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烧圆明园的真实起因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50周年之际,中山大学教授袁伟时应邀为人民日报《文史参考》写了一篇6000多字的文章《圆明园:苦难来自封闭与落后》,反思历史文明问题。
袁伟时说,为什么圆明园会有三天大火?英法联军进兵到北京附近,蒙古的僧格林沁亲王率兵和他们打,结果打败了。北京当时要求谈判,英法联军派出大约40人去谈判,达成和平解决协议。这个时候,僧格林沁亲王却把参与谈判的英法两国的人扣留起来。这就是涉及文明的问题,怎么可以扣留谈判人员呢?战火就再度燃起,但僧格林沁亲王的军队依然是不堪一击,不得不再度求和。接受协议以后,英法联军要求交换扣留人质,但清政府拖延接近一个星期依然交不出来。
为什么会这样?当时其实只放回了一半的人,另一半死了,放回的一半还受了酷刑,一个法国人的生殖器被割掉了。英法联军非常愤怒,他们就商量要惩罚清政府,又不致伤害平民百姓,就决定把圆明园和附近的皇家园林烧掉。之前有过抢夺圆明园的事情发生,但还是小规模。当然抢夺和火烧是罪行,但起因是在这个方面的。
袁伟时说,我批评的出发点,就是维护人类文明,维护人的尊严,人类文明需要有各种各样的规矩来束缚人类的野蛮性。所以我明确提出了我们要树立文明史观。
袁伟时说,文明史观,就是要跳出民族主义的局限来解释历史现象。从古到今的历史要怎么去解释,对古代历史的判断,我认为文明史观是最为准确的。不论渐进也好,还是革命的方式也好,文明进展到哪一步,都该有一个共同的标准,而且是人类共同认可的价值观。这个就是文明史观。
(史识辑自《南都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