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产业R&D投入与经济增长实证研究


阳立高 经济学博士

 

  要:运用1991-2007年汽车产业R&D投入、资本投入、劳动力投入与主营业务收入的数据资料,通过计量模型分析,论证了R&D投入已经成为我国汽车产业经济增长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其经济增长贡献率将越来越大,而R&D投入不足是制约我国汽车产业中长期经济增长的瓶颈。建议通过开征研发税解决汽车产业R&D投入不足促进汽车产业经济增长。

关键词:汽车产业;R&D投入;经济增长

一、文献综述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技创新已成为经济增长的基础与动力源泉,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越来越高,而实现科技创新最根本的途经是不断增加研发投入。研发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现当代国内外经济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增长理论就对新古典增长理论进行了全面的修正与发展,将知识、技术、研究与开发投资(R&D)和人力资本引入经济增长,赋予技术一个完全内生化的解释。如Romer1990)、Grossman&Helpman (1991)Aghion&Howitt (1992)等提出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指出经济增长是由技术进步推动的,而技术创新则源自于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有目的的投资。随后,他们又将技术进步模型化为政府、企业主动而有目的的R&D活动,使R&D模型由此在新经济增长理论中凸显出来[1]Minasina(1961), Terlechyj(1980), Griliches(1979,1992), Mohnen (1992)等的经验研究结果则进一步表明,R&D投资回报率大都在100%以上,即R&D投资对经济增长有明显的拉动效应[2]。关于R&D投入与技术进步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一些学者着重研究了技术外溢对后发国家经济增长的影响,其中代表性的有Helpman(1997), Easterly&Levin(1997), Mohnen(2001)等。Brezis, Krugman&Tsinddon(1991)提出了滞后国家通过技术模仿赶超发达国家的“蛙跳”模型(Leapfrogging Model[3]。张天教(2003)研究湖南研发活动与产业发展关联度的结果表明,产业整体实力与产业R&D投入规模呈正相关关系。[4]吴建新(2008)对我国研发投入、专利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实证结果表明,国内外研发都能显著促进我国经济增长。[5]严成樑2009)指出,虽然资本和技术同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但资本的作用受制于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而不断衰减,而技术进步,尤其是主动的R&D投资会因为促进了具有外溢性与扩散效应的知识与技术的增长而使边际收益递增,成为推进长期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6]

汽车产业是关联性强、综合性高、集中度大,对资本、劳动力和技术需求质高量大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工业技术进步、劳动就业、出口创汇与国防安全等贡献率巨大[7]。汽车工业发达国家汽车产业发展轨迹表明,汽车产业会经历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继而转向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随着汽车产业的不断发展与技术进步,R&D投入与技术创新对汽车产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越来越高,并将成为汽车产业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研究表明,在美、日、德、韩、意、英等主要汽车工业国,技术创新对汽车产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平均已经高达82%[8]。周煜、聂鸣(2008)更是强调指出,汽车产业市场竞争实质上将演变成各企业R&D投资与创新绩效水平之间的竞争,加大R&D投入,提升创新绩效水平不仅是合资企业的占优战略,也是自主创新企业的占优战略[9]。由此可见,R&D投入与技术创新对汽车产业经济增长的决定性作用将日益显现。本文采用1991-2007年我国汽车产业R&D投入、资本投入、劳动力投入与主营业务收入的数据资料[1],通过计量模型分析,研究R&D投入与汽车产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基于此提出开征研发税解决汽车产业R&D融资市场失灵问题,加大R&D投入力度,促进汽车产业自主创新与经济增长。

二、汽车产业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因素分析

关于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学者们进行了很多研究。传统的新古典主义经济增长理论强调资本积累的作用,把储蓄和投资率看作是最重要的经济增长影响因素。随着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日益显著,Romer(1986)Lucas(1988)等学者将人力资本、技术进步等因素引入了经济增长模型。而与早期经济增长理论强调物质资本、劳动和技术因素相比,现代经济增长理论认为人力资本是最重要的经济增长影响因素之一。如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起决定性作用[10]。汽车产业经济增长对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技术创新要求都很高,且技术创新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因此,本文假定影响汽车产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如下:

