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的危害远不止经济领域


  1月11日的新加坡《联合早报》刊登文章,原题:如何找到中国改革的突破口? 今年是中国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开局年。开局年怎么走事关重大,决定着今后五年中国的发展方向。已经发表的《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建议》使用了“攻坚”的概念,甚为贴切。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强调经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不过,把“战略机遇期”用在社会改革方面更为合适。能够做的已经做了,如果继续进行全方位改革,就很难找到突破口。从现实情况看,这个突破口可能在房地产领域。可以从如下几方面来看。(中国新闻网)

  经济增长就能解决一切问题吗?经济增长人民生活就能幸福吗?经济增长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有多少人几年来工资收入没有增长,而物价却年年上涨,他们还随时面临着失业的窘境,如果经济增长仅仅是为了增加富人的话,那么经济增长又有什么必要呢?只会增加社会的不稳定因素,不患贫而患不均。

  今年是中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年。在很大程度上说,今天的中国社会改革就类似于上世纪80年代后期的经济改革,仍然处于探索之中,或者寻找突破口过程之中。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中国社会对既得利益集团问题的讨论多了起来,这是事出有因的。房地产加速了上层社会的腐败,也就加速了中国社会两极分化的速度,无论从影响范围和影响深度来说,都已达到了极限的程度。

  大多数人在谈论房地产的危害时,一般论证了它对社会经济的危害性。然而房地产的危害远不止经济领域,对社会、政治和道德有着更加深刻的危害。房价之高形成了一个暴利产业,建筑成本仅房价的十分之一,暴利养活了一个庞大的食利集团,有各级政府,开发商,银行,炒房者等,他们不需劳动就可获取暴利,发财致富。而买房者终其一生甚至几代人受奴役剥削。这样的社会哪有什么公平正义可言?而要建造一个和谐社会的甚石就是公平和正义。践踏了公平和正义就是摧毁了和谐社会的基石,社会的崩溃也就不远了。“吾恐季孙之忧,在萧墙之内”。

  “在经济层面,房地产已经俨然成为中国经济,尤其是地方经济的主柱产业,不仅存在着严重的泡沫,而且也有效恶化着中国的产业结构。现在,各级政府拼命地从房地产谋取暴利,不思通过企业改革、技术进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房地产”病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病。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国家通过发展房地产,而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相反的例子则有,很多经济体因为房地产病而衰落。”

  “在社会层面看,社会对房地产的抱怨最多。这是因为房地产对社会来说最为重要,是社会生存的基础,尤其在中国文化背景中。房地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产品一旦泡沫化,就会造成社会的泡沫化。”

  “在政治方面,政府在房地产问题上已经花费了很大的精力,但到现在为止并没有取得重大的进展。在这场和既得利益集团的较量中,如果政府退缩,政府的政策甚至政治“信用”就会受到严重损害。一旦政府退缩,既得利益集团会变得更为强大。 政府在房地产问题上已经花费了很大的精力,但到现在为止并没有取得重大的进展。在这场和既得利益的较。”(原文内容)

  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国家通过发展房地产,而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实体经济的强大与创新发展不起来,内需消费与均衡发展拉动不起来。如果过度强调房地产经济的支柱作用,而不顾广大民众的生活,迟早会走入死胡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