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编辑水平及校对技术原因,在校对过程中,本书稿件中有个别习题表述不规范,不严谨,知识错误等问题习题,本网现对书中疏漏错误之处给出一个整理的文字说明,给各位同学带来的困惑和不便,恳请多多谅解,在您的提问中,我们一起进步,共同提高!谢谢您的支持与谅解,我相信我们能够把书做的越来越好,为各位辛苦的考研学子增加助力!也真诚欢迎各位同学继续在答疑板块中继续提问,我处将竭诚为您服务!祝2011考研取得好成绩!
1. p41单选17答案为B。经济基础是指:同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2. p53页单选21题,选项D增减不变改为“增减不确定”,为校对错误。
3. p102页多选17题,选项A错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式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实质是农民革命。
4. P120页,单选5,放错位置,为多选,答案为ABCD。
5. P173,多选9,答案为BCD。1920 年10月,李大钊、张申府、张国焘3人在沙滩北大红楼李大钊办公室正式成立了北京共产党小组。11月,决定将北京共产党小组命名为中国共产党北京支部。李大钊被推选为书记,张国焘负责组织工作,罗章龙负责宣传工作。
6. P179页,多选题8,选项C,由“开始了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向城市的转移”改为“开始了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向农村转移”。
7. P184页,多选题3,答案应为ABCD。可以说一二九运动直接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并吞并华北的计划。
8. P194多选6,本题出题不严谨,为错题。并且2010年教育部公布的大纲解析与2011年大纲解析前后不一致。2011年大纲解析中在毛中特和史纲中对这一问题的解析,一个删掉,一个改变。一下具体给出不同的2010年大纲解析与2011年大纲解析对此问题的解释不是完全一致。2010年大纲解析:毛中特部分解释为,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是中共共产党领导的全国各族人民与国民党残余势力之间的矛盾;随着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工人积极和资产积极的矛盾逐步成为国内主要矛盾。但在史纲部分:是说1949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中国还存在两种基本矛盾:国际上是新中国同帝国主义的矛盾,国内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2011年大纲解析中毛中特部分改为:集中表现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道路、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两个阶级的矛盾,随着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史纲部分则指出国际上是新中国同帝国主义的矛盾,国内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所以这个知识点在教育部考试中心的大纲解析上是有些表述上的不一致。经过请教相关专家老师:指出在53到56年的社会矛盾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没有疑问。对国名经济的恢复时期的矛盾:专家认为应该确切的说是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残余势力的矛盾。有时候,又会直接把这对一对三的矛盾称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各族人民于国民党残余势力之间的矛盾。解释为:国民党本身也代表帝国主义、封建地主和自身。所以细节知识部分的这个疑问是由于本部分表述上不一致。具体考试中,请以2011新大纲为主。
9. P204单选15题 答案为B,《春天的故事》中所指的诗篇是指邓小平1992年南方讲话,也可具体指《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是1984年发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是1980年。
10. P15题答案应为BCD,选项C正确,改革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但是不是对原有基本的经济制度的根本性变革,本题为校对失误。
11. P241 单选27题为多选题,答案解析无误,但答案选项应为ABD,为校对失误。
12. P282多选26题,选项B文字由“剩余价值和利润或是资本赢利存在本质区别”应该改为“剩余价值和利润或是资本赢利不存在本质区别”。答案解析无误,答案对,为校对中失误。
13. P298多选11,解析正确,答案应为CD,为校对失误。
14. P336多选1,本题为错题,改革中应该坚持的基本原则是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和共同富裕。
15. P375多选3题,本题不严谨。:《万国公报》是1868年在上海由林乐知传教士创办的,是中文周刊,后改为月刊。《中国丛报》是1832年西方传教士在清末中国创办的一份英文期刊。《北华捷报》是1850年由英国人奚安门创办的,是报纸。《实务报》是1896年在上海创刊,黄遵宪、汪康年、梁启超创办的,是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杂志。
16. p444 多选题14、15、17为单选题,答案及解析均无误,放错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