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管理指向资源与资本互化控制—绝对论管理学的创立(3)


 

 一切科学都需要建立在对客观规律的发现与利用的基础上,绝对论经济学、绝对论管理学亦然。笔者经研究发现,资本、经济事物之所以会产生于人类社会,是由于事先存在着一个能够决定资本、经济的东西——资源。因为,资源过去是、现在是、将来永远都是资本之母。(1)在人类产生之前是没有所谓资本、经济的,而只有各种资源,人类社会产生之后才有资本、经济,说明资本、经济就是由各种资源转化而来。(2)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程度,决定了一个企业、国家、区域的资本能否可持续增殖,经济能否可持续发展,而又主要表现在其对社会资源、无形资源、文化资源、制度资源、科技资源的创新上。(3)资本增殖、经济发展是资源资本化过程;反之是资本资源化的过程——称为资源与资本互化。(4)资本与资源互化具有规律性,绝对管理由此而创立。

 

没管好资本资源化的绝对管理经济学原理

 

现在,有一种极其错误的管理学理念,那就是把管理的目光都投在了企业的资本管理或运作上,而把比资本的管理与运作更为重要的资源管理与运作放到了一个极其次要的位置上,动辄就说什么“投入”,似乎只有“投产”才会有“产出”;动辄就说什么“减税”或“降息”,似乎只有“减税”或“降息”才能够解决经济结构问题,而把不知比“减税”或“降息”要重要多少倍的社会制度、经济制度、分配制度、科技制度、教育制度、文化制度的创新,都给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笔者凭什么说我们的政府和企业把社会制度、经济制度、分配制度、科技制度、教育制度、文化制度的创新,都给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因为我们的政府和企业竟然不知道、不晓得社会制度、经济制度、分配制度、科技制度、教育制度、文化制度的创新永远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力量源泉。只要读者看一下我们的政府、我们的企业成天在那里忙于“处理”问题和“救火”就一目了然了。似乎非出点状态,否则我们的国家领导人和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是不会想到从制度创新上要效益。

谁能准确地告诉我说,企业的亏损和经济的衰退究竟、到底是怎样产生的?不是小瞧一些人,恐怕很少有人能够给我准确地回答上来的。如果要问“为什么”?当然是由于他们压根就不晓得所谓的亏损、衰退,原来都是由于人们没有把社会制度、经济制度、分配制度、科技制度等资源的创新工作搞好造成的,使经济、资本最终走上了资源化的道路上。何谓资本资源化?当然是没有把资源管理好而使资本重新回归于自然资源、社会资源的过程。资本还能重新回归资源吗?是的。

这是因为:(1)原始意义上的资本、经济等本来都是由各种资源转化而来的。(2)资本不能可持续增殖,经济不能可持续发展时必然就会转化为资源。一个个倒闭了的企业,其厂房、设备不都曾经是资本吗?为什么会被强行拆除?为什么会被强行变卖?而被强行拆除、变卖的厂房、设备又是一种什么东西?毫无疑问,它们统统是“暂时还没有找到用途的资源”。或许大家已经知道,所谓“暂时还没有找到用途的资源”不是别的,正是垃圾的概念。诚然,垃圾也是有用途的了。

 

没管好资源亏损化的绝对管理经济学原理

 

笔者经研究发现,企业之所以会产生亏损,经济之所以会出现衰退,从表面上看好象是由于企业没有把资本管理好,国家没有经济管理好,而事实上是,是他们没有把资源管理好。诚然,我这里讲的资源主要是指社会资源,虽然没有把自然资源管理好企业也会产生亏损,国家也会出现经济衰退。为什么说亏损主要是由于企业没有把资源管理好?因为“资源”不是别的,正是“资本之母”。这就好比一个母亲没有生育出一个健康的孩子而是生育出一个有缺陷的、残疾的孩子一样。

对于企业来说,生育出一个非健康或有缺陷的孩子当然是一种亏损而不是一种赢利了,因为在投入不变的前提下,其收获相反,因而必然会产生亏损,至少是产生了相对意义上的亏损(相对意义上的亏损可理解为收入的减少,也可以理解为成本的增加)。请问,企业为什么会出现上述亏损?千万不要以为这只是一个没有把资本管理好的问题,而亏损一定是由于没有把资源管理好造成的。比如没有把采购、生产、销售工作管理好,就会导致企业亏损。何谓采购、生产、销售?

毫无疑问,采购、生产、销售工作统统具有资源性质。当然,采购资金、生产设备、销售的产品是资本而非资源,但是,正是采购、生产、销售工作的好坏,决定了资本的盈亏。或许有人会说,采购、生产、销售工作属于管理的性质,作者凭什么要把它们当作资源而不当作资本呢?难道管理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不具有资本性?是的。这是因为,在目前的企业里,还没有一个企业把管理纳入到其《资产负债表》中进行核算的,也就不要说管理是企业文化、经营理念的一种表现。

