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跨国职场中展示个人价值


自加入WTO开始,中国连续多年成为全球吸收外资的首选地,正在从跨国公司的区域总部走向全球总部。然而,在本土化的同时,跨国公司的高管层仍然是从国外派驻中国居多。跨国公司需要怎样的管理人才?中国员工如何提升成管理层?需要哪些素质?专为跨国公司寻找高级管理人才的钢铁猎头顾问做出了这样的回答:不仅要有完美的工作表现,还要抓住机会,展示自己。

 

不要满足于做工蜂

 

一个公司的结构通常是金字塔形,顶端是董事会,中间是管理层,最底层的是大量的工蜂。中国的年轻人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竞争和本职工作的表现上,但是,成功并不是努力干活,而是必须展示自己的价值和能力。

 

当你还是学生的时候, 努力会带给你成功。努力学习带给你高学分, 然后进入好学校, 最后被一家知名公司录取,工作有了个好起头。从跨入全球职场开始,在学校期间的整个法则全部颠倒了。人们突然间发现仅仅靠工蜂一样努力工作得来的工资少得可怜,那是因为他们往往忽略了更重要的事情。

 

钢铁人力资源代表提出了职场的三大要件——“PIE”法则,即工作表现(Performance)、形象展现 (Image) 和交际沟通 (Exposure)

 

工作表现 (Performance):不管公司要求干什么工作,都需要像邮递员一样衷心尽职,工作完成得像星星一样耀眼,要可靠诚实。搞清楚公司是怎么赚钱的,哪些事情对上司的位子是至关重要的。针对目标,主动去承担一些额外的工作。此时工作的表现会是将来能得以升迁的基础。

 

但是,工作表现是最基本的条件,而不是全部内容。很多人以为,是金子总会发光,只要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别人就会看到,但实际上,自己的领导也不一定看到,更何况是其他人?

 

形象展现 (Image):从走进房间起,形象就开始传达所有有关的信息。其中包括穿着打扮、言谈举止、待人接物。不要认为这些只是外表。形象涵盖了人们的看法,会成为办公室议论的主题。换句话说,形象不是由自己来决定,而是由别人来决定。在我们看自己和别人看我们之间通常有一条鸿沟。要在这条鸿沟之间搭起一座桥梁,建立自我表现意识常常是职业生涯中最具挑战性的事,然而也是带领我们走向成功最重要的手段。

 

交际沟通 (Exposure):努力表现是不够的,还需要让别人去认识和了解。这就需要与人沟通交际。与合作伙伴的交流,参加的社交活动,给予同事的帮助,和工作中人们发生的每一个联系,不管多小,就是在这些过程中,人们会逐渐形成了印象和看法。升迁机会也在这些过程中被决定。我们通常把注意力放在那些大的事情上,譬如董事会会议,董事长的约谈等。公司就像一个小村子,每个人都在讨论别人。事实上在和同事相处过程中,那些不为人注意的成百万次的微小事情累计起来决定了成功与否。

 

也许很多人会说:这不公平!凭什么不是靠工作成绩的好坏论奖赏,而要我去做这些不相干的事?答案是因为公司不是学校。他们不是在一张巨大的像成绩单一样的表格上,简单地用数值和分数的高低来评估每一个人。公司是人组成的群体,公司不需要机器人,所以我们的挑战是每天做好所有的细节

 

公司需要很多的像工蜂一样辛勤劳作的人。但是被公司提拔到领导位子的人需要符合更多的条件。这些人要有眼光,有影响力,有号召力,有领导能力,所以就更需要常常注意自己所要建立的形象。这不只是在争取升迁,事实上在构建新的自我。工作目标应该重新被定位为要成为这个世界现在和将来需要的领导人才。


“T字形人才

 

一个公司成功有三个因素:计划、资金、人才,显然,人才是最难找的。人才是最高的变量。优秀的管理人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才到来。所以,很多跨国公司都花费很大财力在人才招聘,尤其是高级管理人才的招聘上。

 

由于全球化的发展和技术的革新,人们除了深厚的专业素质以外,必须拥有宽广的视野,广泛的兴趣爱好,了解全世界,看看其他人在做什么,才能发现更多的机会。中国人往往拥有无可挑剔的专业素质,但在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应变能力等综合素质上存在不足。(来源自钢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