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抓作家的要害是欢不欢迎作家讲真话
杨于泽
北京作家谢朝平被陕西渭南警方抓走了,理由是他以《火花》杂志增刊形式非法出版《大迁徒》。很多人从程序上讨论渭南警方的合法性,其实这个案子的要害只有一个,正如《火花》杂志社所言:《大迁徙》是一部反映人民疾苦的作品,事实真实可靠,“为什么怕事实、史实见读者见人民?”
谢朝平是检察日报《方圆》杂志记者,2006年受报社委派,调查渭南移民问题,写成题为《655次举报》的报道,被渭南市相关方面成功公关而下版未刊。后来他6次去三门峡库区采访调查,写成报告文学《大迁徒》一书,出版过程一直不顺。
渭南有关部门闯进民宅搜查《大迁徒》时,已经坦承了他们跟《大迁徒》过不去的真正原因,他们说:《大迁徙》的写作目的是煽动移民闹事,泄露国家机密。“泄露国家机密”当属莫须有,“煽动移民闹事”也是欲加之罪,此足以说明,他们害怕事实、史实,想将真相当作“国家机密”,永远与世隔绝。
现在警方以《大迁徒》涉赚“非法出版”为由,抓了作者谢朝平,程序上确实存在“瑕疵”,甚至从头错到了尾,被我们抓住了把柄。比如《大迁徒》出版于陕西省外,渭南警方有没有管辖权是一个问题;警方把人带走了,但谢朝平家人至今尚未收到拘留证;对谢朝平的羁押已超过14天,依法应当立即放人。
但老实说,中国没有程序的传统。有一种“程序瑕疵理论”认为,如果行政机关执行目标正确,法律依据充分,证据确凿,而程序可能违反法律法规,则这是有程序瑕疵的行政行为,推定为合法有效。事实上警方不过是“遵命办案”,程序不合法,却有更高权力为他们撑腰,他们不需要自我辩护。
对谢朝平一案,我们应当超越程序,直抵正义价值。正如《火花》杂志的评价,《大迁徙》是一部反映人民疾苦的作品。谢朝平调查了三门峡库区移民的历史与现实,揭示了历史真相,披露了某些问题,但事实真实可靠。真实是社会的无价之宝,反映人民疾苦的作家难能可贵,有关方面却要办他,这说得过去吗?
一个健全的社会,需要媒体监督发挥啄木鸟的功能,需要作家引领社会反思,为此政府有责任维护公民的言论自由。没有言论自由,记者、作家不仅发表不了作品,而且动辄因言获罪,有良知者噤若寒蝉,社会就会扭曲变态。“文革”黑白颠倒,不过是30多年前的事,当年受害者不仅包括作家,而且上至国家领导人,这是中华民族必须铭记的血的教训。
由于人们受到现实利益的羁绊,讲真话实属不易,所以我们提倡讲真话。我国对文艺的基本政策,一向强调反映现实。温家宝总理说:“在文艺界要提倡讲真话,反映真实的社会情况,鼓励人们去追求真理。”警方可以不去提倡作家反映现实,但如果作家反映了社会现实,警方绝对无权罗织罪名。
一个价值规范、是非分明的社会,乃全体国民之福。而一个有良知的作家可谓这个社会的守护神,而这样的作家又值得你、我、他共同守护,老百姓会呵护他,从政者也应该呵护他,此所谓中国传统德化之要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