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合作”要务实,切莫“假打”“空了吹”


“川渝合作”要务实,切莫“假打”“空了吹”

重庆市长黄奇帆在市三届人大四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务实地推进与四川地区的经济合作……促进川渝两地制造业与服务业优势互补,实现经济资源和要素的优化配置。”

1997年重庆直辖川、渝“兄弟分家”以来,重庆与成都之间的分家不分心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如果哪家发生大事,另一家绝对是亲兄弟般的鼎力相帮;二是一旦遇到外来干扰,川渝便会“打仗亲兄弟”一致对外。

这样的例子很多。只不过,由于部分刻意追求“阅读效果”的媒体,一而再、再而三地曲解或炒作,川渝之间的骨肉亲情别表象出来的却更多是“口水仗”、“窝里斗”。以至于现在重庆市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进川渝合作,很多不明就里的人还以为是个多么新鲜的事情。

川渝合作,川渝要合作,川渝必须要合作,其实这些都不新鲜。重庆市政府以《政府工作报告》形式将“川渝合作”推上一定高度,在川渝两个省级行政体这个层面上估计是第一次;但就在此前半个月,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在省委经济工作会上说,“川渝合则两利,争则两伤”。

一边是市长强调“推进川渝合作”,一边是省委书记高呼“合作两利”,这个倒是进入“十二五”以来川渝两家共同发出的最和谐的声音。不过本人对此却有这样的观察,相对于四川省、重庆市这个省级层面上事关“川渝合作”的矜持,他们属下的区县之间、区域之间早就合作成趣、火热成片!

记者报道中提到的,重庆方面有荣昌、渝北等区县主动伸手和临近四川的区县谋划合作;去前年以来,四川属下的广安、泸州、达县,则是拼死拼活要“主动融入重庆”。观察的角度如果再放大一点,细微到川渝当中的某个具体企业、或经商户,比如重庆荣昌的仔猪要销往西北地区都要从四川过路,四川广安的农产品要沿江出海则要在重庆码头装箱,如果不谋川渝合作,这些生意买卖咋能维持?

所以,黄奇帆提出的“务实推进与四川地区的经济合作”,当前最大的着力点就是“务实”二字。科威特与伊拉克打那么多年的仗,最近也正式恢复外交了;朝鲜韩国对峙了这么久,也割裂不断民间的交往与通合;四川与重庆,或是重庆与四川,分家以来就在相互喊话“川渝合作”,但至今为止很多“合作”都还遗憾地只是停留在口头、或纸面上!

或许是给“川渝合作”添加注脚,黄奇帆在给潼南县提供发展思路时,便要求潼南“主动接受四川遂宁的辐射”;无论是重庆的荣昌、渝北、潼南,还是四川的泸州、广安、达州,如果到现在“川渝合作”都还不务实而是应付或忽悠,任何“假打”和“空了吹”换来的绝不止是两败俱伤!

(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扩大区域合作 川渝合作再次升温

http://cq.cqnews.net/sz/2011-01/12/content_55937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