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包容韩寒一样包容李敖


 

继2005年北京之行后,最近李敖再一次应凤凰卫视老板刘长乐之邀登陆大陆。同上次一样,这一次李敖又成功吸引了媒体的注意,也因为其对韩寒的评论掀起了一圈又一圈舆论风波。但是,与官方给予的尊贵地位(世博会的VIP通道等)相比,李敖在知识分子圈得到的评价非常低,基本上是贬多于褒。在许多人,尤其是年轻人眼里,李敖此行无异于痛苦之旅——多年的偶像毁于一旦,世界上还有比这更痛苦的事情吗?偶像怎么会像恶棍一样,向另一个偶像韩寒挥起棒子呢?潘采夫说得好,“你们真不懂他也,他没有骗你们,他从来就是一个恶棍啊!”

没错,李敖从来就是一个恶棍。多年来,李敖在不同场合都把自己坐过国民党监狱的事情拿出来显耀,表示自己是“因言获罪”的民主人士。世界上有很多坐过牢的民主人士,这些为了追求民主和自由身陷囹圄的民主人士当然值得钦佩和学习。但很显然,李敖不在此例。李敖一共坐过两次牢,第一次是因为协助被称为台独教父的彭明敏偷渡外逃而触犯了法律,罪该如此,第二次是侵占《文星》老板萧孟能寄托于他的财产,证据确凿,罪名成立。这两次坐牢均与“因言获罪”无关,反而显示李敖的恶棍本色:贪婪、撒谎、背信弃义、招摇撞骗……从来都如此,一直未改变。

李敖当年曾经自诩为“中国白话文第一人”,“五百年来白话第一人”。余秋雨听后表示鸭梨很大,因为他也只是自称“大师”,从来不敢说什么第一第二的话。小弟听到这话后那是相当拜服,还专门买了一本盗版李敖文集来学习。经过了一番深入学习后,小弟发现如果把“白话文”理解为“白痴、自说自话、文痞”的话,李敖说自己是“五百年”来第一人显然就是在自谦。岂止是五百年,他简直就是人类结绳记事以来的第一人。

不用到大陆去找,也不必上溯几百年,就在台湾找几个与李敖同时代的作家吧。论学术,柏杨的功底远远在他之上,论诗歌,余光中足以给他当语文老师;论杂文,龙应台也比他高出不止一个脑袋;柏杨,论小说,白先勇能让他深感惭愧--假如李敖还有自知之明的话。

李敖曾经批评琼瑶粉饰现实,看不见劳苦大众。其实,李敖抹脂涂粉起来,比琼瑶阿姨有过之而无不及。比如,李敖那首著名的《只爱一点点》:

不爱那么多,只爱一点点;

别人的爱情像海深,我的爱情浅。

不爱那么多,只爱一点点;

别人的爱情像天长,我的爱情短。

不爱那么多,只爱一点点;

别人眉来又眼去,我只偷看你一眼。

一首诗还没读完,昨晚吃的饭恐怕都已经吐得精光。

上面说了这么多,无非是想引出这样一个观点:哪怕是李敖这样不学无术、无德无能的恶棍,学术界也应该予以包容。你们如何包容韩寒,也请一样包容李敖。中国只有一个韩寒,也只有一个李敖。既然台湾社会都能包容李敖,大陆社会自然应该有更宽的胸襟。韩寒是一位优秀的青年,文章写得好,车子开得不错,人也长得帅,对社会的把脉更是相当精准。如果能够有李敖这样的人予以批评,加以推进,我想,韩寒未来的成就可能会更大。在这里,李敖所起的作用,就相当于“鲇鱼效应”——尽管这家伙说的话确实不好听。

听惯了黄宏的顺口溜,听听周立波的荤段子也不错;看惯了宋祖英的丹凤眼,看看赵本山的猪腰子脸也挺有味道;吃惯了山珍海味,尝尝酸萝卜也挺好;读惯了韩寒的杂文,读几篇李敖的打油诗也有几分独到感受。正如罗素所语,“参差不齐乃幸福本源”。多元化是文明社会的一种体现。当我们能够为韩寒而鼓掌时,又能够从容面对李敖,这样是社会就算不足称文明社会,也是奔走在文明社会的路上,至少不是背道而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