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企将投资目光转向印度并非易事



印度成为日企投资热门。

日本的岛国属性决定了它为了发展本国经济,必须“走出去”。如今,日本在亚洲的投资主要集中在中国大陆地区。但是,中日关系失稳,让日本想寻找新的出路。据日本共同社新年透露的一份调查,印度将超过中国成为日本企业长期投资首选地。应该说,如何选择投资方向,是日本企业的自由,但对这种择向,还是可以进行评点的。

首先,从地缘关系看,中日两国同处于东亚地区,仅以一海之隔。在交通科技如此发达的当世,要跨越一个海域,并非难事。而印度则完全不同,地处南亚次大陆,与日本地理距离遥远,经海路需跨越亚洲所有的海洋,时间、空间成本均相应提高。而且,印度是英联邦国家,从国际关系角度看,历来不属于“亚洲系列”,所以日本企业欲在印度发展,要面临的不仅仅是空间成本,还有经济体系归属问题。地缘关系相近,就存在着天然的依存关系。与相应提高的劳动力成本相比,日本企业要进入印度所需花费的社会成本是难以估量的。这对于已经呈现出减加速度状态发展的日本经济来说,进入一个新社会体制需要花费的巨额成本会为国内经济带来严重的负担。

其次,所谓在中国“政治风险”增高的问题。中日是邻里,邻里之间,哪有不打架的?!但邻里之间的争端都可以通过协商来解决。中国和日本,就像抬头不见低头见的邻居,相邻相处,打了架,总还是要见面,见面就有机会解决问题,即便是有冲突,解决起来也比远在南亚、抬头不见低头也不见的印度要容易得多。而且,中日关系也并没有像日本国内悲观势力想象得那么不可理喻。历史的问题不能成为现实的绊脚石,两国共同的目标都是发展经济——只要有共同点,就有坐回到谈判桌前商谈的契机。

第三,中国与日本拥有相同的文化血脉,生活习惯相近。这一点,是日本企业相对比较容易进入中国大陆的敲门砖。一个外来的企业要在当地立足,首先要考虑的不是如何赚到钱,而是如何融入到当地氛围中让当地人接受的问题。印度的文化氛围相当复杂,宗教林立,生活习俗与日本完全不同,同时,印度受英联邦文化影响已逾不啻百年,日本企业要想融入到印度的社会中,必须确立一套适应印度当地社会思维方式的运营体制。而这些问题,对于已经在中国经营多年的日本企业来说已经不是什么问题。日本人进入到中国社会,即便有文化观念上的差异,但看到熟悉的汉字,就已经降低了心理上的生疏感。

第四,从日本企业本身看,在华经营已经形成一套完成的体系。自从中日两国建立正常的外交关系开始,日本企业家已经在中国培养起一批熟悉日本企业经营方式的劳动力。而这些中国的“日化”劳动力正是日本企业发展在华经营的基础。此外,还包括成形的生产设施,部分被开发而有待开发部分更广阔的市场环境,甚至还包括整体已经被提升了档次的劳动力水平等等,可以说,这些都是日本企业家在中国的一笔不小的基础性投资。反之,如果日本企业家将投资目光转向印度,就等于把原来在中国做过的事情,加上社会成本,重新再做一遍,简单说来就是双倍的乃至更多的投资。(本文作者系张玥,写于2011年1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