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拾花工紧俏也需要未雨绸缪
李华新
今年新疆棉农又迎来了一个丰收年,对于广大棉农来说却是一半欢喜一半忧:喜的是半年辛苦换来果实累累;忧的是拾花工紧俏,棉农招工困难,棉花采摘成心病。(天山网 2010年09月24日)
现在已经到了拾花的时候,但是新疆现在出现了招拾花工难的情况,而且价格也不低,那么在这样的一种难堪的情况下,也许这样的一种纯粹的自由市场方式的拾花工,可能是已经不再符合当下的市场要求,更有甚者是现在的一些棉户眼见不好招工,便提高了拾花工的日工资,但依然无法招到合适的人员。
今年随着棉花收购价格的上涨,采摘价格也涨到了历史新高。北疆部分地区已经达到1.4--1.5元每公斤。如此高的采摘价格,许多棉农还是很难招到拾花工。一些棉农也提出了他们的建议和希望。棉农张鑫说:"缺口这么大,地方政府应该有效的组织一下,比如组个什么团,到劳务大省河南、四川帮我们这些种棉花的人,集体组织务工" 。
现在棉农都已经考虑到了这个问题,但是,现在不管是当地还是新疆本身,对于没有拾棉工的这个眼前的极度缺乏的问题,其实政府相关部门也曾经做过一些预案,但是现在看来成效并不是很明显,因为现在的用人成本已经上升,没有工资的优势或是不把这种优势,早就予以公布,那么临到需要用人的时候,再来招工,这种急来抱佛脚的方式已经不是一种有效的办法了。或许是因为信息不通,这些信息没有及时传达到可以前来拾花人那里,或是因为在一开始没有一个具体的管理规则,并且没有任何的约束力,因此在需要用工时的时候,结果就会出现这种用工荒。
而且是临头拾花的关键时刻,用工的紧张就会日益凸显,而且越是这样,越是会出现拾花工枪手,结果则是越是没有人员前来,这些实际存在的问题,都在告诫人们过去的那种随用随招,或是需要用人就出价找人的方式,似乎已经不再容易出现了,一方面是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另外面是现在的一家一户的分散招工,已经不再适应当下的用工形势。这些粗放的用工形式,需要予以改变 。同时,现在的劳动力市场在一些地区也是没有很好的进行整合,而且政府相关部门并没有一个相应的应急机制来因对用工荒的问题。
笔者还想到,现在的在信息时代,应该建立有效的网络招聘的渠道,并且是应该及时反馈和沟通,过去的那种一手拿钱一边招工的方式是到了改变的时候了。
(济南 李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