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讲传17:豪宅的三个世界


    谈及豪宅,似乎是一个有着标题党嫌疑的话题。豪宅最先的引入,应首推中国最先开化的地产界,从西风东渐中抓取的一个概念称谓,在英语中,豪宅谓为big hair house,源自人们对皇室成员蓬松发式的描述,同时,中国有豪宅概念也从传统府第深宅中挖掘出些微昔日荣光,其目的是吸引最先富裕起来而找不到身份归宿的人们。所以,豪宅在中国,颇富中国特色,而落在经济发育和文化不同的地方,则更具地方标准。


    豪宅的正史一面,也不乏有心之人制定出诸如地段、品质、档次和售价以及占据资源多寡等等标准,不一而足,显然,是想对豪宅作出某种界定,以示与其它地产出品有别。而对于许多地产开发者,亦对自己所建之物是不是豪宅十分敏感,因为是否为豪宅,决定了营销的价格,还暗示了开发商自己的档次。也正因为如此,但凡是开发商,但凡有一块风水地,许多人就都嚷嚷自己是豪宅了。重庆的最近几年,俨然已是豪宅遍地,而中国地产发展,更似乎进入了一个豪宅的时代,怪不得,85%的城市人,都自称买不起住房了,因为都是豪宅了。


    在此,有一个思辩需要作出。在豪宅诞生之前,高档地产都有一个专业的名称,就是别墅。后来,别墅用地禁批了,于是又出现了精装,但凡是可以找得到的稀罕材料和品牌,无一不用其极,均装配于间。而此际,称业主为别墅主人似乎也显得平淡之嫌,因此,豪宅便脱颖而出。在中国,引领豪宅风气之先的,不是其它,正是广州番禺的星河湾,而星河湾诞生之初,也没自称豪宅,而是“一个心情盛开的地方”,之所以扭住豪宅不放,是因为后来的渲染与自觉,到今天,它业已成为有意而为之的一个个案,除了超级的精装之外,还建成了一个号令全球精英的圈层,按照菲利普.科特勒说法:“建造房屋的创新不仅仅是一种灵感和愿望,而是来满足人们新的需求,全球性的精英群体联盟愿意建立一种良好的关系。”然而这样的一门通吃的功夫,并非是各地方的开发商都能学得到的。


    谈及豪宅,作为中国人,也不免会与另外一面思绪挂上勾勾。曾有唐代文豪与思想家刘禹锡写《陋室铭》,称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又称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继而再赞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更悦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最终归结为“何陋之有”的感叹。所以,将此感叹与今天的豪宅盛誉结合起来看,豪宅的定义,也就有了一些眉目,更有了可以展开和深入的意涵。


    前不久看了天才导演克里斯托夫.诺兰的《盗梦空间》,影片的英文名片是Inception,其意是“开端”、“奠基”和“使其生长”,与中国朴素自然哲学的“道”颇有相通,但不知是什么原因(直觉是为了票房或是让中国人能看懂),偏偏译为了“盗梦空间”。这部片子,想必读到此博文的朋友绝大多数都看过,所讲乃是人类意识结构中的冲突和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机锋更是层出不穷,让许多原以为世界只是现实一个的中国人第一次体会到了思想意识的奥秘,更一下子学会了“穿越”这个新的口头禅。什么是“穿越”呢?又有什么需要“穿越”?而“穿越”的存在又意味着什么?更早之前,古希腊的哲人亚里斯多德曾将世界描述成这样的三个:一个是可见也可以毁灭的,也是最小的;第二个是可见但不可毁灭的,是很大的;而第三个,则是不可见亦不可毁灭的,乃是无限的。诺兰所展现给世人的世界,则是对这三个世界的一种娱乐式的教化,同时,也告诉了我们,一米宽之外,有着一万米之深,人类必须认识这一点:意识乃是可以起到决定作用的一种更强大的行动力。


    从诺兰的开端和亚里斯多德的三个世界中回来,可以再来谈谈豪宅了。在这里,豪宅可以是可见世界中占据着一定资源(它不可能无限制)的住宅产品,并配之以优良的品质环境与服务,然而,这种面上的东西,是很容易彼此模仿的,也就很容易同质化了。在更大一层意义上,豪宅还具有相当的开发者品牌效应,它既意味着第一层的保障,也表现出品质的个性,附着在了产品和服务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第三层,则显然已经超出了产品以及开发者所能掌控的范畴,它是由更多居住者的生活愿景和价值观所组成,这些居住者决定了豪宅的内容和意涵,并与之相互呼应,共同生长出一种考究而雅致的生活来。我曾听说,有一些所谓的豪宅因为卖不出去而被一些附近的农民拿来喂猪养鸡,也供流浪的人们暂时歇脚,这样的豪宅,自然也就不再有豪的资格了。而倘若是一群欠缺规则而缺失优雅的人们集聚,虽然名义上也是豪宅,然而现实中却是瘴气乌烟,如同重庆众多咖啡馆里大呼小叫的斗地主圈,这样的情形,又怎样去豪宅的本义万里呢?


    所以,所谓的豪宅们,现在都可以歇息一下了。因为真正的豪宅,乃是一种与生活共同成长的愿景,以及为这一愿景而甘愿铺就的基石。我记得当年给星河湾拍广告片时,黄文仔先生只提了一个要求,那就是把所有的产品细节表现出来,同时还必须使其生动。当时,对他的这个要求甚觉怪异,然而同时,我也知道他是一个拎着大锤砸房子的人。后来,结识了棕榈泉的曾刚以及他的一干同僚,看他爬上爬下地钻研他的产品,以及“不准移动一厘米”的样板房条例,才渐渐明白黄文仔的更深的心思。而在重庆的另一个企业身上,吴亚军治下的龙湖地产,也在她的精心哺育下成为龙头大股,这样的企业,不说是在重庆本土,在中国也是凤毛麟角,这时,才忽然想到,一切的盛名,如果真有,则一定有着其下的深耕与细作,同时更具有一种纯粹精神上的感召,这样的感召,代表着至上的崇高和理想,而有了这样理想的住宅,又怎能不豪呢?所以,我在此,就豪宅而不谈,只谈了理想。因为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拥有理想的人们,因为他们的存在,所以唤起了更多的理想和伟大生活的追求,而这,方才是豪宅的真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