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跟时代技术演变的潮流,才有可能在新世纪的贸易产业中立于不败之地。家谱网
数字贸易产业化模式将密切的关注通信技术对于人与人之间互动关系的影响,其中就包括了对于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关系的影响。数字贸易产业化模式已经融合了最新的移动通信技术,包括如下:(1)手机购物和支付;(2)互联网购物与网络银行支付;(3)电视购物和手机支付;(4)电话购物和电话支付。加入数字平台的消费者,其手机号、互联网注册身份、银行账户和电话号码可以实现对接。消费者可以通过其银行卡支付商家货款,而消费者相应的从数字贸易平台上取得积分回馈,而积分回馈也能通过从积分交易系统进行互换,最终银行转变成现金。
由此可见,数字贸易产业化模式通过利用最新的数字化技术,实现了以下不同于传统电子商务的优势:
(1)通过消费媒介和支付媒介的最优化,实现消费者数量的最大化。任何生活消费都离不开群体,不同的群体受其生活环境、接触人员、社会背景等因素的影响,会形成不同的价值观、生活方式、群体规则、行为准则。属于同群体的消费者,在消费心理特征及购买行为、习惯方面有很多共同之处,特别是在购买心理行为上,从性别、职业收入、地区风俗三个指标能明显区别出消费群的差异。而不同的消费群体的消费习惯并不相同,如年轻人比较喜欢上网,一般比较喜欢网上购物和网络银行支付;而年纪较大的中、老年人,则倾向于直接逛商场购物。如男性比女性流动性更强,至少在移动电话和PDA互联网连接方面是这样。使用移动接口上网的用户中,男性占72%,女性只占28%。但是,现在中、老年人也可以在看电视购物节目时,拿起家中的电话或手机直接进行购物,并通过相关的提示完成支付手续。不同地区的消费者,可以根据其当前的可用的购物媒介,如电话来实现消费过程。
传统的电子商务,往往局限于互联网络的运用。国际经合组织就认为,电子商务是发生在Internet上的包含企业与企业、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商业交易。数字贸易产业化模式缘起于电子商务,但却不同于电子商务,因为其运用的网络环境,已经不再限于互联网络,而包括多种能够以现代通信技术相连的网络,包括电视媒体、手机等,从而无形中扩大了网络购物的内涵,扩大了消费群体的来源。
(2)全新升级的网络营销模式。
美国著名学者埃露斯·库佩在其著作《数字时代的商务活动》中提到,技术能从两个不同的方面影响交换主体之间的关系。
首先,技术促进了两个交换主体之间的通道,从而促进了交换。例如,消费者可以通过互联网对某一产品进行全球搜索,与位于另一半球上的商家建立联系,为交换进行谈判,完成交易并安排送货。若没有互联网,这些活动中的某一项或全部也许都是不可能实现的。
其次,技术会影响两个交换主体之间交换的性质。假设在没有互联网的情况下,我们刚才所考虑的方案依然能发生。例如,一个探险家(比如哥伦布)为寻找香料远涉重洋从欧洲来到印度,进行谈判和交易,然后把香料运回国。但是如果有了互联网,交换的特点就有了很大的变化,至少,在寻求物品上所费的时间和人力会减少了,另外,这一过程中的失误也会减少——比如,为了去印度却到新大陆去绕了一圈。因此,即使互联网不能决定交换关系是否存在,但是它确已影响到这一关系的本质。
可见,埃露斯·库佩的上述讨论从互联网角度深刻地说明了信息技术对于产销关系的影响。如前所述,
当然,埃露斯·库佩在其著作中关注到最新的技术发展趋势给产销模式带来的影响,并将所谓的“统一虚拟网络”称之为“互联网影响的延伸”。该作者指出,“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不仅能够用PC机上网,还可以通过移动电话和PDA来上网。硬件的发展增加了联网的机会,软件的发展也创造了点对点信息交换的可能性。这些进步都为人们提供了网络消费的新方式。”这种移动电子商务(M-commerce,mobile commerce),即是使用便携式计算设备买卖商品和服务相关的活动。由于手机的广泛应用,而且手机使用成本大幅度降低,人们的联网设备也就不只局限于个人电脑了。企业已经对移动设备的发展作出了回应。有些公司专为移动电话和PDA设计小屏幕显示的图片广告信息。它们也使用短信服务(short-messaging service,SMS)来发送电子邮件到消费者的移动电话上,告知他们促销信息。
定位服务(location-based service)是一种新开发的技术,它能使移动电话使用者获得关于服务和附近活动的信息。例如,旅行者可以了解附近饭店或旅游服务的信息,即使迷路了也不必犯愁。有了移动网络连接,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购物、交流,甚至参与网上竞拍。点对点技术(peer-to-peer;P2P)的进步也提供新的消费机会,所谓点对点联结是指将文件从一个人的计算机上转移到另一个人的计算机上,无需借助中央计算机来“分发”文件,具备文件分享功能意味着消费者可使用自己的计算机来储存和提供其他使用者需要的内容。比如,存储在计算机上的数字音乐可让另一个高保真音响爱好者通过主机上的共享路径来复制。企业对点对点技术很关注。一些公司将P2P看作是建立消费者社区的一种方式,不同的产品使得消费者形成相应的群体。点对点技术平台也创造了与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