大家知道,从本质上说管理是对企业采购、生产、销售程序的完善,而程序又是什么呢?当然是一种资源了,而且还是一种社会资源。或许有读者又会说,管理无论好坏,企业都需要为管理承担一定的费用,而这些费用是需要纳入企业成本的,而成本是属于资本性质的。笔者以为,这同样是一种错误的认识。为什么?因为把管理采购、生产、销售费用是否纳入成本与管理者的工资、管理支出的多少有关,而与管理所具有的资源属性无关,不要说文化、程序本来就是社会资源。

 

资源管理先于资本的绝对管理经济学原理

 

大家知道,在一般的情况下,一个企业生产什么产品,如何生产、销售产品,在企业未投产之前就应该有了,是不能等到已经开始生产或正在生产的进程中才有管理,否则“黄瓜菜都凉了”。这也就决定了,产生于生产过程中的所谓管理仅仅是一种程序,就像是生产线上的某一个环节。作为一个明智的企业家、管理者,总不能把企业的产品生产环节也当成资本对待吧?——虽然生产环节的设计与企业产品的成本亦有一定的联系。而再从这个意义上说,管理就是一种社会资源。

诚然,笔者也没有说,当一种先进的、科学的管理资源具备了一定的条件之后,也会具有资本的性质,并且,还可以折合成为一定量的资本来进行投入,并能够设计、生产出能够预防腐败、金融危机和企业亏损的软件!但是,笔者不能不说的是,管理之所以能够具有上述资本性质与意义,也是一个“资源资本化”的过程即“管理资源资本化的过程”。换言之也就是说,“管理资本”是由“管理资源”转化而来的。为何要讨论这个问题?因为笔者想告诉读者,“管理资源”要想转化为“管理资本”,除了这种“管理资源”具有科学性、先进性之外,它还必须得“先于资本管理而实施”才能实现。

何谓“先于资本管理而实施”?简单地说就是,要把企业的资本管理好,要把国家的经济管理好,需要首先把企业的资本资源、国家的经济资源管理好,而不能仅仅从企业的资本、国家的经济入手,因为企业的资本资源和国家的经济资源不是别的,而是“资本之母”和“经济之母”也。什么意思?就是说,由于资源是资本之母,经济之母,所以企业、国家对资源所进行的管理应当优于、先于企业对资本管理、国家对经济的管理。

这叫什么?这叫对资本、经济进行“产前管理”。

现在就有那么一些企业家、管理者只把眼睛盯住金钱、资本、金融、产业等具象的经济事物,而把孕育、分娩、培育出了上述事物的“母亲”却忘得干干净净。难怪企业会突然间“掉下个亏妹妹”来,也难怪我们的国家动辄就会发生一些“预想不到的事儿”。如果没有猜错,全都是由于他们事先没有把各种资源管理好造成的。比如,明明知道诈骗分子正在利用手机搞诈骗活动,就是不实行“实名制”。诚然,实行了“实名制”后仍然还有诈骗,那总比不实行要好得多吧?

 

 

欲取之子先娶子母的绝对管理经济学原理

 

诚然,实行不实行“实名制”不属于资本管理、经济管理的范畴而属于资源管理的范畴,但它对于国家的、企业的安定团结必定有好处或是利大于弊端的事。再比如,企业管理的好坏与企业文化、经营理念有本质、内在、必然的联系,因为一切形式与意义上的管理都是在企业文化、经营理念的指导下进行的。可是,我们的企业家、管理者愣是不把企业的文化建设放在一个应有的地位上,结果一个又一个本来效益比较的好的企业,栽倒在了没有或缺乏企业文化资源的事情上。

当中国颁布一些所谓新政时,常常会让人觉得很可笑。比如,为了所谓的救市,政府向市场投入了巨量的货币,结果把房产的价格给推了上去。于是,社会上便有人担心房价涨得过快,房子的价格开始下降。可是,就在这时,我们的政府却发布消息说,一定要稳住房产价格的过快增长。政府这是在控制房价呢还是在告诉购房者“再不买,房价还要涨”呢?

诚然,这显然是告诉人们,中国的房地产价格还会盘升,政府现在要做的是,就是不让它过快地增长。又于是,中国的房产价格便迅速被拉伸了起来。再如,只要有钱,一个人买38套房政府不管,没钱买房的,政府却要提高他们的首付。又如,谁都知道分配须根据所有制,两极分化是由于从根本上有一个不合理的分配制度,可我们政府却准备搞所谓的“工资收入制度的改革”。其实,上述这一切的一切就连没有什么学历的老百姓都能看得真真,可我们的政府却在那装傻充愣。

为什么不从一开始的时候就对购多套房产的人加以限制?凭什么让一个矿物局的局长在北京买36套房?我们的政府为什么就不能事先对房产证进行全国联网?难道对房产证进行全国联网就这么难?有钱怎么啦?有钱就能把别人住房的权力给剥夺了?就能把别人的生存空间资源给占有了?房子仅仅是一种商品吗?房子不占用土地资源吗?住房仅仅是一个资本问题、经济问题吗?这一切的一切,我们政府的管理部门事先都干什么去了?这难道不是没有把资源给管理好?

笔者为什么要讨论这些问题?因为笔者想告诉人们,一个不知资源管理先于资本、经济管理的企业家和管理者,肯定不是一个成功的、明智的管理者,而笔者之所以要创立绝对管理学,其目的就是为了避免成为一个个没有思想准备的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