灭国家这种人类组织,却极大地为人类社会持续发展探索了一条新路,这条国家合作发展的新路,一下子将光辉了几十年的“美国模式”抛在了身后。
在自然资源与人力资源分配平衡才能获得最大的发展效益的前提下,地球上的地区小国合并,相信才是能与大国争取资源分配渐趋平衡的唯一出路。但这种合并不是以往的吞并或者殖民,而是基于互惠互利的相对公平的规则来合作。作为地区大国,更多的是应该鼓励这种周边小国的合并,但绝对不是主导这种合并。过去那种在资源分配上大国逐个与小国谈的方式已经显得低效,而且极易走回制造附庸国的封建旧路。地域大国只有与一些地域相近的合作体合作才有公平分配资源的可能。
而人力资源强大的小国,也必须承认地域小国的这个事实,无论这些小国的国民多么“文明”,只要他们离不开柴米油盐,就必须参与这种公平的资源分配方案中去,独自妄想下去的结果只有一个:逐渐消亡,不管这过程中有多少挣扎。人类的文明关键体现在如何理智面对事实,而不是强加地改变事实,这和人与自然相处也是同一个道理:无休止的掠夺和改变,除了灾难,最终什么都不会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