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争议舆论将使汽车市场失去方向
——天津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论坛发出矛盾的信息
其一,发改委:坚决控制汽车产能过剩;
其二,工信部:预计2020年中国汽车保有量将超过两亿辆;
其三,高层人士:新能源车热堪比"大跃进" 须警惕
其四,北京申请提前实施国Ⅴ机动车排放标准(最快明年);
天津滨海新区2010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由来自国内外600余位政府官员、企业高层、专家学者、媒体人士参加,被誉为中国汽车产业的达沃斯,可见其高规格、高水准及权威前瞻性,在国内是首屈一指的,因此对国内汽车行业影响重大。不仅国家部委高度重视,而且汽车行业也高度重视,同时社会各界也高度重视,广大消费者也十分关注,特别是在今年汽车销售市场情况极为复杂的形势下,其信息对汽车市场影响更加特殊。其中有些信息社会各界议论纷纷,与现行的相关政策舆论分歧较大,百思不得其解。
(一)、关于汽车产能过剩问题
中国汽车行业产能过剩问题,已经争论几十年了,从来就没有正确的结论,更谈不上前瞻性的指导了。历史上几次大的产能过剩争论,因为已经成为历史,现在可以看得很清了。事实是不是产能过剩,而是市场问题和政策问题。此次产能过剩出自发改委就更难理解了。
其一,09年中国新车产销达到世界第一的水平,全国欢欣鼓舞,说明国内市场汽车需求潜力较大,目前正在向汽车强国迈进,大是前提,没有大就谈不上强,而且汽车产销大国刚刚做了一年,2010年仍在争取保持这个地位,怎么就产能又过剩了呢?
其二,汽车行业和专家不断地对国内外汽车市场行业进行分析,如著名的刚性需求阶段论,可以说绝大多是人士认可。刚性阶段恐怕不止一两年的时间,三四线城市和农村广大市场,刚刚在政策的鼓励下,汽车消费起步,满足其需求还为时尚远,另:比较公认的舆论世界千人保有量为120-150辆,发达国家在600-800辆,而中国千人保有量仅为60辆,京城已达到千人保有量250辆,达到这个水平的一线城市也寥寥无几,更不用说二三线城市了,仅此怎么就产能又过剩了呢?
其三,据说,汽车项目主要是汽车制造项目,包括合资项目,包括国内自主汽车项目,均要在发改委申请、立项、审批、实施。那么意味着国内目前所有的汽车制造项目全部由发改委批准实施。而发改委又带头对产能过剩提出警示,主管部门的责任哪里去了?而且,目前正在制定汽车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那么前十一个发展规划均涉及到产销目标问题,仅有此次部分领导和专家建议在发展规划中不再涉及产销数量,如此众多的发展规划就没涉及到产能过剩吗?
其四,产销在一定时期会有不平衡和矛盾,经常性的是产大于销,而出现这种状况并非是产能过剩,或产量过剩,而是政策问题、市场问题。真正影响汽车市场销售消费的主要因素除政策因素外,更重要的或者说今后决定汽车消费市场的重大因素有:停车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将制约汽车销售和消费;大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环保问题,特别是能源问题,将对于汽车销售消费起决定性作用。
(二)、关于2020年汽车保有量达到2亿辆问题
一方面汽车行业雄心勃勃要保持汽车产销世界第一大国若干年;另一方面国家也制定了一系列鼓励汽车消费的政策,拉动经济,同时国家又将新能源提高到国家战略高度,此种状态下,汽车行业正在带来的能源安全和环境问题将更加突出。有报道,十二五规划预测2015年中国汽车产量将达到2500万辆,如今能源紧张已经成为世界性的问题,中国此问题恐怕更突出,否则的话也不会倾国之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在这种形势下,汽车消费是鼓励还是不鼓励,还是限制?
(三)、新能源车热堪比"大跃进" 须警惕
对于近两年来的电动汽车热潮,多部门都在齐抓共管汽车工业,使企业无所适从的味道。高层人士表示,电动汽车热已经堪比1958年的“大跃进”,各地、各个企业都在搞电动汽车,都在不断地上新项目,但是很多企业都是靠购买一些核心零部件进行组装,然后来享受国家的补贴政策。真正掌握核心技术的并不多。这些现象值得警惕。
国内相当一批专家不赞成“弯道超车”、“中国新能源汽车与国外处于同一起跑线”之类的说法。虽然最近这些观点很流行,但实质情况完全不是这样。
比如,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之一——电池技术,现在能够生产大批量、高质量、很安全的电池技术还没有完全掌握。电机技术比电池技术稍好一些,但是也没有形成规模化和产业化。电控系统就更差了。
另外,电的来源问题也会影响新能源汽车的节能效果。国家能源局的统计显示,去年在中国总的能源消耗中,可再生能源部分,包括水电、风电、太阳能、地热能和生物质能在内,只占整个能源消耗的8.3%,其余的91.7%还是化石能源。而电的构成中,70%以上是都是煤电。而且,在从电厂到车轮的整个环节的能源消耗状况并没有人真正测算过。
汽车行业人士从国内外汽车行业的实际现状出发认为,三五十年之内,主导的动力还是内燃机,这是不可改变的。所以还要不遗余力的进行传统内燃机的技术升级。将节能技术列入公关重点,千方百计降低能源消耗,千方百计提高能源利用率。同时毫不放松以国家战略的目标,推动新能源技术和实施。
(四)、北京申请提前实施国Ⅴ机动车排放标准(最快明年)
目前全国正在实施国IV标准,而且出现许多问题有待破解。包括对汽车行业影响重大的二手车市场,北京若2011率先实施国V排放标准,而北京周边各省市全部若实现国IV标准,对北京来说仅京城排放达国V标准,究竟有多大实际意义,同时意味着汽车行业将要为京城单独生产符合国V标准的汽车。对推动汽车技术进步有实际意义,对市场来说,意义不大。
(五)、关键的影响全局的汽车营销课题仍然未出现
车市已经进入汽车市场期盼的金九银十时期,8月份汽车销售市场大局已定,虽然中汽研统计结果已公布,中汽协和乘联会的数据还未公布,但从市场实际情况看,价格竞争越来越激烈,市场销售比7月份有一定的增长,经销商压力日益突出,各种预测、各种舆论十分活跃,影响汽车销售市场的各种因素越来越复杂。尽管1-8月份汽车销售仍以两位数的水平增长,但与预期的目标相差较大。其中汽车销售市场和汽车消费市场不断出现各种各样的状况,对汽车销售影响不可低估,应当高度重视。
中国09年已经成为新车产销世界第一大国,2010年在为保持次低位而战,上述因素虽然是矛盾的,但有些人士的观点是正确的、是客观的、是符合实际的,也是清醒的。值得高度重视与研究。但有一点值得特别关注,即天津会已经形成汽车产业最权威的论坛,不仅要涉及到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研讨、新能源战略等重要课题,而且更应涉及到汽车销售市场,而且汽车市场对汽车行业来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决定性的,而不仅仅是关键课题,而目前行业动态是汽车行业形势大好,汽车营销进入不了论坛课题,而目前汽车营销连续数月下滑,已经影响到了汽车行业的年度目标能否实现,争议较大,汽车营销仍未列入课题(仅有二三线市场发展课题发布),实在是令人非常遗憾的!但愿有朝一日这样的高峰论坛,能够将汽车销售市场列入关键课题,加以探讨,创新思路,给汽车市场以引导,则是汽车销售市场和汽车消费市场之大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