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监督辩证法》(15)


 

二、对人的内心心理活动实施好养心或养心教育监督

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对人的内心心理活动实施好养心或养心教育监督的问题,这并非是什么新问题,而是从古至今人们苦苦研究和想要解决好的问题,按通俗话来说,这个问题就是人们常说的“修心”、“净心”、“炼心”、“洗心”、“治心”、“养性”或“洗脑”的问题。

在教育学生中,日本人比我们重视这个问题。至此,我们来看一篇文章《日本学校关注什么》(鲁先圣/文,摘自《今晚报》)。

 

日本学校最关注什么呢?我们认为,在高科技时代的社会里,日本人关注的,肯定是学生的学业成绩。

 

其实,日本人最关注的,是学生在学校里能否健康成长,学生的安全能否保障,学生是否有一个健全的心灵,学业知识如何倒在其次。

 

日本学校是严禁当众宣布学生成绩的,他们认为,那样做,会对学习成绩差的学生造成心灵的损伤,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一位中国籍的教师在日本中学执教,教的是汉语。她本人懂日语不多,跟校方也没沟通好,结果到了宣布成绩的时候,她按照在我们国内学校教学的习惯当众点名,按照分数的高低,让学生一个个洗耳恭听,教室的气氛一下子紧张起来。这事情弄到最后,变成了一个轰动日本的重要教育事件。日本学校禁止采用这种歧视落后生的做法,不好的成绩要悄悄地通知学生本人,而且还安慰几句才行。

 

这篇文章反映了日本人最关注的是学生有一个“健全的心灵”,时时处处防止对“学生造成心灵的损伤”。在此试想,如果我们能够像日本人那样,就不难解决在人们的内心心理活动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了。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除了要重视解决好这个问题外,还要从理论上多认识有关问题。至此,我们从认识“心”开始,请看一篇文章《心的14个归宿》(佚名,摘自《新浪博客·庄汉夫》)。

 

信心:它是飞向理想王国的“神使者”。

恒心:它是登上事业大门的“通天桥”。

虚心:它是金色秋天的“丰收者”。

诚心:它是友谊园圃里的“艳丽花”。

耐心:它是获得甜果的“自豪家”。

专心:它是攻无不克的“金刚钻”。

宽心:它是健康益寿的“灵芝草”。

妒心:它是人体内的“毒性瘤”。

灰心:它是时代洪流的“淘汰者”。

躁心:它是前进路上的“绊脚石”。

假心:它是自欺欺人的“自焚者”。

歹心:它是自身残杀的“侩子手”。

私心:它是走向深渊的“大祸根”。

幻心:它是五颜六色的“肥皂泡”。

 

在此,我们认识到了每个人的“心”是复杂的,“心”有好有坏。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进行养心或实施养心教育监督,最根本的任务就是要培养出好“心”、去掉坏“心”。

 

 

更多内容(请点击):教育监督辩证30