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增长50%让唱衰者跌破眼镜



  刚刚看到网上的一份《企业舆情报告》,根据舆情危机事件背后主体企业的网络声誉的评价,结合舆情危机事件本身的热度,对2010年品牌网络声誉损耗进行了排行。腾讯因“3Q”大战,被《企业舆情报告》列为2010年网络声誉损耗程度最高的品牌。富士康因员工连续跳楼事件受到舆论广泛质疑,排品牌声誉损失第二位;排在第三到五位的分别是被质疑产品含有致癌物质的霸王、卷入真假紫砂风波的美的和因笔记本质量问题被质检总局点名的惠普。

  可是,《企业舆情报告》刚出炉,富士康就传来捷报,2010年富士康在深圳的出口额增长50%,达到480亿美元。去年,富士康出口占到全国的20分之1,上半年占到18分之1,以深圳的出口增长看,可能要占到全国出口额的15%以上。去年,富士康世界500强排名第103位,今年排入100位已成定局。基本判定,富士康去年全国的出口额会在700亿美元以上,甚至接近800亿美元。

  我刚写过博客,为什么媒体对富士康的报道都是错的,富士康2010年的高速增长,又再次证明中国的媒体是多么无知和荒唐。人家的品牌价值大跌,为什么销售额会大增?实在让这此唱衰者大跌眼镜,原因就是,泡沫经济和浮躁社会让中国的媒体已经失去最基本的价值判断。

  出口480亿美元,相当于3000多亿元人民币。也就是富士康深圳龙华和观澜两个园区,每天平均出口1.4亿美元,相当于9亿元人民币。

  富士康龙华基地面积2.3平方公里,观澜基地不足1平方公里,两深圳基地总面积3平方公里左右,以此计算,富士康园区每平方公里年产出1000亿元人民币左右。2009年,深圳市每平方公里GDP产出4.1亿元人民币,据全国之首。也就是说,富士康园区每平方公里的产出超过深圳平均产出的250倍。

    深圳之外,目前富士康在全国建有近30个生产基地,烟台、太原、昆山基地员工都超过5万人,全球员工人数已经超过100万,深圳基地人数超过40万。

  富士康为什么获得如此高的单位面积产出率?是高科技!

  2010年,富士康在科技创新方面有了新突破,2010年度申请全球专利近1.6万件,获得专利7000余件,申请内地专利近6000件,获得专利近3000件。

  截至2009年底,富士康全球专利申请已累计72700余件,核准量达到32820件。2005-2009年连续5年名列大陆地区专利申请总量及发明专利申请量前三强;2003-2009年连续7年获台湾地区专利申请及获准数量双料冠军;2009年美国专利获准排名第14名,是排在前15名的惟一华人企业;美国专利2006-2009年连续4年为国际领先的技术分析机构ipIQ评定为电子科技领域第一名。

  如此,到2010年,富士康申请全球专利总数超过8.8万件,核准量近4万件。

  1995年,富士康专利申请量为270件,专利核量为160件。15年来,富士康专利申请量增长了近330倍,专利核准量增长近250倍。

  “富士康有太多不为人知的东西”。这是不少记者在参观完去年11月深圳高交会富士康展馆的感叹。

  云计算是近年来最时髦的科技词汇,而富士康就展示了“装在集装箱里的云”。“未来城市”就是由装在集装箱里的“云”来管理的。像上海这样的超大城市,几百个集装箱就能建成数据中心,处理各种各样的信息。数据中心由太阳能和风能启动运转,节能一半。而且建设时间只有传统数据中心的十分之一。另外,集装箱可以移动,适用战备。“集装箱的云”是富士康的创新的产品,仅集装箱就有数百项专利技术。

    此次高交会,富士康的展示以“五屏一云”为主体,显示富士康在电子信息领域的高端原材料、原器件、信息处理、传输、显示等领域都据于世界前列。

    特别是在制造技术领域,富士康更是独步天下。高交会介绍的制造技术就有光学镀膜、网络晶片、纳米、超精密复合纳米级加工、纳米级测量、绿色环保制造、数据模具技术等世界领先的技术。

  去年,索尼游戏机、笔记本电脑之外,也把彩电产品的制造委托给了富士康。

  诺基亚手机销量出现萎缩,影响了富士康的订单,但富士康苹果手机的订单却大幅度增长。因为苹果iPod、iPhone、iPad球热卖,连不买国外产品的日本、韩国,苹果产品也风靡起来。

  苹果平板电脑iPad也让富士康摆脱了向台湾同行承诺的不做笔记本电脑的束缚,大踏步进入了笔记本电脑领域。去年美国圣诞节评选出的10件最受欢迎的产品中,有7件是富士康制造。

  目前,富士康产品占据电脑、通讯、消费电子、数位内容、汽车零组件、通路等6C产业,诸多产品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的35%以上。电脑连接器、电脑机壳,全球市场占有率更高达60%以上。

  谁说劳动密集型产业没有高科技?富士康的靓丽业绩和高速增长给了一些无知专家和学者一记响亮的耳光。

   一段时间以来,国内有不少专家学者提出劳动密集型产业要转移、转型,中国要终结世界工厂。针对富士康还说,代工没有前途,要发展自主品牌,等等。

   这些人认为,中国要发展高科技,劳动密集型没有高科技,已经过时。

   但是,富士康的非凡业绩和实践证明,劳动密集和高科技不是矛盾的,劳动密集不一定就没有高科技。富士康全球有100多万员工,并且多是学历不高的打工仔、打工妹,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但富士康的高科技又非常强大,能制造全球最精尖的高科技产品,其专利拥有量和技术的先进性,也是全球华人企业最强的。

   富士康的实践表明,我们要充分利用中国劳动力的资源优势,把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高科技结合起来,提高国际竞争力。中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充分就业,就是优势;不能充分就业,就是包袱。因此,中国必须大力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但是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要和发展高科技结合起来,富士康就结合起来,创造了世界制造业的奇迹。

  发展高科技,最重要的是人,除了科学家,还要有训练有素的劳动者来实现完成高科技。高科技不只是一件新奇的产品,从原材料到最普通的零组件和产品制造都渗透着高科技,高科技并不是买来高精尖的设备就能实现和完成的,必须有高技能的员工来操作。高科技从制造中来,也由制造来实现,否则就是空中楼阁。中国很多实验室的科技不能实现产业化,买来先进设备和技术却不能达到合格的良品率,就是制造的精细化不够,制造精细化就是高科技,当然也是员工的技能。

  还有,也不要妄断代工没有前途。不要认为代工就是组装,代工没有高科技。代工是制造业的一种形式,一种分工,没有好坏之分。品牌也不只是贴在产品上的商标,富士康制造就是一个全球品牌。

  媒体、专家、学者,别瞎嚷嚷了,别再丢人乱炒作,回归基本面,才是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