1.物质资本:1991-2001年,汽车产业物质资本投入年均增长10.02%2001-2007年间更是高达20.52%,对应年份汽车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平均增长率分别为17.42%19.36%,现价资本投入的增加对汽车产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7%,这与我国高储蓄、高投资的国民经济增长模式类似,这即表明物质资本投入是支撑汽车产业经济增长最要的因素之一,又显示物质资本投入的回报率呈下降趋势。

2.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投入是产出的两大基本要素,大多数早期生产函数估计结果都认为,劳动力投入对整个国民经济的产出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但由于劳动力的非同质性,劳动力数量的多少并不能代替劳动力质量的高低,其禀赋差异造成了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差异性,特别是在技术经济时代,非熟练劳动力的粗放增长并不总能带来经济增长。

1:汽车产业研发投入与主营业务收入散点图

3R&D投入:国际化的竞争环境使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能力日益重要,拥有核心

关键技术的企业能给其它进入对应市场的同类企业设置高门槛而获得排它性的垄断利润。1991-2007年汽车产业R&D投入与主营业务收入的散点图显示(见图1),研发投入与汽车产业主营业务收入之间并没有表现出复杂的运动变化规律,除在2001年附近存在一个比较明显的离群变异点之外,样本期限R&D投入与主营业务收入之间回归趋势明显,存在显著线性相关性与上升趋势。这表明,R&D投入正成为影响汽车产业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三、模型建立与变量定义

假定汽车产业的投入与产出关系符合下述传统的C-D生产函数模型,且不假定规模报酬不变,则:

                                                                1

将方程式(1)对数化后为:

                                              2

    方程式(2)中YKL分别对应汽车产业的总产出、物质资本投入和人力资本投入, 为全要素生产率,主要解释由技术进步等因素带来的生产率的提高, 为随机误差项。

为分析R&D投入对汽车产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将模型扩展为:

                  3

对于方程式(3)中相关变量定义如下:

Y:汽车产业产出,用汽车产业每年的主营业务收入表示,为消除价格影响,以1990年为基期,用每年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进行平减。

K:物质资本投入,这里指资本存量。估计资本存量最常用的方法即永续盘存法(PIM),其基本计算公式为 ,其中 期的资本存量, 为当期资本投入, 为折旧率,主要涉及投资数据的选取、投资价格指数、基期资本数量的计算和折旧率的选择。Hutten Wyckoff对美国资本品的实证研究发现,对于大部分资本品的折旧率,最常见的模式是采用几何效率下降模式,参考王小鲁(2009[11]的计算结果,将汽车产业折旧率估算为26%;当期资本投入用1991年为基期的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进行平减;对于基期资本存量的确定,以王小鲁(2009[11]估算出的国民经济1991年的资本存量与当年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比作为参照系,利用汽车产业1991年的资本投资额推算而得。

L:人力资本投入,指劳动力投入存量,为了使劳动力存量的估算能一定程度体现劳动力的异质性,以受过一定教育的劳动力人数总量与他们受教育年限的乘积作为代理指标(王小鲁,2009[11]。对于汽车产业劳动力投入,数据集中提供了所有劳动力投入和工程技术人员投入数,工程技术人员平均受教育年限视为大学专科毕业,教育年限为15年,一般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参照王小鲁的估算结果,1991年为5.766/人,到2007年增加为7.532/人。

RD:研发投入,用每年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进行平减。

数据时期为1991-2007年,汽车行业的主营业务收入、资本投入、劳动力投入、工程技术人员数、研发投入均来自1992-2008年《中国汽车工业年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

