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尔沃中国挂牌:“老李”的阶段性胜利?
文/赤脚远足
在吉利集团内部,下面的人都喜欢把李书福称作“老李”,据说这种略显草根和江湖气的称谓,得到了李书福自己的默认。但是在收购沃尔沃后原本最风光的一日——沃尔沃中国总部挂牌仪式上,“老李”却出乎预料地低调了起来。媒体报道分析称,这是“老李”践行“沃尔沃独立发展”承诺的开始。
不知道是沃尔沃改变了“老李”,还是“老李”让沃尔沃这个迷人的斯堪尼亚姑娘彻底改变了。反正,如今的“老李”已经不是当年那个血气方刚、不吐不快,敢于向任何业内不公平事“开炮”的“老李”了。尤其是当两年前吉利被树立为国家“自主创新”典型企业后,“老李”的论调开始变得更加符合主流语境了。
去年在京举办的吉利收购沃尔沃的新闻发布会上,“老李”一开腔就“感谢党感谢政府”的话语,曾一度让台下的众多新闻媒体记者忍俊不禁。在昨天通过网络媒体发布的由李书福亲自起草的“新年贺词”中,“老李”在总结过去一年成绩时,同样不忘在最前面加上一句“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而在此之前,“老李”甚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公开表态,如果国家政府需要,吉利可以无条件捐出来。作为一个历经磨难才杀入汽车圈的民营汽车企业老总,“老李”的越来越倾向主流语调的言论,似乎与其真实的民营企业家身份不符。但是,为了吉利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这又有什么关系呢?
身边最近采访过“老李”的媒体朋友,不止一次的向笔者“抱怨”,现在的李书福越来越不“可爱”了。
记得五年前在京参加两会时召开的一次临时新闻发布会上,有个记者问“老李”,为何吉利某款小排量车型没有获得C*TV颁发的年度汽车大奖,“老李”当时回答得很坦诚,说因为评选组委会搞黑幕操作,以至于吉利愤然退出了评选。于是,第二天,有好事的媒体就以“李书福炮轰某中央媒体”这样醒目的标题发了篇报道。
据说,由于当时正处两会期间,这样的报道把“老李”搞得相当狼狈。但是,“老李”并没有因为这次狼狈而放弃“敢言”的作风。随后在吉利大学召开的一次由吉利捐资的助学公益项目发布会上,李书福再度以“金喜善来中国演出要求只坐韩国车”为例,再度炮轰国内影视明星只坐奔驰宝马而不坐国产车是“都是神经病”。
在不被主流舆论环境认可之前,“老李”有时就像个“不懂事的孩子”一样,在行为和言论上总不乏“惊人之举”。如今,因“自主创新典型”和“收购沃尔沃”两件大事而被推上主流舆论话题中心的“老李”,却一反常态地低调起来。不得不说,这正是“老李”的生存智慧,一种很中国的生存智慧。
其实,无论是“汽车疯子”李书福,还是现在谨言慎行的“老李”,一直都在做的事情就是,为作为民营企业的吉利谋求未来发展的更大空间,无论是从舆论环境上还是从政策环境上。现在,收购了沃尔沃的“老李”,不仅要为吉利创造空间,还要为沃尔沃扎根中国创造更大的空间。
言归正传,沃尔沃中国的挂牌,对于一心要复兴沃尔沃的“老李”而言,只是万里长征走了第一步。乐观地说,这是“老李”目前取得的一个阶段性胜利。
按照沃尔沃高层在挂牌仪式上的表态来看,“老李”对瑞典总部的游说基本算得上是成功的。不放弃豪华车定位、全球第二总部落户中国、立足中国开发全新车型,并且在中国兴建三家工厂,这些“老李”此前提出的沃尔沃依托中国市场的全球复兴战略,基本上都被瑞典总部采纳。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沃尔沃这个濒临被彻底边缘化的豪华品牌,在应对现实困境下的一种妥协。而媒体此前担心的沃尔沃和李书福的“分歧”,并没有发展到剑拔弩张的地步。
当然,在中国架构搭建完毕以后,等待“老李”的挑战还在后面,抛却国内建厂选址的迷雾不谈,沃尔沃如何进入中国政府采购,以及如何依托中国豪华车市场的兴起,开发出一款符合中国消费者需求,同时又能传承沃尔沃豪华品牌DNA的旗舰产品,来挑战奔驰S和宝马7的市场地位,这会是“老李”不得不直面的两大难题。
毫无疑问,“老李”是聪明的,更是“幸运”的。希望带着“老李”烙印的沃尔沃,可以真正像其名字一样,在未来几年里依托蓬勃发展的中国市场,滚滚向前。(注:博文仅代表博主一家之言,欢迎拍砖但请注意文明用语,转载请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