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丑态:绿色通道不绿色!


世博丑态:绿色通道不绿色!

——看邓之湄的世博观后感

礼仪培训师华英雄

“我所以敢指出中国人的缺点,正因为我是中国人。长期以来,你们所看到的,多是虚骄的中国人。而现在,二十世纪七○年后,有检讨能力和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一代中国人诞生,我们需要各位的帮助。” 

我最大的心愿是:愿中国最早成为礼义之邦。这话听起来有点刺耳,一位朋友吹胡子曰:“依你的意思,中国现在是冒牌的礼义之邦啦。” 柏杨先生曰:“我可不是这个意思,我的意思是,中国现在还没有资格当冒牌的礼义之邦,而简直是原始的蛮荒之邦。”

——引自台湾著名作 家柏杨先生《丑陋的中国人》

 

记得在高中的时候,华英雄的班级里就只有两类书很盛行,一种是以金庸为代表的武侠小说,一种是以琼瑶为代表的言情小说,而我突然一天看到 柏杨先生《丑陋的中国人》,我拍案叫好,竟然弃金庸而去,连给女同桌擦眼泪(政治课上偷看琼瑶的言情小说)的机会都不给。现在回想起来,那是不过是个喜欢愤世嫉俗的热血青年而已。以至于在高中的毕业纪念册上, 我发表了很多救世主的想法。

柏杨先生以“恨铁不成钢”的态度,强烈批判中国人的“脏、乱、吵”、“窝里斗”、“不能团结”、“死不认错”等,指出中国传统文化有一种滤过性疾病使我们的子子孙孙受感染,到今天也不能痊愈。华英雄现在想起来,虽然有很多道理,但是不值得如此悲观。

 

昨天来自广州的礼仪培训 师卢芳老师来到上海,我们在新天地交流的时候, 卢芳老师就提到了在她观看世博会期间,相比去年的这个时候,相比10年以前 卢芳老师来上海,上海的文明的进步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世博志愿者,给卢老师印象深刻,虽然在过程中有很多不尽人意,但是总体上总是让人振奋。

可能与我们礼仪培训师的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礼仪培训 师卢芳和华英雄认为:进步需要时间,改变更需要痛苦的过程!

 

 

 

下面就是邓之湄的世博观后感:

一场世博会,秀尽世间百态。世博园,不仅是先进科技的展示场、异国风情的狂欢地,更是一座“中国人活体写生馆”。

        中国人看世界,世界人看中国。自开园以来,每日来来往往、举止各异的中国游客,为世界奉上了一顿额外的“视觉大餐”。中国人的道德、教养、礼仪乃至人性,都被放大在世界目光下任人品评。 

        2010525,一封署名为“刘辰子”的给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的信经媒体报道后,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响。

        这位上海音乐学院的应届毕业生,在信中痛陈了她在世博园中看到的种种假借轮椅、滥用绿色通道的不文明现象,并希望政府尽快采取措施遏制不文明行为,“维护上海这座城市的形象,向世人展示我国国民素质的提高和软实力的提升”。 

然而,还没等到市政府的对策出台,世博瑞典馆、波兰馆和西班牙馆等国家馆,就因不堪忍受中国游客的“假残障”坐轮椅、8岁“巨婴”躺婴儿车、多人挟一名老人强闯绿色通道等行为,而做出了关闭或限制绿色通道的决定。 

缺乏“公共场所感” 

        2010年上海世博会,让人们想起一本快要被遗忘的书——《丑陋的中国人》。 

        25年前,该书首次出版,书中对中国人“脏、乱、吵”、贪占便宜、不讲秩序等劣根性进行了揭露和批判。在今天的世博园中,可以轻易找到与书中相对应的真实案例。 

        “想通过举办世博会争脸,不是盖场馆就可以的。”复旦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于海认为,中国的经济发展了,中国人却还没有建立起与经济相匹配的“体面”。“体面是一种感觉,中国人缺乏‘公共场所感’。在公共场所不懂得采取适宜的行为,依旧我行我素。” 

        园区内随处可见的躺卧现象一直受诟病。只要有一席之地,无论是在众目睽睽的交通要道,还是在土耳其馆蜂窝状的外墙洞,游客都照睡不误。 

        没有公共场所感,也就不会对公共物品和公共环境有所顾惜。 

        世博会开幕式结束的当晚,一名网友在微博上写道:“华丽烟花掩饰不住丑陋。”一张摄于开幕式烟火晚会后的照片上,一名男子背着小孩,正踩在一片狼藉中,那破碎的花不见踪影。 

