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岸“换树”,为街道采光还是官员脸上有光?


南岸“换树”,为街道采光还是官员脸上有光?



9月下旬,尽管重庆秋季造林的序幕刚刚拉开,但春季换树风波的余悸仍未挥却,“换树”依然是当下重庆政府部门的敏感词汇。(28日中国经济周刊)

http://unn.people.com.cn/GB/12836800.html

大搞植树造林,建设森林重庆,对于改善自然生态,营造宜居环境,积极意义不言而喻。然而,南岸区从政府财政中拿出1亿多,将江南大道的小叶榕全部换成银杏大树,如此“大手笔”显然难避形象工程的嫌疑。

面对网民的质问,南岸区的解释是:“小叶榕树阴多,光线差,重庆阴天比较多,在景观大道上,会显得采光不足。银杏属于落叶树种,落叶后很亮堂,而且银杏的树干非常直,也很高,能够把路的气势撑起来,这样和周边的建筑也相匹配,所以就换掉了那些树。”这样的理由显然很牵强。

街道种树,就是为营造一种风景,小叶榕的区区树阴就会影响街道的采光?而且高大银杏树更是枝叶繁茂,难道就不影响采光?如果真基于采光考虑,两边干脆别栽树,岂不四季亮堂?其实,官员认为“能够把路的气势撑起来,这样和周边的建筑也相匹配”才是关键,森林运动变异为换树运动,纯粹是官员好恶的产物。

并不太直顺的江南大道,如今因为一棵棵粗壮高大的银杏树整齐排列而光彩夺目,一跃成为重庆其它区县前来学习的榜样。在考核压力与政绩冲动的双重作用下,效果终于体现出来。树高大了,街道气势了,民生却被矮化了,民众心目中的政府形象也未必相应地得到提升,因为比这更急需投入的民生工程无疑很多,当地官员舍得如此大手笔投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