郧阳四六句


1、来源

郧阳四六句是鄂西北一带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曲种,它是由当地传统的锣鼓曲和灯歌演变而成的曲艺形成。

  相会源于郧县,流传在郧县、郧西、十堰等周国地区。郧阳四六句语言朴实,纯为方言说唱,形式活泼,深为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由天它在群众中有浓厚的基础,曾被许多当地艺术形式所吸收利用。早期,它是当地一种锣鼓曲。锣鼓曲分为阴锣鼓和阳锣鼓阴锣鼓(即代诗歌)低沉悲切,公限于丧事中表演。

  阳锣鼓四六句欢快风趣,多用于婚娶、寿庆和一些喜庆活动。郧县流行的地方民间歌舞剪子鼓的基本曲调亦采用四六句明末清初,春节花灯盛行,四六句被吸收为灯歌的一种主要曲调;所以也将四六句称为灯歌。清代,郧阳二棚子戏(亦名郧阳花鼓)盛行,四六句曲调吸收为二棚子戏的花腔部分。故而把四六句列为花鼓调。

2、曲种特点

  四六句的唱腔分为中路、南路和北路子,北路称为山腔比较高昂、奔放、粗犷;中路称之为平腔比较轻快、起伏不大;南路称为沓腔,有的轻快、优雅,有的比较低沉。四六句起腔”“煞腔、数板、垛板、紧板、慢板、紧垛、加以说白,它的说唱形式很强,智短篇、中篇、长篇故事都能演唱,因而具有曲艺特点。

  《郧阳四六句》是分四句、六句一段为主,故称为四六句后来在演出实践中,它常有打破这种传统格式,使之适于内容需要,可长可短,适用自如。它与一般民歌、灯歌风格有别,与一般花鼓曲调也不同。在说唱中发展了它具有曲艺特色的抒情部分,使之能够很好的表达故事情节和人物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