四、计量结果与分析

由于时间序列数据存在自相关与异方差两个严重的问题,OLS估计只有在高斯-马尔可夫假定下才是无偏的,即要求误差的同方差性和序列无关性,一旦出现序列相关,OLS估计则有偏且标准误和统计量也不再生效。因此,只有采用可行的广义最小二乘法(FGLS)进行估计,其估计量才更有效,统计量也至少渐近有效。原始DW检验结果显示,除方程(5)不存在自相关外,其余方程均存在自相关问题,本文使用Prais-Winsten回归方法以纠正自相关带来的偏差,纠正后的DW值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异方差性虽然不会造成估计的有偏或不一致,但确实能导致通常的标准误,使统计量变得无效。为此,我们给出了经过异方差调整后的稳健性标准误,见表:1

1:汽车产业R&D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估算结果

 LnY(主营收入)

1

2

3

4

5

lnK(资本投入)

1.2220(0.1697)***

1.1253(0.1274)***

1.1898(0.0944)***

1.0278(0.3111)***

0.8635(0.1964)***

lnL(劳动力投入)

-0.0657(0.6196)

 

 

-0.3764(0.7329)

-1.5795(0.6408)***

lnL(t-3)

 

0.2320(0.5629)

 

 

 

lnL(t-4)

 

 

0.7621(0.3629)*

 

 

RD(研发投入)

 

 

 

0.0365(0.0391)

 

RD(t-1)

 

 

 

 

0.0923(0.0365)***

Constant(常数项)

0.7352(3.6563)

-0.7980(3.6160)

-4.9971(3.2329)

3.9896(5.8152)

13.52604.9907

F(prob>F)

4981.98(0.0000)

3229.69(0.0000)

9526.390.0000

6768.870.0000

338590.0000

R-squared

0.9341

0.9775

0.9804

0.9319

0.9665

DWoriginal

1.1872

0.6655

0.8661

1.1839

1.9563

DWtransformed

1.4007

1.1341

1.2744

1.4129

1.9813

  注:括号内为异方差稳健性标准误。

计量结果表明:(1)物质资本投入仍然是推动汽车产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表中5个方程的系数均通过了10%水平下的显著性检验,在其它因素不变且不考虑研发投入时,资本投入每增加1%,汽车产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增加1.1%左右;当研发投入被纳入模型中后,资本投入的经济增长促进作用相对减少,特别是当研发投入的滞后一期作用于当期汽车产业经济增长后,物质资本投入每增加1%,汽车产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只增加了0.8%左右,这与王小鲁(2009[11]对国民生产总值的估算结论相吻合,物质资本经济增长贡献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是物质资本的经济增长促进作用受制于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而不断衰减;二是汽车企业越来越注重R&D活动与技术创新使R&D投入的经济增长贡献率不断上升而使物质资本的作用相对减少,这与严成樑(2009)的研究结论相一致

2)劳动力投入对汽车产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并不显著,特别是当考虑R&D因素时,反而负向影响汽车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这可能是因为随着汽车产业R&D活动的增加与技术的不断进步,原本整体综合素质不高的汽车产业工人不能很好地结合R&D投入对汽车产业的发展形成整合推动力,非技术创新适应型劳动力的粗放增长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汽车产业经济增长。

3)当期R&D投入虽能促进汽车产业经济增长,但并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这可能与我国汽车产业2003-2007R&D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仅为1.59%,明显低于同期汽车工业发达国家的3.32%有关,使得研发投入严重不足造成了研发当期对汽车产业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不明显。但知识与技术的积累效应使滞后一期R&D投入能显著促进汽车产业经济增长,R&D投入每增加1个单位,汽车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就会上升0.0923个单位,即汽车产业每投入一元R&D经费,可以带来主营业务收入5.185元的产出。这既表明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缺乏良好的知识沉淀和技术基础,使当期R&D投入的创新绩效水平与资本回报率不高,又表明一旦突破当前R&D投入严重不足、投入增长缓慢的瓶颈,我国汽车产业就将获得快速、可持续的中长期经济增长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汽车产业已经脱离了过去主要依靠廉价劳动力与低成本原材料投入获得发展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经历了劳动密集型,并正从资本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生产模式转变,R&D投入成为促进汽车产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技术进步的经济增长贡献率越来越大,并将成为我国汽车产业长期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这与汽车工业发达国家汽车产业发展轨迹相一致。R&D投入严重不足与汽车产业工人非技术创新适应性是影响我国汽车产业经济增长的瓶颈性因素,加大R&D投入力度,强化汽车产业工人技能培训,使汽车产业工人与R&D活动相融合,从而提升我国汽车产业R&D投资与创新绩效水平是我国汽车产业中长期经济增长的关键。

