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螺旋,竹蜻蜓


飞螺旋,竹蜻蜓

     ——童年记忆之1

 

(开篇的话  记忆中的童年,虽然困苦艰难,眼界犹如井底蛙,但却总有许多期待,也总能从艰难的生活中,寻找到自得其乐的方式,这背后的智慧和乐趣,也是许多今天像我女儿一样的孩童再也无法体会的智慧和快乐。)

 

飞螺旋,丫头小时候玩过。

不过,城里的是买的,材质是塑料的,都是模型里压缩出来的。

这与我们小时候玩的飞螺旋,很不一样。

我小时候也爱玩飞螺旋。

飞螺旋,状如直升机的单片螺旋桨,能独飞,所以其名飞螺旋。

有时,我们也叫它竹蜻蜓。

因为是用竹子做的,也能像蜻蜓一样飞。

小时候,谁的飞螺旋飞的又高又远,是小朋友们常在一起玩的游戏。

不过,那个时候,可没有今天这般批量生产的飞螺旋。

都是自己做的,最多,就是父亲帮着做的。

周围谁第一个利用螺旋桨原理,发明了飞螺旋,早已无据可靠。

不过,不管怎样,我们乡下的男孩,到那个年纪,都会琢磨做玩飞螺旋了。

这是那个时代成长的一个标记。

做飞螺旋,即便不用模具,用手工制作,今天看来似乎很简单,可是,对于乡下8、9岁,即便再大一些的的孩子而言,还是一个很复杂浩繁的工程。

既是篾匠的手艺,也要木匠的活。

我们小时候的飞螺旋都是竹子做的。

首先找棵竹子,最起码,也要找一截完整的竹节。

记得,是老竹子,而不是新竹。新竹是不堪用的。

用锯子把竹节两头的竹节疤钜掉,然后,用竹刀(小时候篾匠最主要的工具,但在老家,因为家家户户有竹子,所以都有竹刀)或者菜刀,把竹节对半剖开;

挑其中一块,再用竹刀或菜刀,把周围劈去,留中间部分相对平整的一块,大概是我现在的食指一指宽。

再用竹刀或其他刀,小心翼翼地削平整。

毕竟,竹节原来是园的。

削去正面的薄薄的竹青,削去竹肚里的稍厚一些的竹黄,取竹节中间部,即是平整的一块。

材质虽然很小,但却很平整,也富有弹性。

用尺子(或者随便可以当做度量使用的稻草、线,都行)量好竹节长度,用笔在竹节中间地带画个方块,在方块对角拉线,两条线交叉处,即为正中心,在正中间画上做个记号。

然后,找把锋利的小刀(那个时候,这是件比较难的事),开始在方块左右两方做切削工作。

必须注意,如果左侧上沿留厚了,那么右侧下沿必然同样要留厚。

反正,左右两侧厚薄不能在同一侧。

切削工作是一件非常细致耐心的活,它直接影响到飞螺旋的飞行效果。

厚的地方不能太厚,薄的地方要薄如蝉翼,而且要打磨得光溜溜的,这样飞螺旋才不致过重。

切削工作,大致是篾匠的手艺。

老篾匠做活的时候,还常常弄破手,就别说我们这些孩子了。

而且,那个时候,常常用刀片去做切削工作,刀片两面都甚锋利,切削竹子既需用力又需小心,所以划破手是常事。

切削做完翼片后,找个小钻头,在留了几号的中心位置,小心翼翼开钻,钻个可以插小棍子的小洞出来。

这钻孔的活,木匠做的更多一些,所以算是木工活。

找根小木条,或者还是竹子,用刀削细了,削的光溜溜的,能够插进飞螺旋中间的小洞。

小洞不要太大,最好小棍进去时,能够敲打严实。

棍子也不用太长,与飞螺旋长度差不多即可。

这样,一个完整的竹制飞螺旋,也叫竹蜻蜓就完成了。

不过,最重要的,还是要检验做的飞螺旋的效果。

用双掌夹着飞螺旋的小棍子,慢慢搓,突然,左右手掌前后发力,小棍子脱开了首长的控制,在竹翼螺旋的带领下,缓缓飞向空中,在空中盘旋稍许,再慢慢落下。。。

于是,周围一片欢呼。

做飞螺旋的人,也忘了切削竹子的艰难与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