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监督辩证法》(13)


 

在此,我们来看一组犯法或犯罪案例,看看一个人的内心心理活动对其行为活动的决定性作用。

 

第一个案例,《捡来银行卡取现金 不偷不抢也是犯罪》(李子谨/文,摘自《检察日报》201069日)。

 

从别人遗忘在提款机里的银行卡上取钱消费,认为不偷又不抢,最多承受些良心的谴责,殊不知这样也是犯罪。近日,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检察院以信用卡诈骗罪依法批准逮捕了咸某。

 

201035,于某来到一银行的提款机提款,取出5000元钱后,他反复清点款项并妥善安放,却忘了留在提款机中的银行卡,这一切被站在一旁的咸某看在眼里。于某走后,咸某通过提款机查看于某银行卡中还存有3万余元,便分5次从卡上提取现金1.25万元。咸某认为,自己不偷又不抢,若是被人发现顶多就是受点良心的谴责。他用取出来的钱交房租、购买助力车和游戏币,待警察将其抓获时,钱已被其挥霍一空。

 

咸某的犯罪,看似是由于别人遗忘从提款机上取走银行卡而导致,其实是由于他有贪婪、投机或侥幸等不良心理或心态所致,如果他没有这样一些不良心理或心态,即便受到金钱的诱惑,无论拿了此钱犯不犯罪,只要认为拿了此钱是一种不良行为,就不会借机去拿这1.25万元。因此,自己的不良心理或心态毁了他自己。

 

第二个案例,《无聊编造恐怖信息 自导恶作剧毁前程》(潘克军 骆秀舫/文,摘自《检察日报》201069日)。

 

    本来有着幸福家庭、稳定工作的犯罪嫌疑人白某,因为无聊竟编造虚假恐怖信息发到互联网的贴吧上,并由此触犯了法律。日前,白某被河北省隆化县检察院以编造、故事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依法批准逮捕。

 

白某是隆化县一乡财政所的会计。今年51611时许,白某用自家电脑上网,将一段虚构编造出来的话发在贴吧上,“隔壁的幼儿园吵死了,我已经关注它很久了,几百号孩子整天吵个不停,让我这个失业在家的下岗工人不能好好休息,我的神经几乎要崩溃了。今天逛市场,发现一把做工精美的菜刀,分量很重,也很锋利,于是我毫不犹豫地买下来,你们懂得……”

 

白某在网上肆无忌惮地发布恐怖言论,恶意扰乱社会公共秩序,造成极其不良的社会影响。517日,公安机关将白某抓获归案。

 

白某之所以犯罪,是由于他的无聊、好玩、欺骗和轻视法律等心理、心态所导致。

 

更多内容(请点击):教育监督辩证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