由于汽车产业R&D投入严重不足的根本原因在于作为汽车产业自主创新成果主要表现形式的知识产品的公共产品属性与作为R&D投入主体的企业的市场属性相矛盾,使得作为约占汽车产业R&D投入四分之三,对汽车产业R&D经费总量起决定性作用的汽车企业缺乏进行R&D投入的动力和积极性导致汽车产业R&D融资市场失灵。对属于市场失灵范畴的经济行为必须给予政府干预,政府对具有外部性的产品征税再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工具进行资源调节可以增进社会福利,提高资源配置效率[12]。因此,建议开征研发税,通过国家税收行为解决汽车产业R&D融资市场失灵,建立健全研发税征收管理与财政R&D投入体制机制,使开征研发税税收收入专款专用,作为R&D专项支出,确保对汽车产业R&D投入总量能够基本满足自主创新需求,以增强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特别是提升在核心关键技术上的研发水平和重大项目攻关能力,实现汽车产业重点技术领域的突破性、跨越式自主创新,抢占新一代节能环保和新能源低碳汽车发展的制高点,全面提高我国汽车产业综合国际竞争力,促进汽车产业经济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P. M. Romer. Endogenous Technological Change[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92, 10: 71-72

[2] Mohnen. P“International R&D spillovers and economic growth”in MattiPohjola(ed)“Information TechnologyProductivityan d Economic GrowthInternational Evidence and Implications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M]2001UNUWIDER and Sitra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3] G MGrossmanHelpmanInnovation and Growth in the Global Economy[M]1991Cambridge MAMIT Press

[4] 张天教. 湖南R&D活动与产业发展的关联研究[J]. 系统工程,2008,(3):12-18

[5] 吴建新.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研发、专利和中国经济增长[J]. 世界经济研究,2008,(3):9-14

[6] 严成樑. 政府研发投资与长期经济增长[J]. 经济科学, 2009,(2): 45-59

[7] 阳立高,廖进中,柒江艺. 财政扶持汽车产业自主创新研究[J]. 财经理论与实践,2009,(4):60-64

[8] 胡树华, 汪秀婷,侯仁勇等. 国家汽车创新工程研究[M]. 科学出版社, 2007

[9]周煜,聂鸣. 我国汽车产业R&D投资及创新绩效的动态博弈分析[J]. 汽车工程, 2008,(30),8725-729

[10] 陈开军、李斌、曾铮. 国家生产性投资、研发投资与经济增长[J]. 经济问题探索, 2006, (1): 4-11

[11] 王小鲁、樊纲、刘鹏,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换和增长可持续性,经济研究,2009年第1期,4-16

[12] 胡怡建. 税收学[M]. 上海: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4, (1): 19-20

 

An Empirical Research on the R&D Investing and Economy Growth of Automobile Industry

 

Abstract:  This paper proves that seriously insufficient R&D investing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reasons which lead to low independent innovation ability of domestic automobile industry and deeply effect economy growth of domestic automobile industry by econometrics model based on the 1991-2007 years’ data of R&D investing, material capital investing human capital and main business income. Based on the research result, this paper suggests that collecting R&D Tax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inefficiency R&D market financing pattern and increasing R&D investing to push automobile industry independent innovation and economy growth.

Key words: Automobile industry; R&D Investing; Economy Growth



[1] 根据1992-2008年《中国汽车工业年鉴》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