        新西兰馆内一棵有《魔戒》特效大师制作的以假乱真的树也遭到了摧残。即使工作人员不断劝说,仍有游客非要亲手抠皮、摘叶、捏果实,以对树“验明正身”。 

        把挪威馆的外墙当攀岩项目爬伤爬下,将夜景地射灯当板凳坐,演出时脚搭在前排椅背上,这些照片在许多网站疯传。 

        在于海看来,“公共场所感”更确切的含义就是“秩序”。 

排队一直是世博会历史上的一个传统。英国第一届世博会和日本大阪世博会,都以文明的排队文化而享誉世界。人们期望上海世博会也能培养出中国人良好的排队习惯。但于海认为,上海世博会排队全靠回形走廊,一旦撤走回形走廊,人们又开始争先恐后。 

到哪儿都忘不了投机 

        “假残障”滥用绿色通道的新闻爆出后,一些游客非但不以为耻,反而当做攻略、秘籍效仿。据香港媒体报道:“日前有几名年轻男女自备轮椅登上了赴沪的火车。而乘警表示,自世博会开幕以来,经常有健康的乘客扛着轮椅上车,大多是来游世博园的。” 

        “很多游客逮着机会就犯规,到哪儿都忘不了投机。绿色通道的关闭,是对中国人的当头棒喝!”于海愤慨地说。 

        在世博园浦西出入口服务的志愿者告诉记者,很多游客看到免费地图大量地图损毁,且很多人一拿好几份,然后又随意丢弃。在提供多国语言地图的城市站点,很多中国游客并不需要却也每种语言的地图都要拿一份,导致这些站点无法向外国游客提供相应的地图。 

        免费地图有妙用,有人总结:“一张垫着光脚,一张垫屁股,一张垫吃的,最后吃完用地图包了垃圾扔掉,再去要一批新的。” 

        与地图一样,免费饮用水也遭到同样的待遇。有人把持住一个水龙头,接完一瓶又一瓶,洗手、洗脸、喝一口,然后全倒掉。 

        一本30元的世博护照,若集齐200多个展馆的章,就能在网上喊出5000元的高价。于是,世博园里出现了“暴走敲章族”。 

        不少展馆的印章因为每天超负荷“工作”, 已损坏了好几枚。荷兰馆、瑞士馆、爱尔兰馆的印章,不是在被游客争抢的过程中毁坏,就是直接被偷走了。游客们因为盖章问题而互相争吵、抢夺或与工作人员发生冲突的事情,时常在C片区国家馆里上演。 

        挪威馆工作人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敲章族”对展馆的内容不看一眼,盖完章调头就走,令他们感到非常失望。 

        同样无奈的还有志愿者。在中国馆服务的一名志愿者曾被游客骂哭,他说:“我在南广场守着出口放人。来了一对老夫妇,老头强行要走绿色通道,可中国馆绿色通道只针对残疾人和婴儿,我婉言拒绝。老头破口大骂:“‘去死, 你们就是出气筒……’” 

据悉,俄罗斯馆里的童话“草丛”中还发现了装着小便的塑料袋。更有网友忍不住声讨:“别吃完鸡腿用人家场馆的国旗擦手!” 

来的人虽没有准备,也将受到教化 

        世博会,能给我们留下什么?从筹办到开园至今,许多人在寻找答案。 

        所幸的是,从非典到北京奥运会的历史证明,每一次大事件都会成为中国政府和中国人重新审视自己并改进某些不足的契机。 

        中科院院士杨福家在528世博公众参与馆里发表演讲时提出,在经历了30年经济大发展之后,下一个30年将“几近跌至谷底的国民素养”提升到世界水平,至关重要。“今后30年,站起来了的中国人要站得直、站得稳、站得有尊严。” 

        1970年大阪世博会的开幕式上,有嘉宾发言:“如果地球上的文明遭到毁灭,只要留下世博会,便可重建文明。” 

        美国芝加哥市的市旗上有4颗星,象征着对这座城市具有突出意义的4件历史大事,其中两颗星就代表着芝加哥承办的两次世博会。这座曾经由运输业和屠宰业主导,并在一场大火后“心灰意冷”的城市,经历两届世博会之后,重塑了芝加哥精神,并成为艺术家的向往之地。 

        于海认为,世博会是上海的一个机会。在世博园内,新的行为、新的理念(如环保意识、道德示范、秩序意识、体面意识)都在实践,“来的人虽没有准备,也将受到教化”。   

        “世博结束后,‘脸面’的东西将很快消逝。我非常期待世博能留下一些文明成长、人性发展、人格丰富的成果——它们成长起来,不会消失。否则,世博就成了摆摊,热闹一阵,什么都没有留下。”于海说。 

 

 
礼仪培训师华英雄工作联系方式——

 

华英雄金牌助理: 马特(24小时) 
华英雄金牌助理:  TEL 13817121904
华英雄金牌助理:  QQ1151976617                                                  
华英雄金牌助理: E-mail:mate1314521@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